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碧娜鮑許--Pina

皮娜/翩娜(港)/皮娜鲍什

7.7 / 13,017人    USA:103分鐘

導演: 文溫德斯
編劇: 文溫德斯
演員: 碧娜鮑許 Malou Airaudo Ruth Amarant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三生

2011-06-21 05:25:04

皮娜·鮑什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有些喜出望外,有些黯然失落。 畢竟這是第一次看到皮娜鮑什,這個傳奇的傑出舞蹈家。最初知道這個人是朋友微微推薦給我。有一年皮娜在香港演出她曾去觀看,回來給我講了很多有意思的東西。比如這和傳統的現在舞完全不同,在煤礦上舞,馬路上跳。他不在是傳統的脫離現像一辛生活和單純追求技巧的形式主義傾向。這讓我對此充滿了期待,電影雖打著皮娜名字但真正的皮娜沒出現幾分鐘,更多的是懷念即表達她的精神思想,除了三段皮娜代表作品,之外基本由帕塔舞蹈在通過語言舞蹈表達,幾度獨舞有爆發的地方讓人傾倒,團隊追求再度返回舞蹈的戲劇傳統和表現主義的傳統的方式講敘他們皮娜給他們的影響。在肢體舞動,以另一種方式注人人文氣息。讓我印象深刻的有幾個動作一排人用手錶現的四季, 表現高興的動作的男人, 像鯉魚跳龍門的動作 ,鋼鐵官子下的芭蕾 ,山坡上的男獨舞 ,重複的腿, 重複的板凳,重複的失重, 還一個女性身體的力量等等.....

 

    就電影的本身來說,說不是上是好不好,起碼在舞台的線、形都打破了。傳統的舞蹈構圖不那麼容易體現了。我們看到是鏡頭交換。包括特寫表情語言。但有意思的是氣氛的渲染、形象的塑造,都成了特寫。而且他這個他這3D眼鏡有意思的, 左是冷色 右是暖色。看得我是經常左右換換,不太自然。文德斯是從電影製作人角度來看皮娜。每個人都有她的個性,作品體現的只是一方面,發現她的生活態度決定了作品的風格。皮娜話特別少,總是很安靜地坐著,但和演員交流時話就特別多,突然想到什麼,就會把一個女演員叫到身邊,然後和她聊,有時候聊著聊著,那個女演員會聲淚俱下,痛哭流涕,和她聊過之後,演員再回到舞台上,就會特別有感覺。她是用痛苦來表現舞蹈,或許形式不重要。就像電影裡皮那的話。她說到說話的本身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傳達的思想。

 

    其實看皮娜的舞台形象,不需要更多的技術呈現,她已經是三面的了,不是3D,有可能是5D。電影有幾張照片她深凹的雙眼明亮而深不可測,在她氣質裡面一直包含著羞澀和害怕。她為人親和,同時對陌生人保持著一定的距離。這讓我想起蓋特·魏格爾特在皮娜攝影展寫道:「對於一位傑出舞蹈家如此恢弘龐雜的畢生之作,想要近似地再現和闡釋都幾乎是不可能的。與徒勞地尋找一種最終註定失敗的紀錄方法相比,攝影所要記取的則是另外一種品質——藝術的自律。僅僅通過一張照片來捕捉整場舞蹈表演的本質,始終是我追求的目標。這是一種烏托邦式的意圖,同時它也必不可少,假使人們堅持用一種絕對尺度來衡量自己的工作的話。」

 

    電影中的皮娜出現很少,手臂隨情緒的流淌舞動,神情時而悲傷、時而恣意。那些忘情的時刻,天地間彷彿只有她一人以舞蹈。這個畫面是電影結束,皮娜不到2分鐘的黑白獨舞。她大概非常明白純粹的價值,即使在表達狂喜與沉痛的強烈對比時,她也不希望使用過份誇張的色彩來烘托那種已經燃燒了的內在情緒。

 

     阿莫多瓦的電影《對她說》里。阿莫多瓦在這部絢爛的西班牙異色電影裡選取了皮娜·鮑什最絕望的作品—《穆勒咖啡館》。皮娜·鮑什緊閉雙眼,低垂著雙手,在舞台上奔跑著,並痛苦不堪地撞牆,一個男人不斷地將她身前的椅子清除掉。他們之間沒有交流,那個男人更像是個隱身人,像皮娜·鮑什個人記憶裡的暴力符號;這部明顯帶有自傳風格的作品,在另一個更年輕的女舞者現身後得到了印證:這場屬於少女般的夢幻被男人窺視著、吞噬著。

 

  《穆勒咖啡館》無意識地脆弱地影子一樣地遊蕩在咖啡館裡,與一對男女形成對照。這對男女,互相需要又互相拒絕,處於愛、恨和冷漠的矛盾中,他們在咖啡館裡彷彿演繹著一幕故事,一幕親近而暴力的情感戲劇,這段戲完全由兩人的關係所控制,皮娜的獨舞彷彿完全不被注意。然而,這段舞卻因為她的存在讓人難以忘卻,她的飄忽、她的失憶,似乎成了一個活著的死亡的象徵。她在那裡,可見又不可見,既靠近又遙遠。

 

  《春之季》在我眼裡經典作品,也是電影的開始。使用斯特拉文斯基的音樂,呈現著完美的音樂性和時間感。又一次用身體將這個故事書寫到了地面上:一開始光滑的地面到最後變成了一片混亂的戰場。泥土沾到了女人們薄薄的衣衫上,塗滿了她們的面頰,沾滿男人們裸露的上身。人對大地的崇拜,像是一個男女共同的儀式,儀式結束之後兩性就又重新回到原來的分離。一段表現性很強的舞蹈將男人和女人完全不同的個性清晰地刻畫這裡兩者都被一種具有決定性意義和束縛力的節奏,女人們則恐懼地圍成一個小圈子,她們一個接一個地走向男人的頭領那裡去接受那條裙子。他躺在裙子上,這是他有權決定犧牲者的象徵。當男頭領將獻祭犧牲者交回到那群目瞪口呆的女人手中的時候,她在她們驚訝的注視下開始了死亡的舞蹈。

 

   在看了眾多視訊資料資料後我得出的是皮娜的藝術特色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破碎的舞蹈劇場 二是:對兩性與暴力的深刻表現 三是:對重複的偏愛 在這裡,主要關注的是人為何而動,為何而舞,揭示的是兩性永遠互動的主體,表現出來的是終極的人文關懷。


我眼中的皮娜·鮑什

 

皮娜·鮑什在我印象里不會像法斯賓德那樣,經常憤怒到想用鏡頭射殺面前的演員。皮娜·鮑什的神經質的瘋癲是內斂的,她總是看上去疲憊不堪蒼白的臉上混雜著感激與疲憊。她緊張不安地抽菸,然後用更極端的舞蹈呈現給大家。 她有著瘦弱的身軀爆發出一出又一出多變而奇特的舞蹈幻影,那種張力令人難以相信地感情共鳴,這些大多都是關於痛苦的。

 

皮娜·鮑什動作走位營造一種氛圍或者講述一個概念,動作上也不是一味追求優美、流暢,而是有許多模擬日常生活的動作。 德國作為現代舞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卻一直在戰爭的陰影下發展緩慢,充滿了悲觀色彩的情調。在德國理性的傳統下,德國現代舞者最先確立了動作規範和對本體進行理論分析,雖然其舞蹈宗旨是非理性的,強調個人情感的自我體驗。

 

皮娜·鮑什引入了新的方法,她會對舞者提問,比如:你所理解的愛是什麼?你為什麼感到驕傲?舞者會回答這些問題,並用動作來表達,而她只坐在那裡觀察。她的善於觀察和挑選動作是出了名的。她幾乎不示範任何動作,她只是坐在那裡,抽著煙,看著、同時在小筆記本上記錄,思考。這是她個人開始新的劇場美學——舞蹈劇場的一個具體轉變。

 

皮娜·鮑什完全講述了德國女人如何解放自己的身體,比如亞洲的那種玲瓏身材,歐洲舞蹈里女人的性感的胸部,皮娜把世人對女人的概念完全剝離,這個女人什麼都沒有,沒有漂亮的臉蛋,甚至沒有胸,她打破了這些無意義的符號,性別的符號,她告訴觀眾,人性是立體的、抽象的,不是表象所看到的,你看她所表現的痛苦,都是視覺上最美的那一面,但是這個美接受起來會有很多的困難。她沒有放棄,雖然她始終都在掙扎,但是她很執著,也很勇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