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啟動原始碼--Source Code

源代码/启动原始码(台)/危机解密(港)

7.5 / 550,162人    93分鐘

導演: 鄧肯瓊斯
編劇: 班雷普利
演員: 傑克葛倫霍 蜜雪兒莫娜漢 薇拉法蜜嘉 傑弗瑞萊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貓叔Mack

2011-07-05 02:40:13

《原始碼》:薛丁格定律裡的那隻貓(ZT)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這篇影評寫的很有意思,轉過來。

----------------------------------------------

《原始碼》:薛丁格定律裡的那隻貓

作者:幫閒佬@天涯論壇>影視評論 發表日期:2011-6-26 20:29:00

========================================

佛祖有云:一步一生花,一花一世界

《原始碼》這部影片,本沒有太多好說的。其畫面說不上震撼火爆,但很明快流暢,劇情算不上驚心動魄,卻是跌宕起伏。若不去究其內裡,大可以把它看成一部適合在電影院約上三五朋友,邊嚼爆米花邊看的標準商業片。其真正值得探討的,是導演藉以建立其故事架構的概念,若深入其中,則另有一番天地。

決定論(機械論):

影片故事的核心概念是平行宇宙,但要說到這個概念,首先要回答的一個問題是:什麼是隨機?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擲骰子普遍被認為是一種隨機現象。因為它的結果無法預知,所以賭博的人都靠他來搏運氣。但深入的考查後會發現其可能並不是一個隨機事件。骰子落地得到的結果跟其起始條件和環境因素嚴格相關,若是能夠準確控制投出的起始位子,角度,方向,空氣流動,溫度等所有因素,那麼每次投出的結果便會一模一樣。也就是說擲骰子這個看似隨機的過程實際上很可能是一個確定的過程。
  
  骰子如此,那麼當然硬幣也一樣,電腦生成的隨機數則是通過某種算法得到的偽隨機數(通常與計時器相聯繫),如果以此深究下去,你會驚訝的發現所有你能想到的隨機現象也許都是偽隨機。每一個結果都是造成它的原因的結果,而它的原因,又是其自身原因的結果。花是註定要開的,因為那陣風帶來了花蜜,風是註定要來的,因為遠方的蝴蝶拍了拍翅膀(蝴蝶效應),蝴蝶是註定要拍翅膀的,因為另一隻女蝴蝶正光著身子偏偏起舞。
  
  如此看來似乎一切都已註定,過去的原因決定了現在的結果,那麼作為自認高等的人能夠擺脫束縛,擁有自由嗎?在決定論者看來,這是在自欺欺人。
  
  自由意志:
  
  哲學上來說,人所能擁有的全部自由是選擇的自由,也就是所謂的自由意志。當墨菲斯向尼奧攤開雙手時,尼奧便開始行使這樣的自由,但無論他吃下哪顆藥丸,他的選擇早已註定。人們會思前想後,考慮所有因素,作出決定,並執著的認為這是自己的決定。但仔細考慮一下,如果讓人在一輛勞斯萊斯和一輛奧迪間選擇,100個人中99個會選前者,而剩下的那個想要用他的選擇來證明白身的自由,但這樣做的他不僅首先受到了證明白身自由這一想法決定(而這一想法又是由於想要反駁決定論這一衝動而來的,這一衝動又自有其原因)進行了反向選擇從而正好證明了決定論,還損失了一輛勞斯萊斯。就如同《奠基》(又名《全面啟動》)里所說的:當你試著不要去想大象的時候,你首先想到的便是大象。
  
  有人也許會想,如果面對兩輛幾乎一模一樣的勞斯萊斯,唯一的不同是底盤上的一個字母,而選擇者無法看到這個字母,那麼選擇者作出的選擇不就不受其他因素支配的影響了事件的發展了嗎?但若仔細考慮,選擇者可能會因為偏愛方向右而順手選擇右邊的一輛,而他的這種偏愛可能是小時候的某種創傷造成的信念固著。如此一來我們仍然可以說人並不存在自由意志,一切都已決定,只是我們無法了解。
  
  面對一個如此悲觀的結論,大多數人難以平靜。我們真的對自己無能為力嗎?我餓了所以我吃了個麵包,我冷了,所以我穿了件衣服,我長大性衝動了,所以我找了個老婆,我看了某本旅行日誌或者某篇雜誌上愛琴海的美麗風光,所以生出了環遊世界的夢想。我們就這樣被生活推著,隨波逐流。我們是劇中的角色,編劇卻另有其人,他只是輕輕推了推第一張骨牌,便創造了這大千世界。他是誰?有人說是上帝,有人說是安拉,但這又是另一個問題了。
  
  量子理論:
  
  在18,19世紀,基於因果循環的拉普拉斯信條所建立的決定論統治著整個思想界。包括從牛頓到愛因斯坦的眾多大家都是其信徒。然而,一場科學上的革命卻為非決定論哲學帶來了曙光。量子力學的建立在微觀層面上質疑了宏觀因果律,其提出處於所謂「疊加態」的微觀粒子之狀態是不確定的,從而將隨機這一概念再次拉回我們眼前。
  
  舉一個例子,通常我們認為原子核之外有電子圍繞,然而根據量子力學,這些電子並不是像地球繞著太陽轉一樣圍著原子核繞圈,它可能出現在核周圍任意位置中的一個,或者說這一個電子同時出現在他可能出現的位置。只有通過觀察,我們才能決定其狀態,然而令人蛋疼的是觀察又改變了其狀態。那麼在觀察之前電子到底處幹什麼狀態呢?這個問題的蛋疼程度可以通過一個比喻來說明:你來我家做客,我在不在家呢?當你打開門的時候你才能確定我在不在,但在開門之前,我處幹什麼狀態呢?這時我有多個分身,可能在家,可能在學校,可能在路上。我同時處於所有可能處於的位置的疊加態,直到你開門看了一眼,於是我的位置確定了。
  
  薛丁格的貓:
  
  這樣的事情別說你想不通,無數物理學家和哲學家都抓破了頭,於是薛丁格想出了一個思想實驗:將一隻貓關在箱子裡,箱內還置有一小塊鈾、一個盛有毒氣的玻璃瓶,以及一套受檢測器控制的、由錘子構成的執行機構。鈾是不穩定的元素,衰變時放出射線觸發檢測器,驅動錘子擊碎玻璃瓶,釋放出毒氣將貓毒死。鈾未衰變前,毒氣未放出,貓是活的。鈾原子在何時衰變是不確定的,所以它處於疊加態。薛丁格挖苦說:在箱子未打開進行觀測前,按照量子力學的解釋,箱中之貓處於 「死-活疊加態」——既死了又活著,要等有人打開箱子看一眼才能決定貓的生死。用量子力學的術語來說,在打開箱子那一刻,因為你看了一眼,波函數塌陷了。這簡直匪夷所思,微觀的混沌變為宏觀的荒謬——貓要嘛死了,要嘛活著,兩者必居其一,不可能同時既死又活。難怪霍金聽到薛丁格貓佯謬時說:「我去拿槍把貓打死!」
  
  平行宇宙:
  
  對於這隻令人蛋疼的貓和波函數的塌陷,一個合理的解釋是宇宙在此刻分裂了。在這一刻,所有的可能性同時發生於分裂出的平行宇宙之中,貓在一些宇宙中死了,而在另一些宇宙中活著。這一解釋是對決定論的重大打擊,其假設了微觀的不確定性不僅僅影響微觀,這種不確定的疊加態讓我們在事件發生的那一刻進入了眾多可能宇宙中的一個,難怪佛曰:一花一世界。
  
  在《原始碼》里,主角柯爾特·斯蒂文斯上尉便是通過Dr. Rutledge發明的某種裝置用Fentress的殘留腦波量子力場(電影中的想像)一次次的回到「西恩」睡醒睜開眼那一刻的疊加態上並進入眾多平行可能宇宙中的一個。這就是為什麼每次他張開眼,發生的事都大體一樣卻又有所不同。第一次醒來時克里斯蒂娜告訴他她取消了某事,然後掛了個電話,並沒有幫「西恩」擦鞋上的可樂。第二次醒來時克里斯蒂娜告訴「西恩」她註冊了法律課並準備到印度去,沒有電話響起,並且幫他擦了鞋上的可樂。影片中還有很多其他細節就不一一列舉了。
  
  宇宙的分裂不斷地進行並呈現進化樹的模式,所有的可能宇宙都可以向後溯源到唯一初始點,但事件的發展卻讓宇宙相互分離並不再聯繫。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西恩」第一次在火車上打電話給Dr. Rutledge後,Rutledge無法收到他的電話留言,因為後一個Rutlegde並非由「西恩」回去的那個宇宙發展而來。而後來「西恩」發資訊給 「戈德溫」時她收到了他的資訊,因為這時的她處於的宇宙位於「西恩」發資訊這一事件節點之後。
  
  從平行宇宙的進化樹模式我們可以知道,影片中的Colter所拯救的只能是眾多平行宇宙中的一個(這一個又會在拯救這一事件結束時分裂成眾多)。但是我們可以設想,由安置炸彈事件發展而來的其他宇宙可能也有(也可能沒有)這樣一個Colter在執行這樣一個任務。但進化樹的模式卻帶來一個問題:所有的Colter都回到了同一個時間點的疊加態(可溯源,並且此源唯一),但這些Colter又擁有未來的記憶,於是當他們回到疊加態時會讓此時這個Colter擁有各種各樣未來可能宇宙的記憶並互相衝突。或者換一個說法,眾多來自未來可能宇宙的Colter帶著自身記憶進入了張開眼睛那一刻的Colter,此刻他不僅擁有多個靈魂(假設用靈魂這一形式),而且這些靈魂還來自同一個人。對這一邏輯問題,影片無法回答,因為其設想的返回機制本身就是不存在的,但這卻引出了另一個問題。
  
  本體論:
  
  我是誰,存在是什麼,到底是什麼決定了我是我,上一時間單元的我到了下一時間單元還是那個我嗎?這個問題在影片裡的提出是Colter看到鏡中的自己是另一副模樣(Fentress的樣子)那一刻,和Colter認為周圍的一切是虛擬的影像。
  
  要考慮這一問題可以從一顆辣椒開始。如果我是上海人,我可能覺得這辣椒特別辣,但我是重慶人,我很可能覺得它一點都不辣。那麼到底他辣不辣呢?這取決於我的味蕾向大腦傳遞的信號。同一個道理,我可能看到這顆辣椒是紅色,但一個紅綠色盲可能會反駁說它是綠色。我可以找一大幫人來幫我證明我是對的,但如果全世界的人都是紅綠色盲呢?那麼似乎情況便成了這顆辣椒公認的顏色是綠色,而我才是紅綠色盲。如此深究下去我們甚至可以直接質疑這辣椒的存在。我現在確證其存在不過是因為我能看到它,摸到它,嘗到它等等。但歸根到底這些不過是一堆感覺信號,可以設想利用電腦模擬出所有這些信號並向腦中傳遞,一個不存在的辣椒便活生生的出現在了我的觀念之中。
  
  如此推想我們似乎永遠也無法確定眼前景像的真偽,而我們對於物質世界的確證感(對於唯物主義者)的唯一來源只能是羅素口中的「本能信仰」。因為根據奧坎姆剃刀原則,似乎沒有必要想像一個複雜的由心靈構建的世界。
  
  弦論:
  
  那麼,到底什麼才是物質的根本性質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弦論是最佳候選理論。看過Big bang的同學對這個詞都不會陌生,我們智商高達180的謝耳朵同學正是在抓破腦袋研究這個理論。此理論假設,宇宙的基本組成單位是一維弦,無數震盪著的一維弦或是這些弦形成的閉合圈相互共鳴,形成了三千世界,一花一木皆是共鳴所產生的象。可以通過一個比喻更加形象的說明。將一維弦比作是琴弦,當撥動琴弦時,其振動產生了音樂,並通過空氣的諧振被我們聽到。音樂便是像。它不是琴弦本身,更加不是空氣,但我們確確實實聽到了它。
  
  
  
  小結:正如我們看到的一花一木,其非弦本身,卻是弦所產生的象,似有還無。難怪佛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