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鋼的琴--The Piano in a Factory

钢的琴/ThePianoinaFactory

7.4 / 1,572人    119分鐘 | 105分鐘

導演: 張猛
編劇: 張猛
演員: 王千源 秦海璐 張申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哏二

2011-07-08 16:34:08

真的猛士,敢於直面鋼的琴!


鋼的琴導演張猛——
   姓名:張猛
  內地導演,生於中國東北,長春電影製片廠青年導演。他是趙本山春晚舞台上的御用編劇,創作的小品《功夫》和《說事兒》連續兩年獲得春晚小品類節目一等獎。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舞台美術系,並參加過北京電影學院電影文學研修班。期間,拍攝了紀錄片《耳朵大有福》,後在此基礎上,改編寫成劇情片劇本《耳朵大有福》,並首執導筒,拍攝成片。
  《耳朵大有福》小而可貴,從藝術創新和發掘人性上,都有可看之處,作為新導演,張猛對鏡頭的掌握嫻熟,更是讓人驚訝。
生平
  張猛出生於遼寧鐵嶺市。鐵嶺這座城市之所以被中國老百姓熟知,張猛一家也跟趙本山極有淵源,父親張惠中是著名喜劇導演,執導過趙本山主演的《男婦女主任》等影視作品,紅遍中國的春晚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紅高粱模特隊》、《三鞭子》、《賣拐》也出自他之手,母親陳佩雲是專業演員。
  因為父親拍攝的影視作品都是現實主義作品,張猛從小也對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這類作品特別感興趣,他從小學習繪畫,也不想把這項技能半路荒廢,所以在高考時,他報考了中央戲劇學院的美術系,這樣既可以繼續深造美術,又可以離影視近一點。
  在學校時,他就開始潛心下來積極寫劇本,為畢業以後做準備。但當時因為沒有名氣,更多的只是給有名的編劇做槍手,槍手的日子不好過,勞動力度強,收入又低,有時還收不到應有的報酬。張猛家庭條件並不差,但他並不希望像個公子哥一樣在學校虛度光陰,所以,儘管做槍手會受委屈,他還是想積累更多的經驗。
  畢業後,張猛被分配到遼寧電視台擔任舞美設計總監,這個讓外人眼饞的工作卻讓張猛始終打不起精神,他不想在電視台以這樣的形式去跟生活交手。電視台的這個舞台乘不下張猛想要飛翔的心。
  張猛堅持考取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他想用系統的學習來為自己的理想鋪路,年輕的生命要用在刀刃上。2004年年底,張猛聽到父親跟趙本山探討春晚小品的事,在大家束手無策的時候,他說了自己的想法,能不能用讓老品牌煥發出新魅力的方法續寫《賣拐》和《賣車》的經典。新見解讓趙本山喜出望外,張猛就這樣成了2005年春晚小品的編劇。《功夫》大獲成功後,張猛也畢業了,趙本山毫不猶豫地他請到本山傳媒來當副總。2006年春晚他給老百姓獻上的《說事兒》又一次火爆全國。
  就當趙本山對這個晚輩寄予厚望之時,張猛也開始認真的規劃自己的人生。春晚小品這樣的創作形式他可以做但不是發自內心的喜歡,雖然在本山傳媒可以衣食無憂名利雙收,但越來越強烈的電影夢湧上心頭。當他覺得不能再拒絕內心的呼喚後,他辭去了副總的職位,開始兩手空空闖天下。對於未來,期待和憂慮無疑是並存的。
在電影節獲取掌聲
  作為一個沒有一部電影作品問世的年輕電影人,找投資讓張猛吃盡苦頭。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經歷向張猛證明,只靠寫過春晚最受觀眾歡迎小品這樣的經歷是找不來投資的。無奈之下,張猛想試試看如果先讓劇本獲獎是不是對找投資有幫助。
  張猛帶著自己的劇本《耳朵大有福》參加了,頗具現實主義嘗試和探索精神的劇本在釜山贏得了好評,也榮獲了優秀劇本獎,張猛想這下該有投資商也找自己了吧。不曾想,即便劇本獲了獎也仍舊沒有人願意買單。在張猛拿著獲獎劇本一次次敲開投資商的房門,一次次被拒絕時,他沮喪到了極點。他不明白為什麼一直說中國缺好劇本,但真正的劇本出來了卻受不到重視。
  事情在偶然間有了轉機,他接到了一個來自韓國的電話,說韓國有個投資公司願意投一半的資金,但剩下的需要張猛自己解決。這個消息讓張猛喜出望外,他似乎看到了不遠的將來,自己的處女作問世的情景。在有了一半資金的前提下,再找資金就順利多了,張猛的幾個朋友幫忙籌齊了資金,張猛興奮地看著自己的電影處女作像已經開閘的機器一樣正式運作了。
  《耳朵大有福》在2007年上獲得了「亞洲新人獎」的評委會特別獎,還在上擊敗來自台灣的強敵林書宇和鈕承澤斬獲最佳新導演獎。張猛在收穫成功的喜悅時,也欣喜地看到自己所追求的東西是能夠獲得大家認可的。
  同樣是在上海電影節上,他的第二部電影《鋼的琴》參加創投,並順利拿到了創投基金。
  在隨後的釜山電影節上影片又拿到了一部份後期製作的贊助費用。現在影片還沒有最終完成也已收到多倫多和的受邀,各大電影節的認可讓張猛信心百增。
  對於《鋼的琴》來說,有兩個人是必須提到的,和郭在容。他們倆是2007年亞洲新人獎的評委,都對張猛的作品印象深刻。秦海璐擔任了《鋼的琴》的主演和出品人,並在拍攝後期為影片大掏腰包。郭在容則當起了監製,他大部份時間都在片場待著,這對於一個監製來說實屬難得。張猛表示郭在容的加盟對於拓展海外市場來說幫助很大,此外,郭在容還從韓國幫張猛找了女二號的扮演者張申英以及的韓國錄音師。
  張猛現在像是上了發條的鬧鐘一下,時刻準備著迸發。《鋼的琴》未映先熱的狀況讓他心裡說不出的高興,但他也時刻不忘只有讓觀眾滿意了才是影片最大的成功,所以現在他一手抓影展,一手抓觀眾,他由衷的希望《鋼的琴》能夠取得比《耳朵大有福》更為輝煌的戰績。
獲獎
  在由香港亞洲電影節協會主辦、百老匯電影中心全力支持舉辦的第七屆「香港亞洲電影節」上,張猛憑藉影片《鋼的琴》一舉斬獲最佳導演獎特別提名,被譽為「亞洲影壇未來之光」。
  處女作:《耳朵大有福》,獲上海電影節「最佳新人」
  最新作品:《鋼的琴》,片中男主角獲第23屆東京電影節「最佳男主角」
  2011年6月18日第十四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之第八屆電影頻道傳媒大獎最佳導演獎《鋼的琴》獎。



    由張猛導演的經歷可以看出,上一部《耳朵大有福》的強烈個人色彩依舊保持了下來,片中大量的歌曲音樂穿起了整部影片,這個出生自大城市鐵嶺的年輕人帶著東北人與生俱來的幽默感,讓我們看到了趙本山式的詼諧和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態。在我國北方的鋼鐵城市,在一個灰色冷峻的鋼鐵熔爐,一群下崗工人帶著些許無奈和悲涼不求回報的造一架鋼琴,只為父親能夠挽留住女兒。雖然女兒還是被判給了母親,但一群爺們造一架鋼鐵澆築的鋼琴的故事依然蕩漾在觀者的心中,不必多說,這是一部現實殘酷又洋溢著窮得瑟的文藝小片,觀者看後,已覺得它足以成為一部呼喚真實的大片了。
    印象頗深的是片中的那幾段歌舞,不是唱就是跳,在殘敗的鐵色灰牆間,一群人唱著老歌,跳著舞,以自討歡樂的姿態讓我們看到了生活難以泯滅的積極態度,這幾段活生生的片段不僅使影片風格濃郁,而且將文藝標籤推向了浪漫的巔峰,這是草根人民的歡樂,這是老百姓最真實的狀態。
    還記得《耳朵大有福》中范偉飾演的王抗美一個人騎車在夜裡獨唱長征組歌,在東北灰色寒冷的夜裡,他懷揣著一團火,騎著車,唱著歌,告訴我,這揍是生活!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