電影訊息
我不要死--Essential Killing

必要的杀戮/我不要死(台)/Ölésreítélve

6.1 / 7,952人    83分鐘

導演: 傑西史柯林摩斯基
編劇: 傑西史柯林摩斯基
演員: 文森加洛 艾曼紐辛葛娜 柴克柯漢 尼可萊克萊伯區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姚寓涇

2011-06-03 00:34:03

在通往自由的路上死去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在通往自由的路上死去


當《必要的殺戮》在威尼斯影節大放異彩時,是無法料想到拉登的身亡。
據說,這次拉登之所以暴露了行蹤,是兩名被關押在關塔那摩監獄的囚犯向美軍提供了重要情報,他們都是在接受美軍「水刑」等酷刑審問下向美軍招供的。拉登之死,使得近日對美軍酷刑逼供的指責之聲也矮下了不少,這似乎成了一件讓人為難,矛盾無比的事。
《必要的殺戮》開篇就是某阿富汗男子因槍殺美軍被俘,在集中營裡被嚴刑逼供,受盡虐待,但這卻又不是一部揭露美軍虐待戰俘的電影。在後來赴東歐的一次轉押過程中,男子僥倖逃脫,踏上了一條慢慢不歸的逃亡之路。
所謂「必要的殺戮」,指的是在逃亡路上,遇到的敵人或是危險者將不得不殺戮,那是必要的,這其中包括他殺了幾名美軍追捕者和一個伐木工人,而與之相對應的,他一次次地放過了本可以用來裹腹求生的麋鹿這些動物。
對於這位男子的奇異邏輯,電影基本未作交待。這名男子以一個手執火箭筒,躲在山洞裡,滿懷恐懼直喘粗氣的形象出場,他是塔利班成員嗎?不得而知。他為什麼對美軍如此痛恨,而又堅持不殺戮動物以求得自身生命的苛延殘喘?導演並沒有因為我們耐心地等到電影結束,就體貼地給出了一個最終的解釋,它成了這部電影從始至終最困惑我們的問題,也因此成了最被觀眾詬病之處,它不是一部傳統電影,提供完整的解釋,展示完整的人物性格,讓我們看得滿頭霧水,疑惑連連,為什麼要這麼拍?
其實,電影其實很偏愛集中營逃亡這個題材,僅這幾年就有《極地重生》《重見天日》,其中不乏赫爾佐格這樣的名導。它包含著豐富的電影元素,不僅僅其中驚心動魄的情節,更因為其中洋溢的對自由的嚮往之情。《荷馬史詩·奧德賽》在人類的歷史長河裡從來就不是一個孤本,正在被一遍又一遍地重演,其中的主人公也往往有著極強的求生慾望,一路披荊斬棘,吃盡千辛萬苦,最終也都能回歸故里,抱得妻兒歸。所以從這個層面看,這樣一個男子的出現,恰恰是對自由謳歌的背叛與反動。
冰天雪地的東歐荒野,已註定了他的逃亡是一條死亡之路,就算逃出包圍圈,也無法掙脫大自然設下的陷阱。一切都是徒勞,更何況這個人還死抱著「必要的殺戮」和「不必要的殺戮」信條不放?
暌違已久的文森特·加洛憑藉扮演這名男子,拿下了威尼斯影帝,在另一部電影《棕兔》里,他演繹的也是一個失魂落魄者,並在最後一分鐘驚世駭俗地展現了一個「打真軍」的鏡頭,而在這部電影裡,他也同樣地給我們奉獻了一個頗為震撼的場面——一婦人在冰天雪地裡騎自行車跌倒,嬰兒嚎啕大哭,婦人忙解開胸懷,哺奶撫慰,男子躲在叢林裡偷窺,再也按捺不住,猛地衝了出來,一把將婦人按倒,吃起奶來。婦人失聲痛哭,男子惶然站起,掩面而去,嘴角仍沾著雪白的奶漬。
強烈的道德感,抑或信仰,依然是在控制著他,連動物都不忍殺戮的他,又怎能接受如此地強迫他人,使得她陷於羞辱之中?儘管如此,男子堅持的信仰在大自然的威嚴之下又是顯得多麼的無助可憐。即便最後是遇到了一位女子的好心收留,電影也依然絕情地拒絕了好萊塢式的俗套編排,第二天,女子面無表情地推開門,男子也是識相地無語走出,倒下,死去,突來的一陣風抹去了他在世上的最後一點痕跡。
他東躲西藏,狼奔豕突,即便有信仰傍身,不願無謂殺戮,堅持自己的正義,即使在追尋自由,也是得不到大自然的半點憐憫,因為人生本如草芥,這或許才是這部電影想要敘說的?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