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niccii
2011-07-09 07:32:07
為什麼要河蟹?
其實從頭到尾,溥儀就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悲劇人物,他的這一生就是在他人的鼓掌之中輾轉反側,每一個出現在溥儀生命中的人們,都好似那一根根細密精緻的提線,線的末端,就是溥儀這個外表華麗精緻木偶的全身各處。溥儀似乎失去了任何知覺地做著那個來自紫禁城的皇帝夢,而每一個想要利用他的人們,都精準地掐住他生命中的那只能發出微弱悲鳴的咽喉,極力地為他營造著那件華麗的皇帝新衣,但是他好像沒有任何感覺的繼續活在他的皇帝夢裡!說實話,是真的蠻悲哀的,他身邊、周圍的人也都是汲汲於名利的,甚至是他的第一任妻子婉容,先是為了皇太后的位置爭權奪利把文秀擠成妃子,後來在與溥儀的婚姻關係支離破碎時,抱著那個皇太后位置還能死灰復燃的幻想(電影中描繪他們婚姻出現裂痕是文秀被逼走後,溥儀進駐東北擔任偽滿洲國傀儡政府的總統期間),都還在以自己幸福為代價苦苦支撐著這有名無實的關係。看完影片後讓人不知道該是同情還是憐憫的心情來看待他,溥儀的種種後續動作,清朝的遺老們是否也該負起責任呢?對於愛新覺羅‧溥儀,這個歷史人物還真的是有待人們有待考究。從電影的主觀角度出發,溥儀的任何罪責都無法讓人歸咎與他自己,但畢竟這只是電影而不是某種傳記,電影繼承的是導遊和編劇的思想與訴求,以及電影本身營造出的世界觀,所以想要更深入地了解那段昏黃的晚清歲月以及溥儀,一部帶有主觀人文色彩的電影是遠遠不夠的,畢竟,我不相信溥儀真的有那麼性善。
其實我一直很好奇一個老外為什麼可以把一個中國的晚清歷史拍的如此的出彩,請不要說這個片子不尊重歷史,要我看我就想不到什麼樣的中國本土歷史劇可以拍出像《末代皇帝》這樣高水準,高氣質的優秀歷史電影。其實上面也有說過了,《末代皇帝》其實也並不是想要向大家還原一段歷史,他只是很單純地在描繪愛新覺羅‧溥儀「這個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無法擺脫被囚禁命運的生命個體,成份複雜、面目模糊的一個可以和觀眾進行心靈溝通的人。」因為整部電影有許許多多浪漫主義寫實風格和意象化的處理,再加上濃厚色彩的大幅度運用(倒有點老謀子的感覺,一時間讓我《大紅燈籠高高掛》的感覺)以及被無數人捧上了天的廣角鏡頭,其實說《末代皇帝》是文藝片也一點沒錯,一部寓言性的文藝片。
不得不提《末代皇帝》的背景音樂,尤其是溥儀從小到大幾次奔跑場面的那段提琴主題音,它幾乎就貫穿了電影的始末。凝重而不乏大氣磅礴,濃重的絃樂勾勒出的是溥儀這個被命運玩弄於鼓掌那血肉斑駁的屍體,我們感受的到心臟在瀕臨死亡發出的微弱脈動,聽得見聲帶還在空氣流動時顫顫的撕裂,可又有誰會眷顧著這個於世界毫無任何意義的生命體呢,即使他從前生來高貴,抑或是他行為卑劣可惡,命運總是要讓一個生命體魂歸故里,唯一不同的便是喜劇還是悲劇的方式。倒是影片的這段音樂,倒是有點溥儀命運之神的感覺,因為它知道溥儀來自何方,最終將去想何處。
還有比較好奇的就是這部片子在中國的公映情況,我覺得《末代皇帝》涉及的內容有些實在是很敏感,尤其是後面文化大革命的紅衛兵造反畫面以及通篇的英文對白,不知道當時的中國人看罷後作何感想,難道這樣的片子不被吐槽甚至是直接被河蟹?當然貝托魯奇作為一名老外面對一段異國曆史能保持著這樣溫和和尊重的態度是我相當欣賞的。其實對於歷史而言,如果要想更深入更深刻的了解,相比起一味的河蟹和封殺,不如以一種影像的方式正面積極的回饋每一位成千上萬的人們。這也是我對當今中國政治一個比較不滿的地方,有些東西註定存在於歷史的長河之中,再多的「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部份搜索結果未予顯示」也依舊掩蓋不了大家的好奇心和對歷史的求知慾,每一個人深愛著自己的祖國,是良民但並不代表就是一群愚民,一個再偉大的人,一個再優秀的民族,犯下一些不堪回首的錯誤是可以理解的,我們不可能苛求我們的民族完美無瑕,但最起碼,我們得首先知道:「我們的民族是什麼?」這麼一個簡單的問題。畢竟我們又剛從陣痛中甦醒不過幾十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心理可以理解。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這用來形容當今中國的政治狀況,應該算比較融洽了吧。
我估計什麼時候中國導演可以挺直腰杆說話了,什麼時候像《末代皇帝》這樣的好電影也就如雨後春筍般節節高了,不過這得過個好幾十年,等到中國強到了忘記自己是天朝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