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蝴蝶效應2--The Butterfly Effect 2

蝴蝶效应

4.5 / 32,508人    92分鐘 | Philippines:95分鐘

導演: 約翰‧羅伯特‧李昂尼提
演員: 艾瑞克‧萊弗利 艾莉卡派克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註銷]

2011-06-14 10:47:24

非線性的複雜人生—— 一種新的世界觀


剛剛在豆瓣看了這篇文章,頗有感觸。 《一個護士告訴你臨終病人最後悔的5件事》http://www.douban.com/note/155639070/。

人們常說的一句話,得不到的總是最好。

事後我們總是想——如果曾經我,那麼我現在。於此相同的一個思維模式是——如果我曾經不,那麼我現在已經。

《蝴蝶效應》顛覆了人們的美好寄託,該來的總會來,重新選擇只會讓生活變的更糟,有點宿命論的味道。後來我去查閱了蝴蝶效應的理論背景,了解到更多有趣的知識。

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是用來描述非線性系統(non-linear system)中的一個概念,於此相關的概念是混沌(Chaos)。蝴蝶效應具體是指,在一個非線性的複雜系統中,由於對初始條件的敏感性, 一個條件的微小變化,可能會引起整個系統的巨大的不可預測的連鎖反應。毫無疑問,我們生活的社會是一個複雜系統,我們做出的每一個選擇,都可以視作對系統的一點點改變。所以把蝴蝶效應應用到對生活中的選擇反思時,我們可以得出如下一些結論:

第一、任何後悔都是沒有意義的。

理由:因為沒有選那個結果可能更糟,而且你永遠不會知道。
如果你選擇了開車去商場而路上超速被警察罰款,你會覺得當初為何不待在家裡。但是完全有可能你待在家裡時煤氣泄漏中毒身亡,或者切水果時割傷了手指。這裡有一個思維誤區,大家在做事後評估的時候,總是錯誤的認為自己是最倒霉的,而沒有選擇的選項里蘊含了機遇與幸福。其實你選擇也許是代價最小的一個,雖然它不符合你的美好預期。

第二、你永遠不知道真相是什麼。

理由:根據蝴蝶效應,一個小小的改變能掀起驚濤駭浪。
有人會對第一點進行反駁,認為煤氣泄漏切到手指是極小機率事件,甚至有人會說我家用電磁爐,我從來不吃削皮的水果。所以我們是否能得出結論選擇外出是最差的結果呢?答案是absolutely not。這次沒有切到手指,是因為下次可能會被筆記本電腦的電池炸傷,這次沒有經歷煤氣泄漏,明天出門時可能就會被搶劫。根據蝴蝶效應,當下的這個選擇不僅僅是對你腦中的方案及其後果發生影響,而是對你的未來乃至整個人類社會發生不可思議不可預測的影響。按照佛教講三世因果,那麼這個選擇甚至會影響到下下輩子。

這裡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就是我們能控制什麼,我們能知道什麼。

因為按照蝴蝶效應在生活中的推論,我們能夠控制的實在是太少太少了,甚至只有選擇本身。在後面實施的過程中,誰知道受到了何種程度的時間、地點、他人的選擇、社會傳媒等等一個沒有盡頭的清單的影響因素的改變呢。按照蝴蝶效應的思路探究,現代社會根本就不可能發展出來。現實卻是我們建立了高度發達的資訊社會,我們的計劃大部份時間是能夠完成的。為何?

我認為這裡涉及到的問題的關鍵是——因果性。

按照蝴蝶效應的說法,單獨總結出任何因果性都是不可能的,因為萬事萬物都處在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關係網中,沒有哪個物體可以單獨出來。如此看來,造成任何結果的原因都不是單獨的原因,而是整個因果鏈,宇宙間所有的物體都是造成這果的一個原因。另外,哪怕僅僅是對因果關係的思考這件事情本身,已經造成了巨大的不可知的後果。

如此我不能不對康德對因果性的解釋肅然起敬,因為這也許是唯一靠譜的答案。康德認為因果性是人的一種先驗的認識能力,通過在先驗感性論中的時間對外界刺激進行整理,人從時間上的先後順序中的基礎上,依靠實體概念,經由知性的作用人就得出了因果規律的概念。因為是先驗的,所以也就證明了它的客觀有效性。

這是唯一能夠自圓其說的因果性解釋,當然還有另外一種大衛休謨的解釋——認為因果性是幻覺——的解釋也找不出反駁的地方。

來看我們的生活現實, 一件事情我們真正掌握的資訊恐怕遠遠小於我們自己以為掌握的, 所以真相是我們可能只掌握了1%的資訊, 來推斷全局的發展。 最令人驚奇的是還能屢試不爽。 所以我猜測在這100%的影響因素中,每一種因素的影響力是截然不等的,或者用統計學的術語來說,相關性(r)不同。

有一個20%法則,認為一件事情中起關鍵作用的部份永遠是20%(不知道怎麼算出來的),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對較少的關鍵資訊的掌握(也許是1%)來完成對整個局勢的推斷從而做出決斷。在現實生活中能夠做成一件事情的機率是多少,我想恐怕沒人知道,因時因地因人因事的不同答案都有不同。

而且人們的這種關鍵資訊掌握可以通過經驗的積累來提高成功率,比如原始人在獲得取火的經驗中,一開始認為火是神的某種作用,或者是偶然的什麼作用等等,在若干個條件中人們終於發現了取火的方法。

除了關鍵資訊的了解,對關鍵因素的把握度也是關鍵。商業活動中,做一份計劃書的時候會做風險分析,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玩的一個東西,它本質上和古代看水晶球差不多,通過對有限資訊的把握,比如企業內部競爭優勢和市場分析,對未來得出一個結論。為何風險分析大都能夠預測成功,這是因為它能夠對關鍵因素(比如資本、廣告等)進行把握,在面對市場變化時,它能夠進行及時反饋調整以適應。相對的,股票市場是不可預測的,因為它以上兩個條件都不能滿足(對關鍵資訊的把握,對關鍵因素的把握)。股票市場瞬息變化,每次買賣都對他人和整個市場造成了不可預測的影響,我覺得股票市場完美的詮釋了蝴蝶效應在人類生活中的作用。

在閱讀量子物理的科普書籍時看到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時,(該理論指出一個微觀粒子的某些物理量,如位置和動量,不可能同時具有確定的數值,其中一個量越確定,另一個量的不確定程度就越大。)我們在整個宇宙中,是否也是科學家的顯微鏡觀察下的一個小小的粒子?

量子物理給我們提供了新的一種認識事物的方式——機率論,在此基礎上我們或許應該建立新的世界觀——同時存在若干個可能的結果,每個結果發生的機率不等,絕對的因果關係概念已經不存在。佛教說諸行無常,人生的起伏變化在事後看來,有多少是我們能夠控制的呢?如此,我們也許應該活得更坦然一些,更隨性一些,改變我們能改變,接受我們不能改變的,平靜的接受命運的安排。

人間五十年,如夢又似幻;一度得生者,豈有不滅乎。——織田信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