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天堂之日--Days of Heaven

天堂之日/梦断情天/梦断天涯

7.7 / 63,081人    94分鐘

導演: 泰倫馬力克
編劇: 泰倫馬力克
演員: 李察吉爾 山姆謝普 琳達曼茲 史都特馬喬林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註銷]

2011-06-26 18:35:57

自然,工業與人類生存的三角戀


         《天堂之日》是美國導演特倫斯·馬利克的經典作品,也捧紅了這位男主角理查·吉爾。我看這部影片時一直打著十二分的精神,生怕緩慢的節奏讓自己昏昏欲睡,直到影片後段火災的高潮才燒醒了我的思路,再回頭看那油畫般的空鏡頭和羅列的各種自然影像,讓我對影片的寓意有了更深的思考。
    影片的故事很簡單,不再多言。我對大量自然界萬物繁衍生息的鏡頭喻義更感興趣,再聯繫到劇中人物,情節的設定和發展,影片所要表現的主題才浮出水面。一開始,所謂的兄妹三人為了生存,坐著火車,來到農場,這其中的生存與火車才是本片主題的關鍵;之後男主角讓女主角與農場主結婚騙得家產,同樣是為了生存,或者說是為了追求物質幸福;到最後被警察追捕,為了生存倉惶而逃。說完生存的概念在影片的貫徹,再來看像火車一樣緩緩駛來的現代文明對人的影響。工業革命徹底的改變了人類的生活,人作為動物的自然屬性越發的被淡化,工業文明讓人們忘記了人本身的屬性認知。影片中很多農民(工人)做完活之
後像土著居民一樣歡快的跳舞,之後離開去尋找新的生存環境,而這「三兄妹」三人為了追求物質財富而留了下來,這本身就註定了他們之後的命運,而伴隨著工業的發展,新的原本附加的工業文明衝擊著本該自由安逸的生活,飛機與摩托隨後登場!飛機載來的本不該出現在農場的馬戲團見解的讓兄妹兩的姦情暴露,摩托讓比爾再次來到本該離開的農場,而帶走的是農場主的生命,而作為兇器的不是暴力工具手槍,而是一把普通的螺絲刀,喻義深刻,我將它解釋為工業文明的發展在吞噬掉人們原本作為自然中的「人」的生活和生存。正如那群蝗蟲單純的為了生存來到農場,工人們用殺死他們的方式來保護現代農業(其實就是金錢資產
等生命生存的附加之物),但犧牲的是其他物種生存的權力,同樣隨後比爾像蝗蟲一樣渴望生存,和他無仇無狠的警察開槍射殺他,在他倒入水中的一剎那,攝影師用及其少見的水中仰拍加特寫來強調比爾的臉撞入水中的那一刻,強烈的暗示著人終究要回歸自然,無法擺脫自然生存的宿命。而最後一段如幽靈般自動彈動的鋼琴則暗示著人類依然背對著自然發展,甚至冰冷到音樂都不再演奏,而被送走到孤兒院的小孩就是人類自己把自己與自然割裂開,把自己送入孤兒院,再聯繫到影片一直貫穿的自然萬物的空鏡頭,形成鮮明的對比,美麗與醜陋,平淡與浮華,都對現代文明無情的嘲諷。
    豐富的喻義,對自然和發展對人類的生存的本來意義的探討讓我聯想到日本的兩位動畫導演,宮崎駿與大友克洋。前者不斷探討人與自然的關係,後者傾向於機械工業文明的發展與人類的關係,而本片導演特倫斯·馬利克將三者的關係有趣的聯繫起來,表妹寫比爾,Abby,農場主三角關係,三人的身份我覺得導演有所隱喻,比爾象徵為了單純生存的自然屬性,Abby是享受工業文明但心地並不純潔的人類,農場主正是人類追求的工業文明,三人的關係的發展也暗示了這三種含義今後可能的方向,自然回歸自然,人類依然生存,工業文明走向毀滅,到那時候,也許會有更多人考慮我們人類的生存是否需要額外的附加品來進行支撐。
    此外,電影一開始就在鏡頭中多次出現農場主的房子,並且在鏡頭中的比重越來越大,直到結婚之後暗示人類的Abby才得以進入享受工業改變的生活。
    不得不說特倫斯·馬利克的御用攝影師阿爾曼德羅是造就本片的最大功臣之一,大量油畫般美妙的空鏡頭讓本片風格具有濃郁的田園風光,而其中幾處鏡頭的運用也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比如影片前段農場工作休息時,長鏡頭很出色的運用了從小女孩到打架的比爾之間的轉場。大量的淡入淡出,讓人們從習慣了現代電影快速剪輯的動感到老電影映像風格完成了一種回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