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鋼的琴--The Piano in a Factory

钢的琴/ThePianoinaFactory

7.4 / 1,572人    119分鐘 | 105分鐘

導演: 張猛
編劇: 張猛
演員: 王千源 秦海璐 張申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桐羽

2011-07-25 22:48:51

鋼的琴(生活不過如此)


電影中的一切都很熟悉,就像發生在身邊,方言、生存環境、處事模式。穿插其中的音樂和歌舞,倒是恰好。

一幫老鋼廠的下崗工人,組成個蹩腳的樂隊,在人家的葬禮或者商場的促銷活動上亮亮相,賺些養家餬口的小錢。

陳桂林,馬上要離婚的衰男人。孩子要被媽帶走了。會拉手風琴,一門心思想讓孩子脫離工人家庭的出身,所以玩了命的讓孩子彈鋼琴。先是帶著孩子大半夜去學習偷偷談,喝多了乾脆想把鋼琴偷回家來。實在沒琴可彈,還精細的畫了個琴鍵板讓孩子練著,還不忘擺上一排書,蓋上布,無非是為了看起來更像一架鋼琴。

陳桂林,想給孩子買個鋼琴,這樣就能把孩子留在身邊。借錢,哥們都躲著,能躲多遠就躲多遠。陳桂林罵著哥們不義氣。只不過,連混個飽飯都不容易的弟兄,十塊八塊都仔細著,怎麼肯借錢給他幹這種不著調的事兒。

秦海璐像極了身邊的阿姨大媽們,有東北娘們那種騷了吧唧、直不楞蹬又有點二乎的勁頭。說話趕勁。睏覺就是睏覺,各取所需。借錢就是借錢,死氣白咧的塞在陳桂林的兜里。你說我二,我就是二。

造琴這事兒對工人兄弟是個難事,也不是個難事,在他們眼裡,鋼琴也不過就是個會唱歌的機器。

我從小在這樣的廠子里長大,身邊都是這樣一家子都在一個大廠子上班的人。雙職工帶上鋁飯盒,中午在車間熱熱。家長會帶上自家孩子去車間的澡堂子洗澡。那時候興趣班也是真正的興趣班,不用逼著學。大多數家長也像陳桂林這樣,給自己孩子選個看起來最高雅的學著,希望他們將來長大了不用做個一身臭汗的工人。

爺爺是當年很早的一批產業工人,無比熱愛,也無比驕傲。像片子裡那樣,對自己奉獻了一輩子的工廠感情深的讓人無法理解。兩個煙囪,對廠子裡的工人來說那是自己最值得紀念的標誌,倘若炸了,自己的曾經還去哪兒能找回呢。

現如今,爺爺提起當年,仍然是驕傲。他會對自己當年當過全國勞模,跟總理一起吃過國宴唸唸不忘;他會對廠里搞紀念活動,仍不忘叫上他而歡喜;他會仔細珍藏廠里給他發的獎牌,雖然在我們孫輩看起來不過爾爾。就像陳桂林的老父親,在一個廠子待了一輩子,廠子曾經就是他生活的全部,他在廠子裡結婚,生子,兒子頂班,繼續在廠子裡結婚,生子。曾經的工人兄弟,是最驕傲的稱呼。那會兒有一個國營廠子的身份,是叫人分外眼紅的事情。只是大家都沒想到的是,這樣的生活有一天會結束,下崗,突然成為發生在每個人身邊的事情,幾萬塊錢,就買斷了這些產業工人過去的所有。

他們手藝精湛,造琴大業在他們看來無非就是拆解了機器零部件,把每個零件搞精搞好。對他們來說,純手工打造一架鋼琴並不是一件特別牛逼的事情。就是對得起自己的手藝,做出來了,看看,挺好,沒問題,能用。

他們隱忍,自家閨女被人欺負,雖然氣的要死,追上來最後也是「滾」。兩個人結婚了,這是最常見的結局,這樣的婚姻在身邊很多,雖然最後姑爺跑了,闖世界去了,但是沒關係,這事兒算是過去了。小人物能做的,就是這樣,也只能這樣,接受,然後繼續過生活。

片子裡笑點很多,可是笑起來卻無法那麼坦蕩。看著心酸,卻真的沒有必要掬一把所謂的同情淚,曾經生活在這其中的我知道,這真的沒什麼,這就是生活,這就是發生在我身邊的生活。每個人用自己的方式生活著,雖然有各種艱難,但是我們用自己的方式彼此支持。

生活難嗎,真的難。但是不管怎樣,不都是要活嗎。不是依然有哥們幫著手工打造剛的琴嗎。對他們來說,這不是什麼卑微生活的微弱希望,這只是生活的一部份。

日子一天天過,我們都曾經以為再難,我們就活不下去了,可是,最後,我們還依然活著,一天又一天。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