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鋼的琴--The Piano in a Factory

钢的琴/ThePianoinaFactory

7.4 / 1,460人    119分鐘 | 105分鐘

導演: 張猛
編劇: 張猛
演員: 王千源 秦海璐 張申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原來你也在這裡

2011-07-19 18:46:34

爛片就是爛片,說出花來,也改變不了《鋼的琴》吐槽點太多的事實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1主題:切入點小,為女兒製造鋼琴這一件事來體現偉大的父愛,同時穿插著當時的各種社會現象(包括懷舊),以小見大,立意很好。同時間題也出來了,主題有卻顯得蒼白,我想說這故事的靈魂應該是父愛而不是造鋼琴,造鋼琴確實重要但是它是為了體現父愛而服務的,父女之間的互動還敢再少一些嗎?造琴是父愛的側面表現啊,為什麼好不容易有了一次互動,是男主角叫女兒跟著她媽滾……
2情節:情節是《鋼的琴》最大的硬傷,生生地把好立意給糟蹋了。
首先故事不夠豐滿,矛盾和戲劇衝突有,但沒有拉到一個高度來,感覺編劇是一個不會講故事的人,本來片尾鋼琴出來,小女孩彈琴的那一段應該是整個故事的高潮,但反響卻平平,觀眾有觸動卻缺乏真正的心靈上的震動,文藝片的情節可以淡化,但請注意,好的文藝片,例如《鋼琴課》,它對情節的把握是很到位的,「斷指」那一段是全片高潮,女主人公偷情的事蹟敗露,她丈夫狂怒之下剁了她的手指,無論是犀利的台詞還是狂風暴雨的畫面,還是撕心裂肺的叫聲,都極其震撼,而「沉琴」那一段則代表著女主角的新生,引人深思。回頭再看《鋼的琴》,衝突不夠,深度也沒能很好地挖掘,感覺這個電影打著「反映現實」的旗號,什麼都想反映,可什麼都反映得不透徹,前戲做足了,但……一瀉千里了,留下茫然的觀眾,無比蛋疼。
這牽扯到此片另一個嚴重的問題:情節不連貫。其實有些小情節是有亮點的,肉被人偷、打麻將賴帳、手摺了的那人的女兒未婚先孕……都是不錯的小噱頭,尤其是「別攔著我!我女兒懷孕了,我也是孩子的父親,就你一個人疼女兒嗎!」這裡和影片的主題是相呼應的,然而有的地方卻太過生硬,剛剛朋友們還反應冷淡不肯借錢,下一刻就熱心地湊一塊來偷鋼琴了,剛說鋼琴不造了,炸了兩個煙囪,又繼續了……
3人物:塑造的比較真實,但有幾個人前後態度變化較大,沒有交代轉折的緣由。並且,多個·角色存在性格不立體的毛病,為了體現父愛,男主角已經變成了除了女兒其他的都是渣包括一直為他付出的女友的偏執狂。我感覺不到他對女主角的愛,如果要他在女兒·和女友之間選一個,他一斧子劈死女友絕對不帶猶豫的。這貨典型的三觀不正,難怪老婆要和他離婚。
4演技:男主角演技尚可,秦海璐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她給人的感覺像是在演話劇,念台詞,當男主角用惡毒的語言說她覺得他女兒是個拖油瓶巴不得她和她媽走的時候,她表現得太淡定了。片中的小女孩,和《鋼琴課》的小女孩相比,這個差距……大家都懂的。反而是殺豬的那位大叔,太出彩了。
5剪輯。好的剪輯,可以把爛片剪成神作,而爛的剪輯,就如此片一樣,令人蛋疼。情節不緊湊不能全怪編劇,許多轉場沒有銜接好,顯得突兀,鏡頭與鏡頭銜接不緊湊,這是一個硬傷,我相信許多人都能夠感覺出來。特別不俐落的一點是,淡入淡出的轉場太頻繁了,這是沒必要的,當然,你要把這和橫拉鏡頭一樣當做導演的風格,就當我什麼都說……
6音樂。亮點。俄羅斯風格的旋律特別能反映東北的大環境,但是有幾個地方聲畫不對位,不知是BUG還是有意為之。但和類似題材的《鋼琴課》比,《鋼的琴》缺少一個貫穿始終的主旋律,不足以喚醒人沉睡的記憶。
7音效。這個,怎麼說呢,反正不出彩吧,這個是和製作成本有關的,沒辦法苛求。
本來我是不想看這個片子的,但看到豆瓣上的評論,各種讚美,於是我去了,而今我知道了什麼叫做捧殺。有人說片子有硬傷是成本的關係,我覺得成本不是決定因素,《老男孩》是高成本製作嗎?它照樣看哭了許多人,其催淚效果和社會意義不亞於《唐山大地震》,近期的《武俠》成本應該不低吧?該評爛片,它一樣跑不掉。《鋼的琴》從各個方面來說都太粗糙了,不求它能做出《鋼琴課》里唯美澎湃的主題曲,也不求和《老男孩》一樣寫出那麼催人淚下的歌詞,僅僅動一點小心思,就可以更漂亮的,確定一個主旋律,貫穿始終,像男主角說的一樣「隨便什麼,越簡單越好」,哪怕是《小星星》,小姑娘在結尾慢慢地彈出來,也是很感人的,《鋼的琴》音色不好,所以彈出來的《小星星》十分彆扭,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架琴是造失敗了的,可與此同時,背景音樂起,是音色純正的《小星星》,象徵著鋼琴的音色如何不重要,只要有愛,曲子就是完美的。我覺得這個處理會更好一些。
以上是個人意見,並非不支持國產文藝片,只是一味地讚揚,改變不了片子不給力的事實。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