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更好的世界--In a Better World

更好的世界/爱有新世界(港)/更好的明天(台)

7.6 / 35,712人    Denmark:119分鐘

導演: 蘇珊娜畢爾
編劇: 安德斯詹森
演員: 麥可佩斯伯蘭特 崔娜蒂虹 烏力克湯姆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迷影網

2011-06-06 05:57:26

【譯】《更好的世界》:人性本善(作者:Roger Ebert)


翻譯:瑪嘉麗塔成 / 校對:小雙 (cinephilia翻譯小組)

文章連結:http://cinephilia.net/archives/4666

劍橋大學一名學者在其書中曾提到:缺乏悲憫之心是所有殘忍的根源。作者Simon Baron-Cohen認為,人的本性並不壞,但有些人不能體會他人情感,是故「在缺乏悲憫之心的人的眼中,他人不過是物品罷了。」

儘管我不知導演蘇珊娜•比爾(Susanne Bier)拍攝《更好的世界》(In a Better World)時是否讀過這本書,這部電影倒展示了同樣的觀點。影片中的故事平行發生在丹麥和非洲,其中一些角色表現得十分無情,另一些則費勁心思地表現出悲憫之心,而夾在這兩者之間的人們只能由自己進行道德判斷。

《更好的世界》榮獲了今年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獎,影片是關於兩個男孩和他們的父親之間的故事。Elias(馬庫斯•瑞格德Markus Rygaard飾)和Christian(威廉•約翰•奈爾森威廉 Johnk Nielsen飾)在學校里認識,Christian當時是個轉校生。Elias是個戴牙箍的可愛男孩,他在學校受到欺負時,Christian突然出現,並奮力地保護了他。「再也沒有人會欺負我了」,Elias說。

現在回頭來看看他們的父親,Elias的父親Anton(米克爾•佩斯勃蘭特Mikael Persbrandt飾)在丹麥和非洲無名小國之間奔波,他在非洲開了個免費診所。各種各樣的弱勢群體都來找他幫忙,包括被當地武裝惡霸頭目「大佬」(Evans Muthini飾)殘忍傷害的女人。Christian的父親叫Claus(烏爾里奇.湯姆森Ulrich Thomsen飾 ),Christian的母親死於癌症,因此他對父親一直有怨恨。

Anton要經常去非洲,而Claus時常在倫敦,於是他們的孩子便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一天Anton回到丹麥的家,他和Elias看見一個叫Lars(Kim Bodnia飾)的壞脾氣當地男人與無意冒犯他的人們起了爭執,Anton插足調解卻被Lars摑了巴掌。Anton考慮再三,還是決定為兒子做個好榜樣,他帶Elias去Lars工作的修車廠,本想與他和平理論,但Lars並沒有興趣和他講君子之禮,結果不歡而散。(譯註:這裡作者的敘述與片中情節有出入,應為「Anton的 小兒子和Lars的兒子因為鞦韆起了爭執,Anton上前調解,Lars發現後毫不客氣地與Anton爭執了起來,且扇了他一巴掌。」)

Christian是一個非常內向卻情緒極端的孩子,早先他保護Elias免受學校惡霸的欺凌,現在又為大家制定對Lars的復仇計劃。與此同時在非洲,Anton的診所碰到了棘手的病人:人人憎恨的「大佬」前來尋求醫治他那潰爛化膿的腿傷。

撇開情節,導演所做的是在這些故事中剪出一種對比之感,對比這些性本善與性本惡之人。平行敘事的結局難以預料,哪怕它們有某種敘事邏輯可循。
我十分喜愛比爾的兩部舊作,《戰火中遺失的記憶》(Things We Lost in the Fire)和丹麥與美國合拍的《兄弟》(Brothers)。但這部電影卻不乏有些炫技之嫌,尤其是非洲敘事與電影其他部份無法有機融合,對比的感覺像是刻意做出來的。兩個孩子的故事倒十分不錯(兩個小演員演技精湛),對他們父親的刻畫也十分到位,易得到觀眾認同,片中還有一位不幸捲入家庭危機中的母親。

片中在非洲和丹麥發生的其實是兩個故事,它們都非常有力量,每一個都能單獨拍成一部電影。在鏡頭的來回切換下,它們卻像個不自然的說教故事。電影的高尚旨意毫無懸念地打動了評審們的心,但我倒覺得這是今年五部提名中最弱的一部。這部電影的片名暗示了什麼呢?更好的世界中不會有那樣的殘忍?是的,毫無疑問。

瑪嘉麗塔成:http://www.douban.com/people/cheerupk/
小雙:http://www.douban.com/people/wxs723/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