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鋼的琴--The Piano in a Factory

钢的琴/ThePianoinaFactory

7.4 / 1,572人    119分鐘 | 105分鐘

導演: 張猛
編劇: 張猛
演員: 王千源 秦海璐 張申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藤井樹

2011-07-26 07:13:51

藤井樹《鋼的琴》影評:鋼鐵版「夢想照進現實」


鋼的琴:鋼鐵版「夢想照進現實」

文/藤井樹,原載於《優家畫報》

  《鋼的琴》開場非常小資,一男一女並肩站立,說著離婚的事,卻以一種極其舞台劇的方式來呈現。接下去的場景就更文藝腔了,大雨滂沱中,一群人在空地上又彈又唱,原來是紅白喜事樂隊表演。影片男主角陳桂林就是這支樂隊拉手風琴的,後來他幹了件很瘋狂的事,召集了一群跟他一樣的「歪瓜裂棗」,為他的女兒用鋼鐵鑄造了一架鋼的琴。就是這麼個聽起來不可思議的事,被演繹得一波三折,精彩紛呈。東北黑土地上,廢棄的工廠比比皆是。在一片蕭瑟中,原始的、生猛的、後工業化的現實困境,與文藝腔的、小資范的、柔軟的詩意夢想奇妙地嫁接在一起,就成了《鋼的琴》---一部鋼鐵版的「夢想照進現實」。

  影片無論故事,還是拍攝手法都極具想像力。冷色調的畫面與熱騰騰的夢想;傷感無奈的現實與飄渺空靈的夢想,結合的恰到好處。有誇張的演繹,也有刻意的節制,不煽情,不媚俗,節奏流暢,笑料十足。如果考慮到投資規模,這片子幾乎可算是華麗精緻的。場景的選擇上,別具匠心。陳桂林的家,學校,工廠,處處透著一股頹敗與落寞。高聳的煙囪,灰冷的牆壁,只有這支業餘樂隊,塗脂抹粉,顯得格外扎眼。

  陳桂林無疑是「失敗者」,妻子跟他離婚後,嫁了個賣假藥的暴發戶,每次出現都像一束光,照出陳桂林的失意來。他買不起鋼琴,也留不住女兒。這架琴像一道坎,硬生生切斷了他與女兒的連結,也考驗著他脆弱的神經。走投無路下,他準備做一架鋼琴給女兒。當然,這琴其實更是送給他自己的一份禮物。就像顧長衛在《立春》里所塑造的王彩玲一樣,陳桂林這麼一個鋼鐵廠下崗技工,最終完成了一個「不可能的任務」。小人物的詩意夢想,從這個角度看,陳桂林就是東北漢子版王彩玲。
  
  幸運的是,陳桂林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還有一群朋友。儘管這群人看起來實在不那麼光鮮:混混、屠夫、鎖匠、業餘歌手,外加剛出獄的犯人。一群「歪瓜裂棗」,受了陳桂林的感召,集結在一起,包攬下從設計到施工的各個環節,硬生生靠雙手鑄造出了一架貨真價實的鋼的琴。

  當然,這個造琴的過程,充滿了意想不到的曲折。事實上,在下決心造琴前,陳桂林已經想盡辦法---畫琴、偷琴、直到最後造琴,是生活所迫也好,靈感乍現也罷,總之,陳桂林和他的朋友們幹成了這件事。

  演陳桂林的王千源,去年因本片獲封東京電影節影帝。在片中,他的表演生動鮮活,演出了一個男人的尊嚴與沮喪,傷感與勇氣,諸多矛盾集一身,極有層次。而秦海璐身為女主角,老實講戲份並不多。因為這基本是一部男人戲,確切來說,是一部男人群戲,留給女人的空間本來就不多。秦海璐是僅有的兩個女性之一,她在片中代表了陳桂林的夢想彼端---片中另一個女性是陳的前妻,與秦海璐形成了鮮明對比。兩個女人,兩種價值體系,恰是這個時代的某種縮影。秦海璐演的收放自如,其中不少段落,令人想起她的成名作《榴槤飄飄》。

  影片配樂同樣精彩,俄羅斯快歌推動節奏,烘托氛圍,令觀影變成一種愉悅的享受。其實,本片從情懷來說,拍的也並非一群下崗工人造了架琴這麼簡單,而是拍出了這個時代的荒謬與精彩。我們每個人都是陳桂林,夢想著擁有一架屬於自己的鋼琴。可惜我們中的大多數,都只是想想而已,又有幾個能堅持下來不向現實妥協?!

  以此為所有仍堅守夢想的人們加油!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