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愛是唯一 [2007]--Across the Universe

穿越苍穹/纵横宇宙/爱是唯一

7.3 / 114,451人    133分鐘

導演: 茱莉泰摩
編劇: 迪克柯萊蒙 Ian La Frenais
演員: 伊雯瑞秋伍德 吉姆史特格斯 喬安德森 Dana Fuchs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鄉野村夫

2011-06-25 00:46:51

一部獻給 The Beatles 的超長MV


剛看完電影《Across the universe》,對於非常摳劇情承接起伏的我來說,這個電影實在夠爛。線索凌亂、主題模糊、主要人物之間關係連接鬆散牽強。提取該片主要內容,堪比從祥林嫂的嘮叨中找出核心資訊那樣困難。簡單來說,就是一個英國男孩和一個美國女孩在上世紀60年代這一混亂激盪的時代中的愛情故事。反越戰、民權運動、垮掉的一代、毒品、性氾濫...種種關於那個年代的標籤像舊衣物塞進洗衣機般般被一股腦的擠進劇情中,最後的效果,如同乞丐身上花花綠綠的破布拼湊在一起,沒有形成整體上的關聯與呼應,毫無美感。劇情爛!確實爛!

        然而對於喜愛The Beatles音樂的歌迷來說,這部電影無疑會輕輕撥動你內心那份懷舊的琴弦,喚起你對當年風靡不衰的金龜音樂的深深迷戀,以及你對列儂、麥卡特尼、哈里森、林戈的無限懷念(四個哥們如今都掛了倆了)。

       這份懷舊與傷感首先是來自影片對那個早已逝去的六十年代各種意象的營造。不羈的少年、反叛的革命者、迷惘的民眾......工業時代遺留下來的舊時工廠小巷(應該是來自的靈感)、一望無際的玉米田旁駛向遠方的公路、人群聚集的廣場......男人長長的披肩發、濃密的鬍鬚,女人厚厚的眼影、謹慎性感的連衣裙。這是個混亂迷惘、暴力血腥、徬徨不安的年代,這絕對不是一個黃金時代。但電影中的視覺形象體系讓那個時候看上去很美,瘋狂看上去那麼浪漫、困頓看上去那麼深邃、放蕩看上去那麼自由。這一切夢幻般的感受只是由於我們確實離那個時代太遠了,能夠藉以了解當時的不都只能是這些意像嗎?

       如果讓你說出那個年代標誌性的人物,很多人都會叫出一個名字The Beatles!確實,60年代很大程度上因為他們輝煌的音樂而被世人津津樂道,也被他們的音樂影響至深,刻下了深刻的烙印。因此,談及60年代,The beatles實在是繞不開的名詞。就連村上春樹在他的感懷傷事回顧青春的小說《挪威的森林》中,The Beatles的音樂成為描述那個關於渡邊與直子青蔥歲月裡使用最多的橋段。

       片中對The Beatles的作品的影射無處不在。就比如各個人物的名字:男主角叫Jude,源出當然是大家耳熟能詳並被唱爛了的《hey Jude》,這首歌在最後還成為男主角好友對他的勸慰之曲;女主角名為Lucy,來自《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某龍套叫Prudence,我實在不願將那纏綿溫情的《Dear Prudence》與這個並不美麗的龍套聯繫上;還有Dr.Robert()和Mr.King()。我實在不得不誇讚導演無處不在的象徵與提示。

      導演也無時不運用電影橋段想金龜致敬。男主人公的身世就是幾乎復刻列儂!來自利物浦、工薪階層、被父親拋棄......

       眾所周知,在The Beatles的後期,他們開始嘗試變換風格,奇幻的、虛擬的甚至是夢境般音樂曲風進入創作嘗試,具有代表性的無疑是《佩玻軍士孤獨的心俱樂部樂隊》這張專輯,電影里許多魔幻怪誕的鏡頭語言靈感無疑是從金龜的音樂中來的。

      影片的結束頗為用心,片中的幾位主要人物在大樓天台準備了一個小型舞台,高唱著《Don't let me down》。這種結局會讓歌迷會心一笑吧,因為The Beatles在1970年的著名的天台演唱會被認為是他們之間合作結束的標誌(雖然樂隊正式解散還在半年後),這種結局設置致敬意味很明顯。無怪乎電影上映當年,美國某報的評價是:也許你可以將影片稱為是屬於朱麗·太莫(導演)的披頭士狂想曲!!!

       總之,如果你是The beatles的忠實粉絲,那麼走過路過不要錯過,來看看片兒、懷懷舊、裝裝13,挺好的;否則,就別看了,沒聽過他們的歌,喚不起你的任何共鳴,而且實在沒深度,沒內容,沒情節!!!珍惜時間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