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囍宴--The Wedding Banquet

喜宴/TheWeddingBanquet

7.6 / 17,306人    106分鐘

導演: 李安
編劇: 李安 馮光遠
演員: 郎雄 趙文瑄 金素梅 歸亞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幾回魂夢與君同

2011-07-20 05:59:53

愛與妥協之下的皆大歡喜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在同性戀題材的影片中,我對於《喜宴》是及偏愛的。相比較《藍宇》午夜夢迴的悵然,《斷背山》20年的風塵僕僕,《暹羅之戀》的年少不安,《我愛你莫里斯》那令人絕望的黑色幽默,《喜宴》的結局無疑是最美滿的。這也是我最初喜愛這部電影的最大原因——有情人終成眷屬眷屬是件美事,同性的戀人也一樣。可當我年紀漸長,再回過頭來重新審視這部由李安導演於1993年的老電影,在那令我喜愛的結局之下又有了新的理解。
故事在簡單中透著戲劇性。來自台灣的偉同在美國生活,並有了一位同性愛人Simon。耐不住父母相親的勸說和父親每況愈下的身體,偉同決定與經濟拮據又無綠卡的大陸留學生威威假結婚。而他的國民黨退役師長的父親攜妻子來美國後,執意讓二人辦一場中式喜宴。喜宴過後醉酒的偉同不慎與威威發生了關係,威威懷孕,讓偉同與Simon的感情有了裂痕。最後,父母二人接納了Simon,威威生下了孩子,偉同和Simon繼續幸福地生活下去。
再觀影時覺得「偉同」這個名字取得曖昧。偉同偉同,難道是「偉大的同性戀」之意?若真是如此,那偉同也算是人如其名了。即使是在當下更為包容和開放的21世紀,中國的同性戀群體仍然得不到一部份人的認可,家中的壓力尤為不堪重負。有多少同性戀人因為不忍家人傷心而分手,各自結婚,只在夜深入靜時才得以緬懷過去的時光。而這位90年代的在美國的生意人,不僅有愛他的男友在身邊,父母也同意了他們的關係,竟還有了可愛的兒子延續血脈。人生如此,夫復何求啊。
「喜宴」二字透著中國式的熱鬧和歡喜,而喜宴的文化也透著濃濃的中國味兒。影片中的中西文化差異表現得明顯又自然。其中有兩個情節讓我印象深刻:其一是偉同的母親將家傳的首飾送給假兒媳威威後,真「兒媳」在兒子的陪同下送來的禮物血壓計則得到了二老的白眼。其二是當簡單樸素的美國式的結婚公證儀式,從大廳出來後,高母忍不住的失聲而泣和高父則鐵青著臉鬱郁不快。在熱鬧喧囂的喜宴上那一段中西兩位客人的對話令人忍俊不禁,李安導演扮作的賓客一語中的:
「我還以為中國人都是內向的數學天才。」
「你正見識到五千年性壓抑的結果。」
雖然我是趙文瑄的影迷,可在這部電影中,我最愛Simon。Simon是一個太可愛的角色,Simon會繫著圍裙給偉同做中國菜,輕聲軟語地安慰失意的偉同,對愛人的假妻子表現出無比的友愛,還努力討好著偉同的父母。依我和大部份年輕人看來,Simon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好伴侶。唯一一次與偉同在飯桌上的激烈爭吵讓懂英文的父親窺破了天機。後來便是風雲變色,威威的懷孕,父親的病情,母親的眼淚,與Simon的未來,重擔排山倒海向偉同壓來,最後識大體的威威決定生下孩子並由自己來撫養,請Simon來做孩子的第二個爸爸,Simon欣然同意。最後,父母無奈地包容和接受了兒子和Simon在一起的事實,回到了台灣。
影片的最後,戎馬一生的父親經過登機口時默默舉起了雙手,那像是一種投降,像是對兒子的妥協。正是因為對兒子的愛,才會無奈地、心照不宣地承認了兒子和同性戀人的關係,這是老人在自己道德觀之外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認知的最大程度的預設了吧。走著走著,母親突然哭了。父親問你哭什麼,母親說我高興。父親說,我也高興。世事畢竟不能完滿,需要每個人的委曲求全。畢竟照片上有兒子兒媳幸福的笑臉,還有未出世的小孫子,這樣的生活要知足了。
三個年輕人的妥協是愛人們接納了「第三者」的尋在,女人默默放棄了永遠不會得到的愛情。我能想像之後三人的生活:威威還住在偉同出租的房子裡,賴著不肯交房費,因為與偉同的婚姻而終於拿到了為之奮鬥很久的綠卡。偉同和Simon依舊甜蜜地生活著,Simon仍每日繫著圍裙給偉同做菜,還要照顧新來的小傢伙。威威偶爾會來探望自己的兒子,慢慢地她的生活也好了起來。二老經常詢問兒子的情況,想到兒子的同性「兒媳」就默默嘆口氣然後馬上放到一邊去,抱著遠渡重洋寄來的孫子的照片笑得合不攏嘴。偉同和Simon一直像影片開頭那樣平淡溫馨地生活著,深沉低調地如同三人出現的結婚照上那兩隻輕輕相握的手。
但是縱觀影片,褪去了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探討,褪去了兩代人觀念的隔膜,褪去了對於同性戀群體生活狀態的關注,我更希望觀眾們最後留在心底的是兩個相愛的人在一起的這個幸福結局。父母的不理解怎樣,有了女人又怎樣,最後還不是有了孩子延續血脈,得到了父母愛的包容和妥協,獨自一人的女人終於站穩了在美國的腳跟——最重要的是,你我仍然在一起。所以啊,你看,你看,喜宴過後,皆大歡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