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鋼的琴--The Piano in a Factory

钢的琴/ThePianoinaFactory

7.4 / 1,460人    119分鐘 | 105分鐘

導演: 張猛
編劇: 張猛
演員: 王千源 秦海璐 張申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楊爍1991

2011-07-16 07:10:09

《鋼的琴》:我們同渡滄海 看著時代不再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在今天的中國電影市場上,能夠被眾多冷靜的影評人或影人(張小北、寧財神、史航、木衛二、何謂等等)集體推薦,實在是罕見的功業。事實上,早在2010年第23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上,《鋼的琴》主演王千源就榮獲最佳男演員獎,與《觀音山》主演范冰冰(最佳女演員)同場分享殊榮。
    較之《觀音山》的宏大命題結構失衡,《鋼的琴》用十足的生活感鋪起的夢想旅程,足夠奠立觀眾良好觀感的基礎。但經歷了資金不足,改名風波種種坎坷,晚於《觀音山》四個半月上映的《鋼的琴》已經沒有辦法據有同樣良好的檔期。現實正像片中西方樂器不得不演奏民樂「步步高」的一地雞毛,原本堅持的東西卻如被爆破的工廠煙囪,無論努力拯救與否,它都要坍倒,瀰漫起揮之不去的煙塵。
    電影以東北父親離婚後為挽留女兒,無論借錢去買,偷,還是動用一切入脈資源做一架鋼琴為主線,展開了描摹世情的劇情。昔日的工友因為一個人對女兒的愛,或許也為了對倒閉的工廠,曾經屬於自己充實的生活的懷念而齊聚。大家在改革大潮中分化成三教九流,畫地為區的包工頭、下崗後不願低就以致待業的木工、有盜竊前科的鎖匠、小作坊的屠宰師傅,還有打麻將都要偷牌的街頭混混。雖然都懷一身絕技,但掙紮在現實里,是一樣的奔波於生計。友情難遇,愛情多艱,親情也在現實里糾結。縱然路上有太多振奮人心的發生,見證這些情愫的堅貞,但最後歷盡艱難做成的鋼琴,並沒有改變女兒要隨母親與做假藥者離開的結局。
    這是一個表達現實無力感,但人心執著,夢想會被喚醒的並不新奇的主題。但電影對人情的把握,通過場景的還原,表演的細膩,以及懷舊音樂烘托的氛圍,達成了同類影片罕有的突破。從觀影效果來看,笑點不落俗套,鏡頭剪輯亦可稱道。即使不以「意義」的角度評價,都是能夠吸引觀眾,不遜於所謂「大片」的好電影。
    這不是一部「文藝片」,雖然歌舞佔據了相當的比重,導演也深受蘇聯電影影響。但真正打動我們的,是人情的冷暖。小人物在大時代里變遷,是每一時代每一群體都不得不直面的現實,故而這份感情更加切膚。「我們同渡滄海,看著時代不再」,其他的種種命題,都難以區分剝離。即使生活廉價,夢想也不廉價。對於好電影,無需要再多闡釋什麼。真正的感受,要靠影院中自己獲得。只是沒有宣傳噱頭,也沒有偶像吸引的《鋼的琴》,能夠在院線上存活幾天,真的沒有樂觀的預計。

    作為東北人,很親切而感動於電影中對東北人性格不著痕跡,又聲色俱全的表達。這在中國電影中,似乎真的是首次。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