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蝙蝠俠:決戰紅帽火魔--Batman: Under the Red Hood

蝙蝠侠红影迷踪/红帽兜下的蝙蝠/蝙蝠侠决战红帽火魔

8.1 / 46,307人    75分鐘

導演: Brandon Vietti
編劇: Judd Winick
演員: 布魯斯格林伍德 傑森安克斯 John Di Maggio 尼爾派屈克哈里斯 傑森艾塞克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米老鼠

2011-07-01 22:55:02

《蝙蝠俠:紅影迷蹤》:是誰殺死了知更鳥 (轉載)


《蝙蝠俠:紅影迷蹤》:是誰殺死了知更鳥 (轉載)


在2D或者3D的作品裡,一個正派人物的死亡往往會成為成功的催淚彈,引起讀者群巨大的反響和無限的唏噓。而佔了美國漫畫半邊江山的DC家本身就是靠正派人吃飯,如果從超人初次出場算起(《動作漫畫》第一期,1938),DC世界已經運行了七十多年了,旗下的英雄少說百來個,偶爾丟個重磅炸彈死一兩個效果也是相當好的。比如第二代閃電俠就曾為了挽救DC世界而全力奔跑使時間逆流,直至最後肉體完全消亡(《無限地球危機》)。

當然另一方面,賺錢的來源就是這些英雄們,做生意講究的是細水長流,死亡事件最多就是當期賣的好一些,之後的下文卻成了問題。DC家也明白此種行為有如殺雞取卵,所以我們看到雖然超人之死成了美漫界一大經典,但最終還是復活了。之後神奇女俠、綠箭、小超人、四代閃電、蝙蝠俠……的死亡都有如狼來了的故事,讀者為他們壯烈的犧牲悲哀歸悲哀,心底也是有如明鏡,到底還是會回來的。

 

雖然現在的美漫界,英雄的死亡有如家常便飯,但幾十年前這種事情還是比較少見的。再且,讀者比較能接受二閃電犧牲自己拯救世界——畢竟這是又一次英雄主義的弘揚,而且有三代閃電俠的完美承接。但另一場死亡卻一直被讀者憤憤不平地稱為謀殺。

死者為蝙蝠俠的二代羅賓,Jason Todd。在DC世界重新洗牌前他的出生與第一任羅賓類似,來自馬戲團。但洗牌後作者們似乎想塑造一個完全不同的羅賓,於是Jason出生在犯罪巷,韋恩夫婦死亡之地。

他的命運彷彿在與蝙蝠俠的相遇那一刻就決定了。那時第一任羅賓Dick已經長大,在一次與追捕小醜的行動中受了傷,使得蝙蝠俠考慮讓他回歸正常的生活,只是有些領域一旦踏入就再也無法讓自己袖手旁觀,於是羅賓成了夜翼,有了自己守護的城市(Batman)。然後報紙上開始登出羅賓已死的傳言,甚至戈登局長也在向蝙蝠俠詢問。一位義警的死亡會對歌譚添上又一抹黑暗的色彩,而獨自一人的蝙蝠俠也意識到自己已經習慣了羅賓在身邊,而且他也非常想念Dick。

 

那天蝙蝠俠犯罪巷巡視,回到原地意外發現正好報警器出了故障的愛車向一邊傾斜,前面兩個輪子都被偷走了。對此他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躲在一旁等待竟敢偷蝙蝠車輪的小賊,而那個小賊還真回來取另外兩個剩下的輪胎。

這就是蝙蝠俠與第二任羅賓的初遇,被逮個正著的Jason面對蝙蝠俠顯得勇敢又無賴,還了一扳手後扭頭就跑,蝙蝠俠一路跟著到了他的房間。

那間如同廢棄屋的房間幾乎沒有傢俱,簡單破舊,桌上擺著養母的遺照。就像大部份街頭混混一樣,Jason抽菸,偷竊,說粗口。但他靠自己的力量獨自贍養了病重的養母一年,在發現了罪犯偷竊博物館的陰謀之後前去阻止,幫了蝙蝠俠一把。一直在關注他的蝙蝠俠最終決定讓他擔任第二任羅賓。

Jason不是正統出生的英雄,他沐浴在罪惡的氛圍中長大,從小就見過無數的醜惡和黑暗。他對罪惡的對抗更像是來源於一個人的天性,沒有學校教他善與惡,好與壞,但他卻有自己堅持的一種正義,犯罪巷練就了他的身手和無所畏懼,少年老成並且渾身帶刺。但說到底,他也還只不過是個十三歲的孩子。被蝙蝠俠帶回家中訓練後,他才開始露出符合他年齡的開懷笑容與天真神情。入住韋恩莊園以後,Jason開始像一個普通的孩子(除了羅賓的訓練和任務),他去上學,擔心功課的問題,為了得到好的分數專心寫報告。他與Bruce的關係不太好說清楚。一方面,他居住在韋恩莊園,Bruce和Alfred就像他的親人,他的生活有了保障,或許Bruce還會時不時檢查一下他的作業。另一方面,他與Bruce是被訓練者與訓練者的關係,某方面就像是課外興趣班,他也很喜歡身為羅賓的課外活動。

但Jason是否將Bruce當作他的父親,這點從沒有正面說明。在最初的日子他聽從Bruce的話,他也承認韋恩家的人對他很好,但他同樣想念死去的父親和母親。從他獨自贍養母親一年這一點來看,他非常非常愛他的父母。而Bruce卻註定無法成為一個慈愛的父親,蝙蝠俠本身必須的堅強就與人們保持距離,他不能讓任何人成為他的軟肋,也不能顯出他對誰是特別的,包括羅賓。

 

在蝙蝠洞翻閱資料的時候Jason得知雙面人殺了他的親生父親,變得鬱鬱寡歡,被仇恨充斥的他在追捕中掐住雙面人的脖子,一心想殺死殺父仇人。但在和Bruce談過之後知曉了雙面人的過去和掙扎,也明白身為羅賓的立場,甚至在最後救了雙面人一把。

他並非一意孤行的固執,雖然他天性火爆,Bruce如果放任不管或許就會造就一個罪犯,而成為羅賓打擊罪犯也是想讓他有一個發洩的渠道,希望最終能走上正途。

 

但這並不容易。正如Bruce自己所說,Jason讓他想起父母死後最糟糕那段日子的自己。他們確實在很多地方都很像,一樣的毒舌,暴力,獨來獨往。年輕的Bruce曾經想要手刃殺害父母的兇手,而Jason心底也有類似的以暴制暴的念頭,他認為壞人就該受到懲罰,無論以任何方式。在一次的殺人分屍案件中,在蝙蝠俠和羅賓幾乎束手無策只能守株待兔的情況下,受害者的姐姐自己引誘犯人出手並殺死了對方,自首後她說她的行為或許不是合法的,但是正確的。與蝙蝠俠法律至上的原則相反,羅賓同意她的做法。

他們在行為底線上分歧巨大,一方面是因為父母的死亡讓Jason對犯罪行為極度反感,他無法釋放對父母死亡的傷感和思念,時常一個人對著照片哭泣,並把怒氣和傷痛發洩在那些罪犯身上——而這從來不是正確的解壓方式。另一方面,Jason更聽從自己的判斷和方式行事,而不是蝙蝠俠的,一般他會按照蝙蝠俠的指示,但一旦遇到犯罪他便會不顧一切跳進去,有時甚至需要蝙蝠俠阻止他對犯人揮出的拳頭。在他看來,無論羅賓的身份,還是從過去至今的生活,更多的時候不過是一場遊戲。

在面對各種複雜的犯罪情形時,或許Jason在追蹤與格鬥方面頗有心得,但他不擅長讓懲罰「合法化」,加上犯人們用各種手段鑽法律的空子,有時他們連將罪犯定罪也做不到。

這無疑讓一向打快狠直球的Jason很惱火,像一拳揮出去卻落了空,而自己的訓練者還經常加以各種束縛。雖然蝙蝠俠會想一些其他方式懲罰犯人,但那耗時而且並懲戒作用有限,或許這個新的羅賓最大的缺點就是容易發怒並且沒有多少耐心。

有一回羅賓聽到求救而闖入一戶宅子,發現一位女模特受到了虐待。他們抓捕了施虐者,但他因為父親的權勢關係而很快被釋放。後來那位女模特因害怕再次被傷害而自殺了,憤怒之下羅賓獨自前往找施虐者,蝙蝠俠趕到的時候,剛好看到那人從陽台上墜下。面對質問羅賓只是淡淡說看到他突然出現對方自己不小心掉下去的。之後,死者的父親向蝙蝠俠和羅賓復仇,他綁架了Gordon局長,最後局長受了槍傷,那位為兒子復仇的父親在混亂中死亡。

這一切糟糕的事件似乎都在向蝙蝠俠控訴,他最初的決定就是個錯誤。Jason的本性就不是一個乖巧的好孩子,他很聰明,是個好的偵探,但他對待犯罪無法把握輕重,暴戾、易怒、無法控制自己,認為生命就是一場遊戲。這樣的個性稍有不慎就會越過那條界限,由義警墮落成罪犯。

 

在蝙蝠俠頭疼這個不聽話的孩子同時,新的羅賓也並不受到讀者們的歡迎。或許一部份老讀者仍認為羅賓只能是Dick而不願有人替代他,也或許他們覺得這個街頭來的暴力男孩不適合作蝙蝠俠的助手。總之編輯部收到讀者們的來信說,他們不喜歡這個新羅賓。

於是DC公司舉辦了一次電話投票,讓讀者決定羅賓是否死在小丑手中。一萬多通投票電話,佔據微弱優勢的砝碼最終落在了殘酷的一端,5,343票對5,271票,讀者們的選擇決定了Jason Todd的死亡。

雖然後來爆料說有人利用機器反覆投票操控了這次結果,但無論如何,讀者的意見導向讓編輯們萌生了抹殺他的想法,他們或許在想,換一個符合大眾審美的羅賓能得到更多的支持,他們可以讓這個可憐的小男孩死得悲慘又感人,順便教育一下現在的小孩們,不聽爸爸的話是會受到懲罰的。

 

撇開現實這一邊,DC世界裡,Jason越來越嚴重的失控讓蝙蝠俠考慮是否暫停他的羅賓業務時,這時Jason發現了生母的消息,於是一個人賭氣獨自千里尋母。

離開家去找親身母親的Jason追蹤線索來到了沙漠。Bruce不放心他而一同前往,結果兩人遇到了計劃著陰謀的小丑。

小丑帶走了Jason的生母,Bruce則需要去解決另外一邊的危機,他囑咐Jason不要衝動去找小丑,但Jason十分擔心母親,於是偷偷跟在了小丑後面。

他在小醜的營地裡找到了生母,卻不料生母其實和小丑是一夥的,於是他被出賣了。被小丑狠狠折磨了一番,與生母一起鎖在裝滿炸彈的房間裡。他從昏迷中醒來後第一件事情是解開了生母的繩索,那時他完全站不穩,渾身是血,眼睛也腫得看不清周圍,一步一步挪到媽媽身後,彷彿這個人從未背叛他,就像她是世界上最溫柔最美好的母親。

這位母親終於像摟著兒子一般抱著他,試圖將他帶離這個地方。我們總是覺得這不過他們總會度過的又一個難關,但這一次,一切的結局早已被安排好。定時炸彈在進行最後的讀秒,唯一的出口被從外面鎖死,蝙蝠俠仍在趕來的路上。

他在最後一刻擋在母親的身後,試圖用身體抵擋住炸彈的衝擊。然後那個世界轟然倒塌。一切進入了無盡的黑暗。

廢墟中,蝙蝠俠從未如此溫柔地抱起他。

從此父親失去了他的兒子。

Jason Todd,蝙蝠俠的助手,第二任羅賓,死亡。

 



 

 

……這次謀殺被廣大的輿論指責為慘無人道的謀殺,這不僅僅意味著殺死一位義警,一位一直以來懲惡除奸幫助弱小的英雄,他被最瘋狂的罪犯折磨,用撬棍敲碎了骨頭,遍體鱗傷,最終被活活炸死。這是一場毫無意義只剩殘忍的謀殺事件,最重要的是,被謀殺的對像隻是一個未成年人。他死時只有十五六歲,還是一個需要被保護,卻一直保護著人們的孩子。

Jason彷彿用自己死亡的代價,向那個世界咆哮出他的疑問。為什麼犯人不能被處決,為什麼法律和規則凌駕在一切之上,為什麼他們不能做正確的事情,為什麼他必須被殺死……

 

噓,孩子。你已經死了。

 

是誰殺死了知更鳥?

是我。讀者說,我們不喜歡這隻知更鳥,我們想要新的。

是我。Jason說,我不該不聽爸爸的話,我只是想做個好孩子。

是我。小丑說,我用撬棍敲出他的腦漿,再把他炸成碎片。

……是我。蝙蝠俠說。

 

他在1983年Batman #357里登場,(注)在他之前,Dick作為第一任羅賓已經存在了四十多年,之後一直以夜翼的身份各處幫忙。

他在1988年Batman #428(A Death of Family)死亡,之後在1989年Batman#436,Tim作為第三任羅賓出現,至今在蝙蝠俠周圍活躍。

在DC世界裡,他大概只在蝙蝠俠身邊待了兩年,對於現實世界也不過五年。

大多數人記住了他的死亡。

但忘記了他曾經活著。

 

 

 

註:這裡的出場指的是DC世界洗牌之前的設定,Jason是金髮/紅髮的馬戲團男孩。DC世界在85-86年進行重新洗牌,之後在1988年Batman#408交代了他的新出生,成了街頭的小偷。

 

 

END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