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鋼的琴--The Piano in a Factory

钢的琴/ThePianoinaFactory

7.4 / 1,460人    119分鐘 | 105分鐘

導演: 張猛
編劇: 張猛
演員: 王千源 秦海璐 張申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ame1

2011-07-23 09:45:57

不要急著對導演張猛有所期待


難得幾家有見識的媒體對一介國產片如此捧殺,上影院看過之後,不禁覺得:有你們說得那麼好嗎?

1. 《鋼的琴》這片子成就於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廢墟,即便東北腔用國語招來,也無減字幕那股原汁的土氣;儘管從遍地社會新聞的素材里,裁了個不至滿壇酸醬氣的故事,但從廢的鋼廠煉出廢的鋼琴,這兩個意象的淬火,儘可以想像成在導演腦子裡點燃的主動機,充其量不過一個弱化的博爾赫斯式故事框架。(為什麼是博爾赫斯式呢?在此指的是音節的凌亂,帶來的意象並置的不協調效果,屬於一種因言廢義的酒神小狂歡。)

2. 為了填充這兩個意象間的距離,導演穿插的幾齣婚喪火併戲,刻薄地說,並不超出孔二狗的趣味。通條仗在手裡,女兒被jb搞大了肚子,老文宣隊員軋姘頭,都符合最一般的「東北想像」。再刻薄一點說,戲不夠音樂湊,是這段漫長的「過門」不至於乏味的小花招。進而,我們看到導演在機位架設上頗費心思,影像不是豎著進來,就是橫著進來的,反正沒有超過連續五幀是不搖鏡頭的(我也沒數過!)該片被發現的不少亮點也在這裡,各種濃艷的意像三五分鐘一處,絕不讓你的眼睛消停,比方用「表演唱」主持的婚禮,打著政治波普的招牌;兩根煙囪的構思,整個照搬自《三峽好人》龐然怪物的消失;軌道車上推來的舞女,活脫脫脫胎自愛死火車的姜文;當鋼的琴從龍門架上吊過來的時候,我實在噴不出影評人的那一句「震撼」,只覺得胸口一悶,「技窮」。。

3. 不是說意象的串聯就是鬆散失神,大師的片鬆散得去了,這方面當推費里尼和布努艾爾,差距在於意象的飽和度,費里尼每一幀鏡頭的觸覺,如果像海葵的吸盤一樣錯綜緻密,那麼張猛這片裡頂多也就撓中一條八爪魚的敏感點吧。如您不信,看看費里尼《8部半》的電影筆記(收入《我是說謊者》),那是要對什麼是意象化思維的大師範兒折服的。。。這個好像說得遠了

4.拋去這些意象的運用,全片基本是一種新聞報導式的敘事,內心戲用近景推到臉+念白,戲劇效果的製造不乏閃亮的段子(最為津津樂道的就是「超級馬里奧」的兩次出鏡)。但本人死硬堅持,所謂文藝片,至少是不能以新聞敘事為下限的,對於人情,對於社會,對於東北煙囪里突突往外冒的浮誇氣味的可歌可嘆,《鋼的琴》的拿捏有多少超過了趙本山的春晚小品捏?憑良心哇!

5.片中最大的亮點出現在鏡頭掃過老知識分子保煙囪宣言背後的黑板,有一副淡淡的粉筆畫,把兩根煙囪畫成一雙面對而視的長頸鹿。如果那是導演本人放鬆快了的幽默感,那倒還可以對張猛的片子多一點期待。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