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鋼的琴--The Piano in a Factory

钢的琴/ThePianoinaFactory

7.4 / 1,572人    119分鐘 | 105分鐘

導演: 張猛
編劇: 張猛
演員: 王千源 秦海璐 張申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hizao

2011-07-20 00:50:31

鋼的琴:願人生溫暖如歌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鋼的琴:願人生溫暖如歌。

《鋼的琴》讓我想起賈樟柯的《小武》,小鎮青年一段徬徨而不知所措的青春;《鋼的琴》又讓我想起了顧長衛的《立春》,蔣雯麗和她的詠嘆調在那個平庸無奇的小城中激起的軒然大波。但《鋼的琴》始終沒讓我掉淚,在那些本該能夠迸發淚點的時刻,導演張猛用一種半開玩笑的手法讓湧在眼眶的淚水,變成嘴角的微笑。這反而變成一種更有力量的情感。

東北工人陳桂林下崗,和妻子離婚,正在學琴的幼女夢想要一架鋼琴。再婚嫁給有錢人的妻子生活富足,於是「誰能給女兒一架鋼琴」成為了這場撫養權爭奪戰中重要的砝碼。陳桂林窘迫無奈,絕境中,突發奇想,要用鋼,為女兒手工製作一架「鋼的琴」。

表面上,這是一個有關親情的故事,父愛深如海。但核心,是一個有關時代的故事。為了造琴,陳桂林召集了舊時的工友:剛剛大牢出獄修鑰匙為生的快手;負責工廠轉讓收尾工作的季哥;殺豬的大腦袋;退休在家的工程師老汪……

鬱郁不得志的小人物集合在一起與其說他們是幫助陳桂林實現女兒的夢想,不如說,他們是在追憶那舊時的好時光。「好時光」像一劑春藥,讓他們興緻勃勃,煥發生機。他們想起,自己曾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工人,技能高超,忠於職守,他們又想起,自己沒有犯過任何錯誤,卻咔嚓一聲,承擔改革代價。

偉大的電影總是在訴說「時代」,個人不可抗拒之命運和時代難以逆轉之變遷。《鋼的琴》讓人一下回到那「咱工人階級有力量」的年代;但轉瞬間,又不得不面對血淋淋的現實和失意人的窘迫和無奈。

「一架鋼的琴」最終造出來了。其實,結果已不重要。陳桂林的女兒還是離開了她。電影結尾在女兒用這架奇特的鋼琴彈奏出一曲簡單歡快的歌曲為終了。喜悅,興奮,他們虔誠地聆聽著樂器之王彈奏出的音符,所有人在這場造琴工程中都找到了一種久違的滿足感。無盡的想像讓我綿延到這場夢幻遊戲之外:塵歸塵,土歸土,一轉身,他們還是要面對各自的苦澀和無奈。

這就像一曲時代的輓歌,與那些不接地氣的商業電影不同,小人物並沒有迎來春天。他們還要回歸現實,然後被壓得喘息不得,也許唯一留下的「財富」,是若干年後他們在酒醉後,向旁人吹噓「我曾造過一架鋼琴」。

兩年前,曾跟賴聲川聊天。他說:「這個時代不再是英雄的時代。因為英雄的故事已經難以被人銘記。這是一個小人物的時代,所以我喜歡書寫小人物的命運。」

是啊,誰人不是小人物?在波濤洶湧的歷史長河中,英雄的故事總是帶著誇張的渲染和成王敗寇的世俗論調。只有小人物的光榮和希望可以喚起時代的勇氣和力量。

人人心裡都有一架「鋼的琴」——但願再艱難的日子不要打磨掉這份美好,願生活溫暖如歌。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