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Departures

入殓师/礼仪师之奏鸣曲(港)/礼仪师(台)

8 / 55,616人    130分鐘

導演: 瀧田洋二郎
演員: 本木雅弘 廣末涼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s.Doubt

2011-07-08 08:02:33

一場廉價電影的思考


聽到入殮師, 普通人一般會有如下三種反應:
1.還有這樣一種職業?
2.要和死人打交道, 好恐怖!
3.好髒.
我是第二種

    我們總是以這個世界的標準來判斷個體的存在與否,進而賦予其價值. 因為這是任何事物發生或與個體沾染聯繫的前提, 因為你和對方必須是活著得, 或者你們曾經活著. 可是生與死, 對得這樣工整的兩個字, 何以被如此強行的不公平的劃分開? 文人們歌頌生, 生是希望, 是傳承, 是活下去的意義, 生是一切事物的大前提. 在這個世界裡你所接觸到的任何生物, 他們都是存在於當下的, 或者曾經存在於某個當下. 人們也沒有忘記死, 只不過死也是為了生而鋪路, 為了生而生. 植物的凋零是為了來年的繁茂, 夕陽是為了明日新的朝陽, 而宗教中人類的死亡似乎也是為了輪迴的來世或者被"拯救"而存在的, 而無信仰的人在沒有信仰支撐下, 更傾向於逃避, 輕蔑, 鄙視死亡, 用以掩蓋對其的恐懼或者至少延長等待的時刻.
    
    總之, 就是很少有人能夠正視死亡, 不肯讓死平凡的來到平凡的發生就對了. 因為恐懼, 因為不熟悉, 因為我們對它無能為力, 所以人們鄙視與"死亡"有關的一切, 所以你可以看到電影里兒時的鄰居對主人公的鄙夷, 告誡妻兒不要與他打招呼; 甚至當他在挽留已經知道真相妻子時, 妻子的那句話:" 別碰我, 好髒!"使他徹底被週遭拋棄, 他不被除了死者親人以外的生者需要.他怎麼也無法明白為什麼在別人眼中入殮師是一個如此讓人鄙夷的職業, 是被稱為"贖罪"的職業.

    "我"真的髒嗎? 如果說人的出生是純潔無暇的終點是違心是邪惡是掙扎的起點, 那麼每一個人怎麼能逃離一生所最終積累下的肉體和心靈的骯髒? 洗去這樣的骯髒, 讓死者平靜的入殮師怎麼就無法獲得給生者以洗禮的牧師們同樣的尊重? 況且兩者都只是形式意義上的, 畢竟純潔和骯髒都不是他們所給予的, 同樣也不是他們所應得或者應該承受的.

    "我"真的是為了贖罪嗎? 既已犯罪, 贖罪的意義又何在? 況且如果已經用行動贖罪, 比起那些將懺悔只停留在口頭或者心裡的人們豈不是更應該被敬仰? 影片中很多次, 入殮曾原先被一直認為是一種例行程序, 是一種習慣, 可是在淨身, 穿衣, 化妝並且在被放入棺材中準備蓋棺的時候, 親人們靜靜的看著眼前淘氣的孩子不說話了, 被輕柔的穿戴整齊; 賢惠的妻子也已經被畫上了一生中最漂亮的妝容, 除了加倍的不捨之外, 你在親人們的眼睛裡還能看到什麼? 入殮師於此, 不僅是擺弄冷冰冰的屍體,這於己於死者的親人都沒有任何意義, 而是喚起人們之間已經漸漸冷漠的情感, 喚起平時被挑剔的心所掩蓋的平凡的美麗和珍貴.
    
    往往親身經歷, 親眼看到, 入殮師的那種專業, 那種一個從未與死者接觸過的陌生人所能夠體現出來的最樸實的悲憫才能被了解, 進而被尊重. 可是之於入殮師們自己, 甚至不惜拋棄大城市的生活將這作為一項終身職業來做, 其意義又何在呢? 而此一問題的答案電影裡給出了充分的回答的, 從剛開始看到腐臭的屍體會嘔吐被熏的睜不開眼睛, 到旁觀"師傅"給死者入殮, 師傅的平靜的神態, 死者家屬的感謝, 都一絲絲的化成一種情緒, 一種慢慢對待入殮師這個角色改觀的情緒和一種油然而生的使命和責任感. 這不是一份普通的職業, 不僅因為是它遭人唾棄鮮有人願意為之, 更因為它並不是誰都能勝任的. 這不但需要克服生理反應和心理恐懼, 而且要發自內心的想要給予死亡一個最為平等和順利的結局並且將這種樸實無誇的情感帶給其家人. 如果前者是可以訓練的, 那麼後者則是需要一些天賦, 一些善良的天賦. 這也是為什麼"師傅"在一開始就認定"我"適合, 因為他的眼睛裡有這樣一種善.

    所以其實很多比入殮師們顯赫的人們並不一定擁有比他們更多的勇氣, 善良和對待死亡的智慧. 這樣看來曾經很多我們理所應當的東西, 仔細想一想, 都是與事實恰恰相反的.

PS:
是一部好片子, 記憶里來唯一一部讓全場只有凝神屏息只有哭聲的電影. 久石讓的音樂真的真的很好聽!
只不過煞風景, 那些我在看電影時很喜歡的有血有肉的觀眾的角色在場燈亮起的一剎那就被打回了原形, 有說有笑, 聒噪吵鬧, 對於大部份人來說, 這或許只是成功賺了他們眼淚的又一部日本電影罷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