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jondic1412

2011-07-14 19:34:32

人類處境的終極探索-《潛行者》


「揭開第六印的時候,我又看見地大震動,日頭變黑像毛布,滿月變紅像血,天上的星辰墜落於地,如同無花果樹被大風搖動,落下未熟的果子一樣。天就挪移,好像書卷被捲起來;山嶺海島都被挪移,離開本位。地上的君王、臣宰、將軍、富戶、壯士和一切為奴的、自主的,都藏在山洞和岩石穴里,向山和岩石說:『倒在我們身上吧!把我們藏起來,躲避坐寶座者的面目和羔羊的忿怒,因為他們忿怒的大日到了,誰能站得住呢?』」---《新約-啟示錄》
   「正當那日,門途中有兩個人往一個村子去,這村子名叫以馬忤斯,離耶路撒冷約有二十五里。他們彼此談論所遇見的這一切事。正談論相問的時候,耶穌親自就近他們,和他們同行,只是他們的眼睛迷糊了,不認識他。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走路彼此談論的是什麼事呢?』他們就站住,臉上帶著愁容。」-----《新約-路加福音》
     在《潛行者》中,塔可夫斯基電影的主題走上了徹底的形上學的道路,相對於前一部作品《鏡子》中的個體化的自我審視,《潛行者》則是以人類為主體的一種總體化探索。影片的情節很簡單,二十年前,一顆鄖星墜落到地球上的一個俄羅斯小鎮,大批人罹難。村民從這奇異地區(現被稱為The Zone)出走並消失了。傳說那裡有個叫The Room的內室,可滿足人們最深層的意願。軍隊上害怕這個神秘莫測的屋子可能帶來的後果,就立即用鐵絲網圍起那塊區域,並拍全副武裝的軍隊巡邏。有一個事業有成的作家,和一個科學家,雇用了一個嚮導,帶領他們穿越The Zone。在影片科幻的外衣下,塔可夫斯基討論了靈魂,慾望,信仰,認知等諸多主題,加上塔式一貫的恢弘的鏡頭語言,影片成為了一曲傑出的哲學史詩。
    一,兩個世界
    影片中,塔可夫斯基應用不同的鏡頭色彩構建了兩個不同的世界,當然,影片的解讀也就與兩種世界的隱喻息息相關。我們知道,塔可夫斯基是一名詩人,因此,海德格爾哲學中詩意的生活概念就成為其理想中最為完美的精神家園,區就被賦予了這樣的含義,它通過塔式的影像在一種話語的不可言說中走向了神性,通過它,人類可以達到終極的幸福願景,就如影片所說,可以滿足人類最深層次的願望,在達到這種生活的同時,一切關於人類的真理將會顯現。在影片中,塔可夫斯基以彩色鏡頭來描述這種真理顯現的詩意世界,而在真實世界中,破敗的工廠和高聳入雲的煙囪所構成的現代鐵骨成為了當今世界的元素,這是一個真理和詩意生活被遮蔽的世界,因此,塔科夫斯基應用了黑白膠片來拍攝這部份時空。在兩種世界中,慾望成為了被言說的主題。真實世界悲慘境遇,歸根到底是非本真慾望糾集的結果,人類在不斷對於當下目標的追逐中,忘記了自我的本質實現,從而迷失了自我,從真實世界來到區的世界,追逐心中最深層願望的旅程,實質上形成了一場關於人類本質的拷問。當然,區的世界也並不平靜,不斷出現的陷阱會逐漸吞噬掉其間的人類,而這一切,都是人類自身的慾望所致。影片中的嚮導說過:區是很複雜的系統,時刻充滿了危險,我不知道它沒人時是怎樣的,可只要有人,這裡就動起來了,他的狀態是我們本身的情緒造成的。影片中,塔可夫斯基的神秘主義傾向也發揮到了極致,影片中區內的引路方式竟是扔螺絲帽,這種對於不確定和非言說的迷戀,代表了塔式的一貫傾向。影片中有這樣一段,作家在初入區的時候,想要不以扔螺絲帽的方式獨自前進,結果受到了區的警告,塔可夫斯基藉此表明,詩意生活與真理是有自己無法褻瀆的神秘規則的,作家所代表的世俗規則在這裡是無法實現的,最高願景是不被人為邏輯所洞察的。
   二,三個人
     影片中,塔可夫斯基著重建立了三個人的形象,作家,教授和嚮導,對於作家,導演給與了較多的筆墨,在影片中,作家總共有三次集中的個人話語的體現,三次話語隱喻的不同體現了作家個人靈魂的昇華,在影片一開始,作家就滔滔不絕的說道,世界是用生鐵的律法來管理,不存在神秘的東西,即使有區,大概也和這個世界一樣,是寂寞的。從影片中可以看出,對於作家來說,理性世界的鐵的定律已經控制了世界,一切都在條例化和規則化,非確定性的喪失在造成了新鮮感喪失的同時,也造成了相對於作家來說的及其重要的靈感的喪失。因此,一切都是無意義的。在酒館中,作家對教授說道,您發現一個真理,而我發現了一批,可以看出,作家此時已經深刻的意識到了自己的矛盾,文化的自我實現依賴於不確定性造成的自由和新鮮,這當然和理性的規則化是格格不入的,它帶給作家以靈感,但是,這種自由卻造成了自我界定的困難,對與錯已無法區分,就如影片中的羅馬文物一樣,完全客觀的鑑賞它已經不再可能,這就導向了作家下面兩段的自言自語:1我的良知需要素食主義贏得整個世界。並且我的下意識卻嚮往著一塊抹上汁的肉。2我原以為我能改變他們,誰知道他們以他們的方式改變了我,從這些話可以看出,作家陷入了兩個困境。1多元化造成的自我界定的困難,他已經不知道自己是否是一個可以給人類有所幫助的作家,2理性世界的侵襲已經使自己喪失了本來意圖,自己已經成為了被人操縱的木偶。對於教授來說,塔可夫斯基並沒有給他過多關注,他只在結尾的爆發中完成了與自己身份相符的符號化作用,塔可夫斯基更多的是對其身份感興趣-物理學教授,作為揭示客觀世界運動規律的闡釋者,他是理性的代言人,他的信仰體系中是不存在某種神秘的,不可解釋的事物的,我們知道,信仰是慾望的認知體系,因此,雖然他與嚮導都有實現詩意生活與真理顯現的慾望,但是認知體系的不同使得他們採取了完全不同的行動,他的理性認知體系告訴他,這種神秘的,不可邏輯化的事物會給人類帶來災難,是罪惡的源泉,而對於嚮導來說,這是人來躲避理性侵襲的避難所,是人類最後的家園。而嚮導這個人物,塔可夫斯基給與了足夠的同情,甚至可以從中看到導演自己的影子,他被塑造成一個先知一樣的角色,他不斷的帶領不幸的人們來到區中,實現自己的本真願望,雖然自己的女兒由於自己的職業而受到輻射天生殘疾,但這種苦修般的行為在給不幸的人帶來希望的同時,也實現了自生的價值。影片中,嚮導沉默寡言,但每次發言都富含哲理,影片中,嚮導有一段關於音樂的話語,他說,音樂的意義就在於人類需要它,這可以看作是塔可夫斯基對於自己影片價值的自我表白。
  三,一個主題
     塔可夫斯基對於這些宏大大主題的討論並不是形上學的空談,讓我們來看文章開頭的聖經,這是《潛行者》中出現的兩篇聖經,第一篇出現在影片中部,嚮導趴在水邊,畫外音就是這段聖經,這是人類對自我良知的責問,也是三人內心困境的寫照,基督揭開七個封印,降罪於人類,正是映射了現代社會的深刻災難。道德真空,虛無主義,理性蔓延,這些風險社會災難的罪魁禍首正是人類,塔可夫斯基用意象化的鏡頭(一個很長的關於廢棄的各種日常用品,包括聖母像的鏡頭)來表現這種災難。(鑒於篇幅有限,這裡就不再多談)當然,塔可夫斯基並不僅僅表現了這些困境,還提供給人類解決辦法,因在影片中, 嚮導在水邊醒來,望著仍在沉睡的作家和科學家,朗讀了第二篇聖經,「兩個門徒」顯然暗指作家和科學家,他們費盡周折,冒險進入「區域」去尋找的東西其實就在他們身邊,但他們的眼睛已被蒙蔽,看不見那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如同主在我們身邊,我們卻不認識他一樣。這種受蒙蔽的東西是什麼?顯然是人類生活的偉大願景,是詩意的生活的真理,但又怎麼可能在身邊呢?結合影片結尾,我們找到了答案,在影片結尾,嚮導的妻子表現出了與嚮導的偉大愛情,這種愛情,體現了某種程度的詩意生活,是人類心中最深層次的願望,正如塔可夫斯基所說:潛行者的妻子來到他們歇腳的那家館子時,作家和科學家面對了一種令人困惑的、難以理解的現象。在他們面前這位女人因為她丈夫而經歷了難以言喻的苦難,並且跟他生了個病童;但是她依舊一如年輕時候,以無私、毫不猶豫的摯誠愛著她丈夫。她的情愛和真誠是對抗那毒害著現代世界的信仰缺乏、犬儒主義和道德真空的最終奇蹟。影片最後,嚮導的女兒具有了超人的能力,殘疾的她可以用目光推動水杯,這表明,人類間偉大的情感可以戰勝物理世界的鐵的法則,不過這種表現是神秘化的,這正是《潛行者》的現實意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