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巧克力情緣--Mary and Max

玛丽和马克思/巧克力情缘/玛丽和麦克斯

8.1 / 189,036人    92分鐘

導演: 亞當艾利特
編劇: 亞當艾利特
演員: 東妮克莉蒂 菲力普西蒙霍夫曼 艾瑞克巴納 Barry Humphries Bethany Whitmor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貝加爾湖畔

2011-07-21 23:18:39

you are my best friend,you are my only friend


《瑪莉 and max》是部只有人生沒有故事的電影。
    
成長的話題是我們永遠都尋不到終點的話題。無論你是澳洲孤獨陽光下成長起來的小女孩,還是紐約陰冷公寓裡的老宅男。
    
他們的生命原本是沒有任何相交的可能,但是他們意外地成了筆友。每一次的互相傾訴與傾聽,就是他們生命之河的航標,這種淳樸的依戀溫暖了瑪麗的前半生和馬克思的後半生。
    
一封封信是串起兩個人生活的媒介,我們也跟隨著一封封信,進入了一場關於友情、成長和對自我的剖析之旅,其中涉及一個個沉重的話題:自殺、酗酒、死亡、性和精神疾病,充滿後現代的黑色怪誕感。
    
心理學上學,每個人都要學會孤島生存法則。劇中的每一個人物其實都是在努力學習和適應這樣的法則,不斷忍受著孤獨的考驗。直到最後,他說,The reason i forgive you is because you are not perfect. You are imperfect,and so am i. All humans are imperfect,even the man outside my apartment who litters.
    
When i was young,i wanted to be anybody but myself. 這是關於自我探討的部份,也是最具迷茫感的部份吧。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是自戀與自我厭惡的矛盾綜合體,這種矛盾甚至會貫穿我們的一生,自始至終,我們都無法與自己徹底和解,無法客觀與冷靜地直面自己的獨特與平庸。
    
瑪莉的爸爸事業無成,媽媽成天酗酒,成長於這樣家庭的瑪莉沒有朋友,只有無窮無盡的被欺負與被孤立,她在現實空間裡是一座孤島,沒有人願意靠近。同齡人對她只有嘲笑與奚落。這是殘酷青春里很多人都會經歷的一筆。
    
這座孤島意外靠近了另一個空間裡的一座孤島——紐約的max。在他已經即將消失的人生里,他依然煢煢孑立。年少的孤獨,以及老無所依,這是不是如天命輪迴般無情與無奈。
    
影片用不同色彩描寫了瑪麗和馬克思的生活。瑪麗和澳洲是灰褐色,一如瑪麗孤獨的成長經歷,馬克思所在的紐約就變了陰鬱的暗黑色,一如馬克思那陰沉憂鬱的心情,整部影片除了這兩種色調之外,就是那一點點少的可憐的紅色,這些為數不多的紅色,點綴著影片那單調的畫面,也是在影片並不愉快的氛圍中留給我們的一絲暖意。在這營壘分明的色彩之下,溝通的是兩個同樣孤獨陰鬱的世界,由瑪麗寄給馬克思的紅色絨球,那自由女神手上出現的鮮紅火炬……最後當瑪麗來到馬克思的公寓時,兩種色彩最終融合,讓人心中湧動的不僅僅是感動。
    
兩個人的友誼像平常人的交往一樣,經歷過誤解,衝突,曲折,但最終是兩人的和好,最後瑪麗坐在馬克思旁邊,看見了那一牆由瑪麗寫給馬克思的信(那些信馬克思很用心的保管著),鏡頭不斷拉高,我們看到的是兩人之間延續22年的友誼,這時畫外音想起,馬克思說「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唯一的朋友」。
    
友情,是插在心臟里最溫柔的一刀。
    
最好的電影不是講了一個最好的故事,而是能牽起看電影的人最美好的感情。《瑪麗與馬克思》做到了,其實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經歷,養成不同的思維方式,有著不同的生活理念,從而造成的心靈隔膜,其實強大到我們無可想像。雖然我們有MSN,有QQ,每天和每個人微笑,向每個人問好,但內心的孤獨感是我們體味最真切的一道人生實味,我們唯一能做的,只有感受它。
    
但還好我們還可期待,和那個同樣孤獨前行的人,在路上相遇,陪伴自己一段旅程,分享與分擔彼此的人生況味。就像馬克思對瑪麗說:「每個人的生命就像很長的人行道,有些很整潔,還有的像我一樣有裂縫香蕉皮和菸頭。你的人行道像我一樣,但是大概沒有我這麼多裂縫。令人欣慰的是,有朝一日我們的人行道會相交,我們可以分享同一罐煉乳。」

城市那麼大,你孤單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