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血世紀--Daybreakers

嗜血破晓/猎血都市(港)/黎明时分

6.4 / 135,433人    98分鐘

導演: 麥可斯派瑞格 彼得斯派瑞格
編劇: 麥可斯派瑞格 彼得斯派瑞格
演員: 伊莎貝拉盧卡斯 威廉達佛 伊森霍克 山姆尼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八行箋

2011-07-05 00:22:34

生與死的三重選擇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在眾多吸血鬼題材的影片中,這無疑是不俗的一部。
除了豐富的隱喻,影片在細節上精益求精,就連群眾演員的驚鴻一瞥都令人怦然心動。
大愛開頭那些小蘿莉。破曉時分毅然走向陽光結束苟延殘喘的生命,慘烈而決絕。在路邊店裡飄過的鏡頭,手持菸捲的小女孩童顏絕美,眼神卻滄桑而凜冽,像已經活完了不止一生。

吸血鬼是一種淒艷而性感的生物,金色瞳孔。蒼白麵容。粲然一笑,露出雪白的利齒。沒有心跳,遍體冰涼。不會長大。不會老去。只能在暗夜出沒,帶著繚亂的紅唇和深不見底的眼神。
這就是被吸血鬼佔據的世界。嗜血才能生存,泯滅生與死的界限。在未來的2019年,這個名詞從遙遠的傳說變成近在咫尺的病毒,一旦感染,立即變身異類,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短短十年,人類廣泛受到感染,迅速淪為吸血鬼的食物、被捕獵和飼養的家畜,繼而成為地球上所剩無幾的瀕危物種。人血畢竟有限,「糧食」產量日益萎縮,吸血鬼世界裡的血量配給制度也岌岌可危。
吸血鬼也分強弱貧富、三教九流。有錢鬼錦衣玉食、飽飲人血,窮鬼排隊買一杯含血量僅有5%的熱咖啡,與店員大打出手,飢渴地舔舐每一滴可憐的血跡。嗜血衝動和飢餓感使社會底層的吸血鬼血肉相殘,吃了同類的吸血鬼則發生變異,成為醜陋而殘忍的「夜行者」,最終會被軍方逮捕,強行拖到陽光下暴曬,化為灰燼。
日趨混亂而瘋狂的鬼蜮,彷彿就是人類世界的倒影。

在這裡,影片提出第一重抉擇——
如果你被感染,你將如何抉擇?是成為徘徊於生死邊界、每天醒來沒有心跳、不敢見光的吸血鬼,每天喝著同類的血、永生不死地活下去,還是縱身躍入陽光、在烈火與灰燼中成全自己對身份和信仰的認同?

有人選擇了長生不死,並以此為榮。有人不願同流合污,只好踏上逃亡之路,千里奔徙,惶惶終日。有人被迫成為吸血鬼,卻不敢到陽光下面一死了之,只好用動物的血液代替人血作為食物,過著食不甘味、良心煎熬的生活。

 
這樣的日子何時是個盡頭?

其實這樣的日子早晚也要有個盡頭。

影片給出兩條路:通過科學研究尋找人血的替代品,或者,尋找重返人間的「解藥」——治癒嗜血的病毒,讓吸血鬼「重新做人」。
只是最後的發現令人心頭糾結。原來被感染為吸血鬼的人類要想重新變回人類的軀體,只有接受陽光的照射,在熊熊火焰中重生,而他的血液,也會成為解救他人重新做人的「解藥」。

於是,第二重抉擇浮出水面——
只有鼓足勇氣到陽光下面去「死」一次,才能獲得生的機會。你,敢嗎?
懦夫還是勇者,在這裡被重新定義。那些強大的角色,在陽光下避之不及,露出虛弱而污濁的靈魂。

浴血奮戰到最後,第三重抉擇終於擺在倖存者面前——
只有以身飼人、方能解救眾生。你,是否願意?
這種設置令人有太多豐富的政治和宗教聯想,但也有許多感悟和觸動。
不管是捨生取義、主動投入嗜血的人群中,還是被瘋狂撕咬、毀滅在他人的利齒下,種種慘烈的死法,都給那些渴望重見陽光的人們帶來了希望。「解藥」就是被治癒了的吸血鬼的血液。由血而來的吸血鬼的世界猶如多米諾骨牌,最終將在血的逆轉下瓦解、崩塌。

這片子沒有狗血愛情,對親情的描述也淡而又淡,只有對命運的不停追索——當整個人類都面臨身份危機、物種危機、生存危機時,你有沒有勇氣站出來,成為直面陽光的那個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