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囍宴--The Wedding Banquet

喜宴/TheWeddingBanquet

7.7 / 12,237人    106分鐘

導演: 李安
編劇: 李安 馮光遠
演員: 郎雄 趙文瑄 金素梅 歸亞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文文淼淼

2011-06-22 20:07:43

矛盾人生


最近閒來無事時又重新看了一遍《喜宴》,記得這部影片是上大學時候看的,時過三年,感慨萬千。通過喜宴這部影片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我們或許是在愛情與親情中徘徊的偉同;或許是敢愛敢恨同時也有些落寂的賽門;或許是生活孤立無援但堅強的威威;或許是望子成龍想早日抱孫子的父母;又或許是一群等待釋放壓抑的慾望的看客…
先說說喜宴這個名字,但從名字以及導演營造的氛圍來看,表現出來的是一片喜慶的景像,大紅的旗袍,大紅的喜字,一群邊吃邊鬧的朋友等等,這些是典型地中國式結婚的鬧騰的氣氛。而影片要表達卻是掩蓋在喜慶下的無奈與嘲諷。比如當風燭殘年的父親看書時睡著了,偉同用手去試探父親時候還有氣息,也許那一刻他希望父親不再醒來,那麼他就不用為難;最精彩部份就是偉同與威威結婚時鬧洞房的場景了,無論是啃蘋果,還是脫衣服,都在明目張胆地釋放他們的性壓抑,若在平時,就是流氓,若在鬧洞房的時候則百無禁忌了。那些喝的東倒西歪的中國人、那些窺私得到滿足的中國人,讓中國的婚禮變成一出鬧劇,新郎新娘這一天要應對各種無恥、無聊的要求。我們一邊厭惡自己經歷這樣的婚禮,一邊又希望自己是鬧洞房中的一員。很多時候,我們都希望通過惡作劇讓別人出洋相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或者是滿足自己想做而不敢做的窺私心理。李安導演通過鬧洞房這一場景,將中國人醜陋的一面真實地詮釋了出來,可見他對中國傳統文化根基的了解之深、之切。
喜宴雖然是一部同性戀的題材,但是它反映出來的社會問題卻不限於此。我的一位朋友,因為幾代單傳,做父母的格外操心兒子的婚事,從二十出頭就開始安排各種相親,起初他反感、牴觸,在一次次地拒絕別人或者被拒絕的過程中,他也快奔三了。看著老實巴交的父母為了討好媒人慇勤地陪吃陪喝,節衣縮食備著錢給兒子結婚用,他一陣陣內疚。在父母的哀求與訓斥中,他投降了,為了讓父母安心,他在相親中找了一個踏實過日子的女孩子結婚了,再一次見到他,他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了,我問他幸福嗎?和一個僅見過幾次面的姑娘結婚有愛情嗎?他說,嗨,啥愛不愛的,老婆孩子熱炕頭一輩子就這麼過唄。我一時無語,的確,在中國的普通家庭尤其是農村中,有太多人事為了傳宗接代,隨便找個人就過完一生,他們中有些人曾經很有理想、有抱負,再一次次的妥協與放棄中,娶妻生子以後,面對生活的壓力,他們早已忘記當初的夢想。我無意去抨擊中國的傳宗觀念,只是想表達一下自己面對這種場景的無奈與酸楚。從父母的角度來看,他們也是為了孩子的幸福著想,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讓他們相信人只有結婚生子才是一個完整的一輩子,人可以先結婚後戀愛。他們想早點抱孫子有錯嗎?沒錯!作為孩子想追求自己的幸福有錯嗎?哪怕是喜歡同性!沒錯!每個人都有愛的權利,而每個人又在愛中迷失自我。很多時候我們所謂的幸福是活在別人眼中的,是為了給親朋好友一個交代,是為了告訴別人我是一個「正常人」,過的是結婚生子的正常日子,如此才能心安理得。而自己真正體會到得幸福又有幾分呢?
也許,這就是人生吧,充滿矛盾與悖論的人生,難以調和的人生,作何選擇,就看你看中什麼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