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2011-07-14 23:58:59
《入殮師》——親情、死亡、職業
在爛片雲集的現在,能看到《入殮師》這樣出色的電影,實屬僥倖。
影片主要是講,一個失了業的大提琴手(大悟)去一個「旅行公司」面試,去發現這個公司是送人最後一程旅行的入殮公司。由於經濟上的壓力,大悟只好先做了社長助理,結果在工作過程中,從最開始的及其牴觸,到不惜於愛人分居,以致於最後和愛人一起為拋棄自己30年的父親做入殮的故事!
整部電影很好的詮釋了在當下日本社會關於「職業、死亡、親情」三方面的問題。
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做一份入殮師的職業,聽上去總是會讓人有些不驚而栗,更不要說去愛上這樣的職業。作為普通人,我們不大會願意給自己思考的時空,來思索這份職業本身意味著什麼,以及自己是否有能力做好這份職業,更別論一些積極的因素了。我們更傾向去接受世俗的聲音,以避免這份職業,以及為此帶來的諸多非議。本片的大悟開始也不能免俗,只是在「重金」之下,他才做上了社長助理,而且開始遇到的事件確實也很棘手,給一位業已腐爛的老人做入殮,大悟不得不打起退堂鼓,只是在社長的一再堅持之下,他才能堅持一段,就是在這堅持的過程中,他慢慢體會到這份職業給逝者本人,及其家屬帶來的安慰,他也漸漸明白了社長說的「最後安詳的旅程」意義了,所以,就算受到朋友的奚落,妻子的不解,他也能堅持下去,並且愛上這份工作。而從片中的大悟,我們又何嘗不能發現自己的影子呢?尤其是在當下金融危機尚未結束之時,就業問題無疑是當今世界大多數國家的首要問題,年輕人如何對待自己的工作,包括擇業和就業,對照電影,我們不難發現自己需要糾正的一些慣性思維。
在科技尚未發達到發明「三藏肉」的時代,我們誰也無法逃避死亡的問題,我們能祈求的,不管對於生命還是死亡,無疑是那句「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而入殮師工作無疑是使這樣一份「靜美」在逝者身上得以體現,這不僅是給逝者以尊嚴,也給逝者的親屬們以最後的告慰。可以說,為了詮釋「死亡」這樣的經典主題,導演選擇入殮師這樣的契合點是十分討巧和明智的,我也不得不對日本導演給以再一次的敬意!
在東方社會,社會倫理中的親情是最重要的,也最複雜。不管是儒家還是其他,傳統上,我們總是把親人擺在首位,然而,含蓄也是東方的特質,因此,不到萬不得已,我們不習慣於口頭上表達這樣的感情,而最適合表達的機會卻是在逝者悼念的時候,這無疑是很大的遺憾,而很多親人之間的愛恨的化解,也只能在這樣的場合得以化解,使活著的人們能撫慰自己親人的亡靈,也能使自己得意寬慰。本片中這樣的場景無疑也貫穿於整部電影,從大悟第一次自己做入殮師開始,到最後給自己的父親做入殮,都把東方社會這種複雜而厚重的親情倫理表現得淋漓盡致。
另外,本片的音樂是久石讓作的,非常不錯,借用郭芙蓉的話,叫「煽(情哦)死我算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