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真實的勇氣--True Grit

大地惊雷/真实的勇气(台)/离奇复仇事件(港)

7.6 / 358,572人    110分鐘

導演: 伊森柯恩 喬柯恩
演員: 傑夫布里吉 海莉史坦菲德 麥特戴蒙 喬許布洛林 巴瑞派柏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赱馬觀♣

2011-06-13 17:00:51

大地悶雷


悶點1:故事過於主旋律。老版對於傳統西部片的顛覆點可能在於壯漢與小女孩的角色組合,以及韋恩的眼罩。但就整體而言,卻還是屬於比較傳統的那種主人公性格弧線隨著危機或冒險事件的發展而漸變完善的類型。比如《侏羅紀公園》山姆尼爾從厭童的考古博士變成小姐弟的守護神,《世界大戰》中湯姆克魯斯的建築工人在反擊外星侵略的過程中重拾父親尊嚴,等等。很明顯,如此主旋律式的美國類型電影,更適合大片導演史匹柏去翻拍,而非獨立電影出身精於黑色荒誕驚悚喜劇風格的科恩兄弟。

悶點2:情節缺乏高潮。無論是影片中段的木屋殲敵(堵煙囪和遠狙),還是後面元兇正法,小女孩摔傷獲救,給人感覺都很平淡,缺乏適度的驚悚懸疑時刻。你可以說是原著劇本的先天不足,但關鍵問題卻在於,正像上面說的,是由於翻拍本身就已經制約風格發揮,才使得科恩兄弟沒法在情節編排上進行必要的改良。

悶點3:角色太過平庸。哈撒韋老版雖也不能稱為西部經典,但至少在主要角色塑造上還算成功。韋恩的偉岸強悍(還有些許幽默)與小女孩嬌小柔弱(即使具有性格堅強的一面)確實構成了足夠鮮明的角色反差。相比之下,新版黯然失色:布里奇斯很明顯是那種內心戲、平民戲強過類型片、西部傳奇的演員,對於垮垮的現代督爺或許能夠駕輕就熟,但讓他去飾演一位過去西部的強悍賞金殺手卻實在勉為其難。身量和氣勢較之韋恩都相去甚遠。反正我是橫豎是沒看出來此人到底「冷酷無情,超級強悍,從不知恐懼為何物」在哪裡。至少他在督爺那裡相當傳神的一些面部表情特色(如嘴巴蠕動),放到本片當中尚不足以支撐上述評價。

反過來,二十世紀的營養過剩與性早熟,也讓十四歲的小女孩變得更像是小女人。強勢剛毅有餘(且有硬努的痕跡,一點都不可愛),嬌小柔弱不足。至於馬特達蒙的角色,實在太溫了,毫無個性可言。如此「淡定」的表演放在《諜海重重》里算是一種特色,可在一部風格化的科恩電影裡?……或許演員就沒選對。壞蛋,一直都是科恩兄弟角色譜中的最亮點。回想一哈《冰血暴》中那對綁匪組合,《血迷宮》中的私家偵探,《老無所依》中的獨行殺手……而本片中的反面角色有誰給你留下深刻印象了?沒有!從女孩溪畔取水殺父仇人閃身亮相那一刻,就知道完蛋了。

現代好萊塢電影的危機之一就是缺少稱職的類型片演員。所以才造成了近十年大量的知名演技派、方法派演員湧人類型片。諸如機械師的蝙蝠俠、猶馬鎮;辛德勒的颶風營救,以及本片,督爺版的大地驚雷……但問題卻是術有專攻,即便史上最偉大的好萊塢演員也都有其自身角色塑造的能力範疇或侷限性。鮑嘉就很難去嘗試加里格蘭特的浪漫輕喜劇,就算偶爾涉獵西部片,也必需要定位於《碧血金沙》中的普通礦工才行。那麼,現代觀眾為什麼會接受一個督爺去挑戰約西部傳奇翰·韋恩的經典角色呢?為什麼能去接受辛德勒擔綱一部似乎只有布魯斯威利或梅爾吉布森才能勝任的動作片呢?是真的所謂時代進步了,還是由於我們已於無形之中受到了傾向於複雜心理刻畫的所謂現代表演風格的「蠱惑」,放低了甚至根本無視某些類型片所固有的審美標準並且在最終影片評價過程中排除了這些看似簡單卻十分重要的衡量因素?

悶點4:幽默哪裡去了?對於本片喜劇風格的期待,本應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故事和角色本身所形成的。比如,當你看到一個稚氣未脫的小女孩與老練世故的商人去談生意並能戰而勝之時,一定會覺得很有趣——且演員長得越像一個小女孩,效果就越強烈。另外則是來自於導演。根據以往的經驗,這哥倆的電影一直都很黑色很幽默。可結果如何呢?電影一點都不好笑。前者,由於悶點3提及的演員自身條件的缺失(男人太弱,女孩太大),使得很多因角色或情節反差所構造的潛在笑點都沒有被到位地展示出來。後者,光聽到演員在刻意操著地方口音吧唧吧唧的白話,卻沒有幾句可以稱得上包袱的台詞。此外,殺戮場面依舊不少,但幾乎所有開槍或暴力時刻都是大眾化的走過場的處理方式,徹底丟失了以往科恩電影中所特有荒誕幽默——《冰血暴》中大個綁匪舉起了電鋸;《真情假愛》中哮喘殺手把手槍當噴霧劑對準自己的嘴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