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武侠/同谋者/

7.1 / 13,471人    115分鐘 | USA:98分鐘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林愛華
演員: 甄子丹 金城武 湯唯 王羽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青痕

2011-07-12 22:51:39

可見的人,電影的精神


當影片落幕,竇唯用搖滾詮釋他內心的武俠,音樂低沉,起伏間彷彿一幀一幀的畫面定格在了旋律中,這不是一首一般意義上的片尾曲,討好的也許只有電影本身。很多觀眾在這樣的結尾曲里匆匆散場,有說有笑,因為人都依稀走散,影院未等一曲結束就匆匆關了螢幕,工作人員開始清理打掃。一直以來,但凡去影院觀影,我有習慣聽完片尾曲後才起身離開,哪怕起初不懂什麼是完整,至少也是最基本的一種尊重。

幾個並不比我年輕幾歲的男觀眾邊走邊笑,一路扯淡:「這他媽什麼狗屁結局啊,讓雷給劈了,太累人了!」、「呵呵,這壓根就是一部喜劇片嘛」、「這年頭爛片一部比一部爛,半價也看虧了」……

據悉《武俠》原來的片名定的是《同謀者》,顯而易見,後來改換的片名更適應票房的需要,可是要論點題,還是「同謀者」更恰當。武打題材的影片年年都有,經典林立,陳可辛的抱負遠不止只是為了拍一部賣座的武打片這麼簡單,從《英雄無淚》開始,《雙城故事》、《金枝玉葉》、《甜蜜蜜》、《如果愛》、《投名狀》、《十月圍城》好像一連串有預謀的莫爾斯電碼,每一部影片的成功都完成了導演內心遠大抱負的一階昇華,陳可辛真正可謂是個有膽有略的優質導演。如果他僅僅想要票房,那麼以他現在的能力,再攬括一幫有人氣的演員,這已經不是什麼難題,比起國內幾位金玉其外的大導演,他的敘事能力和在劇情編排上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出品一部被普通觀眾斥之為爛片的電影的。《武俠》之所以會出現普通觀眾不接納的尷尬結局,既有導演鋌而走險實現個人主義的風險在內,也有大多數觀眾被爛片餵大的水土不服等多重原因在內。

每當我問身邊的朋友會選擇什麼樣的影片才會願意自掏腰包走進影院去觀影的時候,答案其實很單一,「大片、場面、效果」無非如此。巴拉茲.貝拉在《可見的人,電影的精神》里說道,電影從它的發明起初就像伊甸園裡的蛇一樣,引誘人們貪戀起善惡樹上的禁果,那裡不需要聰明、有教養和愛挑剔的人,在冥暗的樂園中好像進入充滿了鴉片毒氣的罪惡的黑洞,連最高尚最嚴肅的精神也可以不知羞恥的拋棄自己應有的教育作用和嚴格的優秀標準,可以以孩子般的爛漫把自己變成充滿了庸俗和原始趣味的呆頭呆腦的觀賞者。投觀眾所好的陳腐粗俗儘管讓人難受,但是幸虧電影院與教養無關。很幸運我們生活在一個五光十色的年代,好萊塢在佔據半壁江山的同時也給予我們感官享受上一個又一個的登峰造極;很不幸,我們也可能都已經被毒蘋果蠱惑而迷失了自己,看電影的時候不再帶有思考,聲色犬馬習以為常,刀光劍影不痛不癢。

價值賦予事物特有的魅力,製片商深諳此間的道理。如今的發行商都會為了宣傳一部電影而不惜重金,因為他們明白宣傳與包裝的作用力,而藝術品的價值和人們的鑑賞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其實是被這些藝術以外的附加值所決定的。 被偽藝術餵大的一代人,早已將電影本身所表現的才華、精神、風格和飽滿的激情棄之如垃圾。從某種意義上說,電影裡有句台詞放之四海而皆準:「一人犯罪,眾生有罪,你我皆同謀」,如今電影市場的現狀其實就是這句話的縮影。

《武俠》對於陳可辛而言是一種新的嘗試,哪怕很多人覺得他是誤入迷途。電影至今仍然算得上是年輕的藝術,如今電影的創作猶如江湖醫生的醫術,很多人其實都擯棄了理論只憑經驗開處方,經驗就是票房,他們治起病來常常比訓練有素的醫生還高明,但他們的侷限性在於只能治療那些以前治癒過的類似的病,面對新問題就束手無策,固有的經驗只對已經熟悉的情況有效,但是電影市場是不可能永遠像現在這樣止步於單純的娛樂和享受的,每一門藝術背後都有其深層次的內涵和價值導向作用,新作品的問世,就是那些既懂理論又經驗豐富的醫生在糾正一切以市場為主導所產生的種種弊病。

回到《武俠》本身,除去優美的畫面、人氣的演員你還看到些什麼?

《武俠》的現實意義遠非止於115分鐘裡的那個故事。殺人犯之所以成為殺人犯,也是非他的「自性」,他只是生於殺戮之家,他殺了人,眾生都有罪,大家都是同謀者。這句台詞一下子讓我聯繫起了一位二十九歲的瓷娃娃(俗稱脆骨病)曾經說過的話「你所站立的那個地方,正是你的中國。你怎麼樣,中國便怎麼樣。你是什麼,中國便是什麼。你有光明,中國便不黑暗。。。」 她建立了一個瓷娃娃關懷協會,4年來募款200多萬,幫助了200多名罕見病患者。海量的資訊僅憑手指一按就四海皆知的今天,我們不分春夏秋冬人人帶著圍脖,每一秒都在擊鼓傳圍脖,而這些被轉載頻率最高的圍脖絕大多數都是灰色甚至黑色的,於是乎你能看到的主色調也就慢慢習慣成了灰色調。起初我也相信轉載的力量是要揭露並去改變些什麼,可是我忽略它的反作用力。與神聖的道德感相比,我開始越來越質疑網路的副作用。首先我們並不能每一個人都真正做到去偽存真,資訊的鑑別首先就有漏洞,不排除有些資訊的發佈背後根本就是有一個幕後團隊在做推手,而他們的目的也遠非我們這些普通人能洞悉;其次負面資訊的堆積會讓很多人產生壓抑的情緒無法釋懷,很多事情並不是說一旦發生了就要掩蓋起來,但我們在接收資訊的時候是否應該給自己先設置一個範圍內量和度的底線,超出這個底線可以關閉自己的接收裝置,否則整天處於灰色情緒控制中,難保你再堅強也不神經衰弱,更差的結果還會讓一些道德薄弱的人放棄立場甘願隨波逐流;最重要的就是說的過多了那麼做的就會越來越少,傳播也會成癮,而一句話如果你說上一百遍你自然就會接納它,並且覺得它是正確的,很多人無奈的說「現實就是這樣的,你又能怎麼辦」,可是你想過沒有,很多你嗤之以鼻的事件背後是許許多多我們一樣的平凡人放之任之今夕復明夕的結果,最後買單的也還是我們這些平凡人。

如果你是富二代,你會嫌棄銅臭味?
如果你是官二代,你會指責爸爸手段黑?
如果你是開發商,你會日棄萬金跟釘子戶談交情?
如果你是達文西,你會理直氣壯說自己是假名牌?
……
哪怕如果你朋友亂丟了垃圾亂吐了口痰,我都不敢打包票,你有勇氣指責他?!

人的兩隻眼睛是平行的,卻難免不平等地看人;人的兩個耳朵是分在兩邊的,卻往往偏聽一面之詞;人只有一張嘴,卻會說出真假兩種語言;人的心臟只有一個脈動,卻能流出黑與紅兩種血液;人的大腦是一個整體,卻常常想著向左,而支配身體向右走去。——這是人的自性。

無論是出於向新武俠電影開山之作《獨臂刀》的致敬,邀請到了《獨臂刀》的主演王羽重出江湖,還是陳可辛本身就有更深遠的抱負要實現,《武俠》都讓華人的武俠電影完成了一個令人感慨的華麗轉身,武俠片從此成了一個大舞台,各方各派的翹楚、新貴均以「人人都有一個武俠夢」為由粉墨登台,演繹出五花八門的身段唱腔,而陳可辛的此番努力的確是武俠電影向前行進的過程中一次非常難得的嘗試和巨大的衝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