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報應 [港]--Bou ying

迷途追凶/报应/Punished

5.9 / 758人    94分鐘

導演: 羅永昌
編劇: 馮志強
演員: 黃秋生 任賢齊 文咏珊 張可頤 盧巧音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24city

2011-07-23 05:38:06

《迷途追兇》:看見惡魔


其實電影就像一篇文章,內容偶有佳句,很難說是一篇好文章,電影的確有不少出彩的地方,但是結合整體來看,亮點太少,缺點太多,實在稱不上是一部佳片。羅永昌是我喜歡的港片導演里所剩不多拍電影還留有濃濃港味的導演,而他的電影也大多有不少的噱頭吸引觀眾,可能跟杜琪峯合作太多,風格上總有多少的相似,這也是我喜歡看羅永昌電影一個最大的原因,所以看電影前半段我一度以為這是杜琪峯的電影,只是導演的缺點是掌控不了電影的全局,使得這部電影最終歸類為一部不倫不類的「說教片」。
相較於電影的這個譯名,我還是喜歡原來的《報應》,但是不管是原名還是譯名,電影的內容都沒有把這個中心表達的很準確,電影前半段確實稱得上精彩,劇情張弛有度,懸疑步步緊追一環扣一環,情節處理的俐落乾脆,關於「真兇是誰」讓觀眾陷入緊張的猜測之中。只是越往後看故事越亂,情節也是錯漏百出,看片過程中一直細心觀察各個人物的變化,以為真兇就在其中,而且不是張可頤就是任賢齊,當然,這是杜琪峯的故事,羅永昌的電影一向傾向人文情懷,他的初衷只是想單純的拍一個綁架案,旨在描寫一個受害者家屬實施報復的內心戲,但我還是想說,內心戲也少的可憐就說不過去了吧,最後的報復過程給我感覺就是「草草了事」,盧巧音這個包袱抖得又晚又爛又唐突!!在她身上的救贖也是顯得刻意,最後看的索然無味,感覺全無。
關於這類報複和自我救贖的電影其實不少見,只是不知道我看的是不是刪減版或是被和諧的,總之我覺得看的不過癮,這類電影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去年的《看見惡魔》,兩部電影的主旨是相同的,都是至親的人被歹徒殺害,從而想依靠自己的力量來個「血債血償」,只是,韓國電影在尺度和審核上沒有那麼嚴,比較放得開,所以在電影血肉模糊的衝擊過後,主角的內心動態自然對比的強烈。關於電影的結局,由於地域不同,所以《迷途追兇》設置的是黃秋生放過了殺害女兒的參與者,並且還救了她,最終抵擋不了內心的譴責,夥同任賢齊一起自首,這是中國人堅守並宣揚的主旋律思想,而《看見惡魔》主角以暴制暴,雖然最後他沒有直接殺死對手,但他卻用一種最殘忍的方法來實施自己最後的報復計劃,就是讓歹徒的至親在無知的情況下殺死他並且看著他死去,槍響的一剎那,主角並沒有感到報復後的快感,反而慟哭起來,因為他意識到,即使對方死去,自己心愛的人也無法復活,而讓另外一家人同樣感受自己的痛苦,也不是他最終想要的,良心的譴責則會隨著時間慢慢的遮蓋過失去親人的痛苦一直折磨自己。
很顯然《迷途追兇》為了迎合內地市場和審查,在劇情上肯定有所讓步,拋開結尾不說,單是在前半段就有很多的致命傷,首先開頭就用了倒敘的手法講這個故事,如果前後呼應的好當然不要緊,但就是結尾不成功,所以倒回頭來再看開頭就有一種多餘的感覺,在說黃秋生女兒被綁架的過程,前因後果就沒有認真交代,各個線索也都很牽強,追兇過程是很精彩,但沒追出個所以然來觀眾自然會失望,最大的不滿意就是黃秋生和任賢齊的關係了,交贖金時為什麼偏偏綁匪選那輛車?自己抖出來的問題自己都不交代,最後一起自首時又說開這輛車沒好事,上次害任賢齊坐牢,這次又自首,然後也不交待,什麼都不交待觀眾怎麼能明白為什麼任賢齊願意死心塌地的替你賣命,就算連殺人都可以啊?更讓我捶地吐血的是,綁匪撕票的原因是因為黃秋生對他吼啊!!!!編劇你還能想個更扯的原因嗎?
關於最後安插盧巧音這個角色,一是導演想給觀眾個「驚喜」讓這部電影在最後有個反轉,另外就是要把「冤冤相報何時了」這個主題昇華,雖然驚喜是沒有,但是主題昇華倒是符合導演一貫的拍片作風,如果是站在這個觀點上看,倒也能彌補一些劇情上的缺憾。片中有利用到一些宗教信仰來幫助黃秋生平復內心的糾結,而最後的救贖也是因為盧巧音女兒脖子上的十字架,關於信仰這塊不便給出什麼樣的評論,電影也只是當做一個元素,並沒有從這塊入手,關於人性的闡述,中國電影的確牽涉到太多的外界因素不敢直白的剖析,我不敢說《看見惡魔》李秉憲的以暴制暴是正確的,也不敢說《迷途追兇》里黃秋生的救贖是經過美化的,每個人的性格是不一樣的,怎樣看待人性也是不一樣的,你看到變態的崔岷植是惡魔,同樣的,揮著報復旗幟的李秉憲也是惡魔。

絕望的時候真的需要信仰,但我們都明白信仰並不是真實存在的,其實,所謂罪惡,所謂救贖,所謂怨恨,時間總會解決一切。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