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自殺俱樂部--Suicide Club

自杀俱乐部/自杀Circle(港)/循环自杀

6.5 / 22,342人    99分鐘

導演: 園子溫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陳柏祥

2011-06-08 09:33:56

《自殺俱樂部》觀後感


開往東京的列車月台, 54個女中學生牽手, 哼著當紅組合《Dessart Air》 流行曲跳下路軌自殺, 鏡頭切切實實的拍攝急馳列車輾碎俯臥軌邊的頭顱, 死者濺射的血液掀起了連鎖反應, 按著耳朵按捺不住自殺者噴灑月台等待登車的驚呼狂號 ,以及玻璃爆破, 血海入廂掩蓋眾多臉龐身體的鮮血, 這樣的血腥序幕唬住了觀眾, 園子溫十分輕視寶貴生命的開端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以觀看多年多套電影經驗, 用血塗滿畫面的場景, 配以途人自然驚懼的演技、震耳欲聾的慘叫, 少有的神經緊繃、不敢喘氣 。

黑澤刑警下班歸家, 發現倚在街角牆壁尋找失蹤多日的少女告示版側了些許, 他扶正了, 震動全城的腥紅血案找不到頭緒, 電腦顯示器列出的紅點代表自殺人數, 可見不可救的生命苦煞了老練刑警, 未明朗的懸案有損警方威信, 人數多達54人的集體自殺史無前例, 眼前見到不正的告示版是可以把握的稍微匡正警察聲譽; 世道失常, 他在家的大門露出珍惜妻子的眼神, 大大的抱住她, 外面腥臭瀰漫全國, 明日不知又有多少個輕視生命的傢伙? 能夠平安回家見到迎接的愛妻是丈夫最大渴求避開繁重案件, 得到愛的家。

《自殺俱樂部》是首部曲, 《紀子的食桌》是續篇, 園子溫用了不同手法取景家人吃飯場面。上集黑澤一家關係密切, 導演先用中距離拍攝家人用膳場景, 家人有說有笑, 吃的食物是燒牛肉, 不是一般主婦分配家庭成員以個別碗盤載著的湯、菜、肉, 飯, 家人各自動箸, 鮮有交談, 儼如是個體戶, 牛肉是高級食材, 父親或母親利用食具把肉塊放在鐵板塊烤熟, 肉汁伴以調味醬蒸發作響, 肉香攻鼻, 雙親把熟肉放在一對兒女盤子, 父親打開話題, 他雖然不太瞭解平均年齡12歲半的火熱偶像怎樣風魔萬千少年? 妻子亦受到朝氣正面的歌詞吸引, 成為主婦級別的歌迷, 一家之主以組合為題, 與家人閒聊父親隔代鴻溝的紅人, 是沉溺於54個自願了結生命的奇特案子, 父親憑藉熱氣上升的菜式、交流共同話題的融洽, 以及把握家人的相處時光, 暫且回到岸邊喘息。
《紀子的食桌》都是一樣的血緣同桌吃飯, 湯汁烹煮牛肉同樣的熱氣沸騰, 兩個親女兒為父親添酒加菜, 幼女害羞回應父親的調笑。然而, 姊妹沒想到接到定單來到陌生顧客的家演的時薪戲客人竟是親父, 導演以特寫抓住女兒起初的錯愕, 然後上演親父女吃飯, 親情難在, 疏離至上的樣板角色扮演, 下集買回來的親情段落更形悲涼。

死者生前行徑行離經叛道, 一同赴死的決心嚇不怕晴天下以嘻笑語調談論集體自殺事件的男女中學生, 數個女學生帶頭起鬨, 要學習她們心目中的[先驅者(前輩)], 中學生立在天台欄邊握住旁邊人的手腕, 模範前人站立月台姿勢跳下結束生命, 身體碰到柏油地板的巨響宛如警戒鐘聲喚醒了男生, 他顫危危的欲回到安全平台, 其他女學生察覺, 硬扯他的身體回到邊緣, 其下場等同其他已死的女同學, 好端端的女中學生為什麼自尋短見? 流行曲是催她們自殺的樂曲嗎? 是認同參與愚蠢的自殺? 抑或是被迫的以死贊成悖論? 生命在世上是互相介入連接的, 似是高級警務人員厭惡的下令下屬用長夾子弄掉從高處跳下巨大衝擊力做成支離破碎黏貼窗框下方的耳朵, 要是上級視生命為連結社會的整體, 他會用白手帕(或透明膠袋)拿起殘肢, 交給鑑識科職員辨明死者身份, 成人及青少年的區域沒有連結, 大人因為俗事繁忙, 下班後在滿是乘客的車廂打瞌睡, 黑澤看在眼底, 一臉無奈, 人在社會是獨立的, 不管他人, 率性而為的自髮帶動神秘組織利用群體自殺喚醒人的良知及連理心, 小孩子不會像中學生相信死亡是酷極了的盲從附和, 不會像成人的不關心社會, 以孩子控訴青年大人是寒冷社會的極端, 黑澤算漏了同桌吃飯的父愛相較大規模的人際隔離風氣算的是什麼? 對著鏡子的吞槍自滅是關愛已付, 卻敵不了龐大社會空洞的厭世作罷。

Patrick Chan寫於2011年6月7日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