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鋼的琴--The Piano in a Factory

钢的琴/ThePianoinaFactory

7.4 / 1,572人    119分鐘 | 105分鐘

導演: 張猛
編劇: 張猛
演員: 王千源 秦海璐 張申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喬大路

2011-07-16 08:19:04

時代的輓歌和中國電影的希望


  《鋼的琴》是一部很難將其定位的電影,其即不是歌舞片,也不是喜劇片,甚至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文藝片,他的故事極其簡單,講述的是一群多災多難的男人,他們除了要應付自己生理上的中年危機外,還要應酬苟延殘喘的生活,為了挽留住離異男人的女兒,他們重新揀起了年輕時侯的浪漫,用鋼鐵做了一架鋼琴,而女兒終究是走了,就像難以挽留青春。當然,挽留女兒只是一個牽強的理由,他們這樣一群庸庸碌碌的男人,走過了人生的黃金時代,已經懂得與生活和解,他們也明白:活,沒有理由,卻要進行下去。這個時候,鋼琴不僅僅是鋼琴,這是一群生活在中國,肩負特殊歷史使命的,恰至中年的男人的自我拯救。

  電影的開頭是一群小樂隊為一位老人送喪,那輕快中包涵憂傷的音樂,荒誕的情節,狂歡的演奏者,這不得不使人想起庫斯圖里卡的電影,相較於庫斯圖里卡電影中對民族苦難感的表達,張猛則替換成了自己獨有的思考。從《耳朵大有福》到這部《鋼的琴》,其電影的核心一直都是表現在中國特殊的歷史環境下小人物面對社會和自身壓力所做出的反抗。放在人類進化歷程中,我們的國家要想生存下去就要做出改變,我們的制度,我們生活的環境,我們的意識形態,我們的價值觀幾乎都是靠先輩用一代人扭轉了過來,而這些改變帶來的錯位感幾乎全部推卸到了我們的上一代身上,當他們時值中年危機的時候,他們才開始感覺到時代進步太快,自己已經不適應,而老的、傳統的東西已經消逝殆盡,面對現在的「官本位」、「錢本位」,面對我們鄙視「被灌輸的意識形態」,在茫然若失和一無所有中,鋼的琴造了出來,結尾處的音樂不管多麼歡快,這不電影都使人愉快不起來,琴雖然造了出來,可女兒終究投靠了她有錢的母親,造琴者們終究還是要回到他們失意的生活,就像那些面對現代性手足無措的上代人,可造這琴也不是要戰勝什麼,這是他們對一去不復返的時代所獻輓歌。

  在打哈欠連連和零星觀眾的劇院我卻給出了對這部電影最堅定的認可。相較於早期的中國電影,像賈樟柯的《小武》、《三峽好人》,王小帥的《十七歲的單車》等等佳片,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覺是:它有了一個導演除了思考外應有的風格,他把一些活的、質感的東西融入到了電影,使電影看起來就是我們普普通通的生活,卻有不至於枯燥、乏味。導演營造的那種狂歡外殼下,珍藏的瀟灑與憂傷,平移鏡頭和混雜音樂的嵌入消解了「中國式」文藝片特有的形而上和枯燥乏味。當然這也不是一部完美的電影,就配樂來說,電影顯得極其雜亂,而且有些不倫不類,有些音樂個人覺得可有可無,而且無勝於有。再者,電影節奏的把控遠遠不如導演的上部電影《耳朵大有福》,前期敘事有些囉利囉嗦,後面的載歌載舞有些掌控不住,削弱了故事主線的流暢性,結局剎車過緩,完全沒了《耳朵大有福》的後勁。

  當然,對於這種電影,我抱有絕對的寬容之心,因為這才是我們民族電影的出路。

                                 2011.7.15夜

http://hi.baidu.com/%E4%B9%943%E5%B0%91/blog/item/4f5fc3ae9387f2d67cd92abb.html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