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少女殺手的奇幻旅程--Hanna

汉娜/少女杀手的奇幻旅程(台)/杀神少女汉娜(港)

0 / 0人    111分鐘

導演: 喬·萊特
演員: 凱特布蘭琪 莎柔絲羅南 艾瑞克巴納 奧莉薇威廉 湯姆荷蘭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麻繩

2011-06-29 06:43:44

文藝青年耍大刀


        死板的英國人經常給美國的流行文化帶來驚喜,比如美國電視上兩個著名的選秀節目《美國偶像》和《美國達人》中的兩個著名的英國毒舌評委,Simon cowel和Pierce Morgan,他們最擅長的就是將最惡毒的挖苦送給面前眼巴巴的參賽選手。美國人一邊罵罵咧咧地說憑什麼讓個英國人來糟蹋我們的哥們姐們,一邊還是受虐狂般地對這些英國毒舌的口水甘之若飴,這不,Simon走了,美國偶像也基本窮途了。
        《漢娜》本來應該是一個被講述了很多遍的比較俗套的《尼基塔》式的少女殺手養成電影,但由於英國文藝片導演喬·懷特個人風格的融入而讓影片呈現出一些不落俗套的氣質。這是喬·懷特首次執導動作片,從類型上說與他原來所擅長的文藝片反差很大,他主要還是突出了動作和對抗性,強化了影片的追殺和反追殺的疾走節奏,這裡化學兄弟電子搖滾風格的配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喬·懷特是個很會用鏡頭來講故事和確立人物關係的導演,這一點在他的成名作《傲慢與偏見》中表現得十分充分,他對長鏡頭內部的調度有一種強迫症似的迷戀,攝影機的炫技式走位也讓影片具有了一種情景交融的行雲流水感。當然在《漢娜》這中高對抗的商業片節奏下喬·懷特這套鏡頭表意系統有點無用武之地,他過剩的創作力只能用艾瑞克在柏林徒手誅殺三名殺手這樣的三分鐘運動長鏡頭來宣洩,這不由得讓我想起《贖罪》中敦刻爾克海灘上那個讓人嘆為觀止的長鏡頭。
        北極和摩洛哥是還能承載喬·懷特詩意表達的段落,因為這裡有女主角心智的成長和肉體的試煉,漢娜和索菲兩個少女從相知相惜到難捨難分的過程也具有洞徹心扉的純真力量,特別是當這樣的美好處於時刻被剿殺的危機籠罩之下時,更具有一種良辰美景奈何天的幻滅感。但喬·懷特沒有將個人遭遇與陰謀論下的時代宿命感有效地點化和映襯,從而讓影片在收官階段缺乏了基於命運被無奈撥弄之下應有的的衝擊力。
        《漢娜》中的特工艾瑞克受僱的年份是1991年,也就是標誌著冷戰結束的華沙公約組織解散的那一年,但柏林、東歐、CIA這些元素放在一起,還是一個標準的冷戰題材配置。對漢娜的生化改造這樣的情節設定,也與美國電視劇《危機邊緣》中所提及的針對冷戰所進行一系列邪惡的人體改造計劃異曲同工。所以《漢娜》依舊是一個關於冷戰的傷痕文學電影,漢娜被妖魔化的身體和嚮往著親情和友誼的幼小心靈成為那個以暴易暴的年代的政治祭品,而這種悲劇在現今反恐背景下依舊有著現實對應。【環球螢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