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命中注定,遇見愛--You Will Meet a Tall Dark Stranger

遭遇陌生人/命中注定,遇见爱(台)/遇上陌生情人

6.3 / 40,650人    USA:98分鐘

導演: 伍迪艾倫
編劇: 伍迪艾倫
演員: 安東尼奧班德拉斯 喬許布洛林 安東尼霍普金斯 姬瑪瓊斯 芙瑞達蘋托 娜歐蜜華茲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雲中

2011-07-29 05:12:02

死神來了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看成熟導演的作品,往往就是看一個人生觀。

他的人生觀決定了他的敘事、他的題材,甚至鏡頭的長短、機位的選取。這一點也不玄,看得多了你自然會知道。

比如伍迪的這部作品,有大仰拍、大俯拍嗎?沒有。有什麼特別的技巧?也沒有。唯一比較「技巧化」的是中間那段吵架的長鏡頭,不過一般觀眾肯定看不出來這是一鏡到底的。旁觀、冷靜的敘事態度,荒誕、悲涼的故事核心,卻套著輕鬆、愉悅的外表,一出「喜的悲劇」。

有評論說這部片子是伍迪的「老一套」、「重複」,當然你泛泛這麼去看主題、風格什麼的,是有一部份跟以往相似。但這種結論毫無意義。首先這片與伍迪老兒大部份「自己出演+自己嘮嘮叨叨」完全不同,也與「倫敦三部曲」+「午夜巴塞隆納」不同,它是一種比較冷靜的多線敘事形態。我近半年重溫了三十幾部老頭的片子,像《遭遇陌生人》這種形態的片子,老頭拍得比較少。你不能因為都有個話外音旁白,都有爵士樂,就說這是「重複」。扯淡。

說偏了,回頭說這部電影的中心,就是展現了「生活的喧譁與騷動」。可能會有人覺得「這有什麼了不起,沒什麼深度」。其實深度這玩意,有時候是躲在「現實表層」之下的,是靠觀眾自己挖掘的。當然這個「表層」一定要足夠強大,足夠紮實,形成自己的體系。《遭遇陌生人》就是這樣的電影。

看最近的「動車事件」,其實也體現了某種「喧譁與騷動」,各種角度、各種聲音交叉延伸,活生生就是一幕黑色荒誕劇。在國內不能拿這個當題材來拍,但伍迪艾倫的這部片子,反映的內涵其實也一樣。藝術作品的生命力,就在於它的「普遍性」,只要你挖到了人性於世的規律,拍什麼都可以反應現實和社會問題。

回到開頭說的,對這部影片喜歡與否,其實就是一個人生觀問題。你是否認同導演的人生觀?是否認同生命充滿著自大的、盲目的滿足(霍普金斯那條線),看似美麗卻是絕望,越掙扎就越陷越深的希望(作家出書、老婆開店那條線),永遠是看著碗裡的想著鍋裡的(霍普金斯與作家的外遇),生活中那些陰差陽錯一廂情願(老婆與老闆的戀情、紅衣女與男友),看似不靠譜中的靠譜(算命線),看似靠譜的不靠譜(所有理性掙扎人最後的失落)……等等生命中那些表面如意、實際並不如意的事件。

這些大多是不開心的、悲慘的,但老頭兒並沒有用哭哭涕涕的方式來表現。相反,他是有種抽離的說故事的感覺,而觀眾,也會認為這只是一個故事,沒人會把他們當成現實中正在發生的事。伍迪艾倫一向阻止觀眾對螢幕世界的過份投入,無論是拿手的人物直對鏡頭說話,還是大量運用的敘事畫外音,又都在向觀眾說著:戲不是人生,人生如戲而已。

所以,這部電影所講述的事件具備了更「抽象」的特質,它當然可以不發生在英國、美國,可以發生在中國,或是任何地方,也就是更接近藝術表達的「普遍性」,而且毫不留情。導演通過對「故事」和「人性」的掌控達到了這一目的,每條線索的發展、交叉與融合,幾乎爐火純青。我認為是伍迪電影在多年的敘事經驗後,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不像老頭兒以前的絕大多數片子都有一個「Happy Ending」_即使不是絕對的也是相對的Happy。但這部影片Ending的幾條線都很悲涼,甚至是達到全劇悲涼的頂點,唯一的稱得上團圓的地方,就是那對「老年算命人」的相依了——而這種圓滿恰恰是基於一種在影片中最不靠譜(被女兒女婿所不屑)也最不著調的方式。只有盲目的信仰才能讓人覺得內心平和,面對現實的努力只有失敗與徒勞,只會淹沒在生活中,淹沒在更多的「喧譁與騷動」里。這似乎是老導演在閱盡人生後給出的領悟。

似乎很悲哀,但看這部電影能真正感覺到透心涼的觀眾,我相信不多。一個是因為它的「講故事」特徵,也因為整部電影的溫暖色調、輕快配樂,那些對生活細節的溫柔照顧(比如作家與紅衣女在下雨的中午出去吃飯),包括全片最鮮艷的顏色給了紅衣女……等等細節又讓人覺查出導演對生活的熱愛。是的,伍迪艾倫一向都是個矛盾體,他熱愛又懼怕生活。雖然隨著死神的逼近,他會越來越悲觀,但他的另一面也會忍不住跳出來對抗自己。這部《遭遇陌生人》也正是這樣的產物,所以影片也可以算得上是一部「悲的喜劇」。

這不是一部會讓你全情投入,但卻會讓你有思考反應的好片。如果你是那種會思考「在死神來了之前自己一直都幹了哪些傻事」的人,那這部電影就是屬於你的電影。

在聽老頭兒的歷年電影原聲,所以順手寫下了這些,為這一部容易被忽略的傑作。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