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lven
2011-07-08 22:41:12
《入殮師》觀後感
入殮,這個詞好像聽過,但如果真正要我說出這個詞的意思,我只能說是把遺體裝進棺槨。直到今天,看了電影頻道的佳片有約日本拍的電影《入殮師》,才對這個詞有了一種全新,更深層次的理解。
純屬是一次偶然,上午打開電腦,突然想到今天是佳片有約,想都沒想就把播放列表調到了CCTV6,這時主持人剛剛和嘉賓談完話,電影迅速的就開始播放了。《入殮師》,雖然不是什麼美國大片,但憑著自己的好奇心裡,還是坐在電腦前耐心的看了起來,兩個小時後,才發現自己已經沉浸在電影之中,這部劇情片居然給我有很大的觸動,真的不愧是一部佳片。
男主角大悟所在的樂隊解散,為了節省開支,他只好和妻子美香搬回鄉下母親給他留下的房子裡去住。此時正愁苦著找工作的大悟無意中在報紙上看到了NK公司的廣告,於是就這麼稀里糊塗的當上了入殮師,儘管工資很高,但他卻始終不敢和妻子提起自己的工作。直到妻子在NK公司推廣的錄影帶上看見了丈夫,這才發現了原來丈夫從事的是自己認為不正常的工作。於是,家庭的關係變得緊張,朋友們知道了此事也對他感到忌諱,感到孤立無援的大悟君卻還是堅持做著自己的工作,直到最後澡堂的老奶奶去世,妻子和朋友第一次親眼目睹了他的工作,這才打消了他們的誤解。在影片的最後,大悟君找到了兒時拋棄他的父親,並親自為父親入殮,同時也原諒了他。
劇中大悟從事的入殮師這個職業可以看做是人生的最後的化妝師,從大悟小心翼翼的為逝者擦拭皮膚,給女性塗抹胭脂,給男性剃掉鬍鬚這些行為中能感到一種對逝者的尊重。他們把逝者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好讓他們上路,這應該是一種對生命的發自內心的尊重。逝者在他的打扮下,真的好像沒有死,而是進入了一段甜美的夢鄉。生命在臨走的時候如此美麗,死亡的恐懼一下子就減少了,更多的只是一種留戀。難怪很多人跪下來感謝大悟,說這是他們第一次看見逝者有這麼美麗。
當妻子讓大悟不要在碰他並嫌他那和屍體接觸的手不乾淨時,大悟卻沒有放棄自己的事業。看來他應該是喜歡上了這個職業,死亡在他看來已經不再是死亡了,屍體在他的手下也能煥發出生命的鮮活,這與他的性格息息相關。儘管好多次他都在猶豫,但每次他都能遇見一個人在他最困難的時刻給予他啟發,比如社長,比如殯葬場的老頭,看來他是命中注定要這麼一直下去。
看起來情節似乎有些老套,其實當你用心去看去聆聽的時候就感到一種淡淡的憂傷之美。從名字上看感覺這劇中一定全是死亡,悲痛,哀傷,但劇中出現的大提琴的音樂聲,石頭信的美妙傳說又給人以希望和美好。在聖誕節之夜那聖潔的琴聲只讓人覺得憂傷之中帶有希望,最後大悟把他在父親臨死前握在手裡的石頭貼在妻子肚子上時又給人以一種新生的力量。不知道誰以前這樣說過,死神雖然帶走了離去的人,但同時他也帶來了新的生命,這就叫生命的交替。
在網上略微搜索了一番,發現這部片子在加拿大電影節上獲過大獎,奇怪的是人們之前並不看好這部影片,所以後來對它用黑馬這個標籤進行了一番闡述。想不明白為什麼這麼一部優秀的電影為何在當時沒有引起觀眾的好感,一直要等到它被世界電影大師認可了人們才開始懂得其中的經典之處。部落格上有人對我說久石讓作的那首鋼琴曲給人的印象最深刻,它讓我們心中充滿了一種感動,為生命而讚美,為活著而快樂。走運的是,當大提琴聲音響起的時候,同屋的舍友剛好起床,我剛好讓電腦取消了靜音,剎那間,整間宿舍都充滿了那種悠揚,那種聖潔。對我而言,其實靜音看這部電影效果更好,已經不需要從聲音中去判斷人物的語氣,只要用心去傾聽,劇中的任何細節都能體會的真真切切,不知是不是因為劇本極其貼近實際,貼近我們生活的原因,猜想如果你是他,你也會這麼說的吧。
劇中很多精神層面上的東西感覺無法用確切的語言表達,其中那些耐人尋味的話也折射著太多太多。殯葬場的燒爐工的那句話給了死亡一個全新的解釋:死亡是一扇門,我們推開他並不意味著生命的結束,而是進入了另一個新的階段。我知道,雖然這聽起來有些荒謬,但我們都抱著這樣的期望,因為我們活著的人根本不可能知道逝去人的感受和想法,那些對我們來說一直都是一個謎。雖然自己離死亡還算遙遠,但從懂事起的歲月中還是目睹了不少有關死亡的林林種種,見證過將死之人如何在死亡面前變得膽小害怕,見證過逝去的親人躺在床上時的那種安詳的神態,也見證過那些在火葬場裡面無人認領的不知從何處送來的血肉模糊的屍體。雖然每個人都難逃這一劫難,但每個人在入殮的最後時刻卻迥然不同,或許我們也該把逝者打扮的漂漂亮亮的上路,給他們穿戴整齊,為他們梳人生最後一次頭髮,就像日本那些入殮師一樣。但現實卻是我們把他們放在堂前,臉上幪上一塊白布,然後就好像很害怕的樣子再也不去碰那冰冷的手,冰冷的臉,連一些悲痛的遠方親戚過來弔唁時也讓他們不要瞎碰,搞得好像真的碰過屍體的手會給自己帶了厄運一樣。就這樣,只有等到在殯儀館大家集體默哀時才能看見逝者那瘦小的臉龐,那臉早已失水過多乾枯了。我們有我們的傳統,的確,但總感覺我們沒有日本人那樣對待自己的逝去的親人那般敬重,那般隆重而誠懇。在我們坐在殯儀館的錄像放映廳裡等待逝者的骨灰時,估計沒有多少人願意去工作人員那求情通融,就為了站在從焚燒爐的窗口裡看上那麼一小會。爺爺這樣走了,我知道這輩子註定還要經歷更多的痛苦,一次比一次痛。
看完這部電影,對死亡感到不那麼恐懼了。這是許多人心中想到的第一句話。如果可以被打扮地這麼美麗,這麼動人的走向那扇門,那也是值得欣慰的一件事。如果劇中的那些人能提早看到自己入殮時的模樣,他們還會認得出自己嗎?想不到吧,沒想到自己也會如此神采奕奕,彷彿已經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