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存在感個鳥

2011-07-30 12:18:38

缺憾下滋生的衝動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論起淵源,我是從東野圭吾的《嫌疑犯X的獻身》開始接觸這位當紅社會派推理天王的,後來又一連串欣賞了他的許多作品。
不論是《流星之絆》中的溫情反轉,還是《惡意》中的敘事創新
不論是《名偵探的煩惱》中的嬉皮睿智,還是《秘密》中的悲情謊言
東野很擅長用簡潔而不失精準,看似隨性卻實具深邃內涵的筆觸,刻畫故事人物紛繁複雜的內心世界。讀者看到最後,往往在享受豁然開朗的暢快之餘,對人性中迸射出的種種火花,滋生無盡的感慨

許多東野迷都習慣於把《白夜行》和《嫌疑犯X的獻身》這兩部大作進行比較。
從立意上,兩者相似之處在於,都各自講述了一個「愛情」。但這兩部作品卻又存在著本質區別。《嫌疑犯X的獻身》從絕頂高超的詭計佈陣,到偉大愛情的極限表達,都無比直白鮮明的呈現在眾人眼前。而《白夜行》則不然!從始至終都給人一種「濃密白霧籠罩」的感覺,特別是故事結尾,竟在雪穗那如同幽靈般的決絕背影中,戛然而止,讓人不知所措。東野在《白夜行》這個橫跨十幾年的龐大架構中,做了一次無比大膽的嘗試:許多重要的細節均進行了留白處理!正是這份難得的野心,讓整個故事看起來如此的細碎繁雜,又如此的渾然一體,最終則給予大家無與倫比的思維震撼。故事的核心除了探尋亮司與雪穗那從未直接鑑證的「默契」之外,更深刻挖掘了這兩個弱小生命在絕望中成長,並最終蛻變為為了「奪取」而永遠遊走在懾人黑暗中的行屍走肉。因而,從人性的深刻探討到寫作手法的困難程度來看,《白夜行》在東野眾多作品中被譽為「無冕之王」,絕對是當之無愧的。

談到電影改編,要將著名文學作品(特別是推理類小說)成功改編成電影,創作者們始終都面臨著一道難題:
如何將電影給觀眾的「具象化記憶」與文學作品給讀者的「抽象化聯想」這個本質矛盾進行巧妙化解?

特別是要把《白夜行》這樣,具有如此複雜敘事的傑作搬上大螢幕,這對於電影導演及編劇的功力,可謂是一次巨大挑戰。很遺憾,在韓版的生澀解讀過後,這部最新的日版依然未能另闢一條令我這個東野迷足夠肯定的蹊徑。

對於一部純粹以故事而非視覺吸引觀眾的作品,近150分鐘的長度可以說達到這部電影的極限了。但即使這樣,我仍然能清晰的感受到,編劇對原作資訊量把握上的力不從心。總體來說,觀眾不難體會到日版主創對忠實《白夜行》原作故事情節上面的態度,但正是這種看似「合理」的翻拍思路,卻極大的限制了電影本身的所能綻放出的光芒。

日版整體沿用了與原作相同的從過去到現在的敘事順序,分別從雪穗,亮司及調查案件的笹垣警官三條線進行推進。故事總體可以分為三部份:
十幾年前詭異密室殺人
到雪穗與亮司初高中的幾場重要成長經歷
再到成人後的彼此糾葛開始被挖掘出來,案件水落石出
第一部份與原作最為貼近,可以說做到了最大程度的還原。電影開場在點出大背景和人物關係的同時,奠定了冷峻、肅殺的幽暗基調。兩位小演員,把那種陰鬱外包裹著不自然,稚氣中夾雜著莫名沉穩,詮釋的十分到位。另一方面,笹垣警官(船越英一郎飾)在調查案件中,從發現種種疑點並試圖抽絲剝繭釐清真相的堅持,到對上司急於破案立功草草結案的無奈與不馴服,都把握的恰到好處,這為後續追查案情並解開驚天謎團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從技術難度上來說,第一部份較之後的故事鋪陳最具可操作性。欣賞完這場戲,我甚至對電影后面的故事產生了期待,可惜。。。 。。。

故事從進入雪穗與亮司的初高中生活起,便開始出現了問題。
首先是表演的硬傷,從堀北真希映入眼簾的時候,我從她身上彷彿真的看到了一點雪穗表面上那種溫文爾雅的氣質,但似乎也就僅此而已了。原作中的雪穗,大家閨秀的外表下,實則透露著一種一般人難以察覺的異色光芒。小說中,學長一成第一次和這位五官端正精緻的女孩見面時的感受,很明白的表達了這一點:
「她的眼神裡有一種微妙得難以言喻的刺。但那並不是社交舞社社長無視她的存在,只顧和朋友講話而自尊受傷的樣子。那雙眼睛裡棲息的光並不屬於那種類型。那是更危險的光,那光中可以說隱含了卑劣與下流。」
導演很想抓住這個最為精髓的眼神,可惜想法落實到堀北真希得表演上,卻衍生為死氣沉沉,全片大部份時間裡,雪穗的表情始終繃的僵僵的,充滿了刻意與古板,讓觀者看後有一種木訥到骨子裡的糾結。與之相比,反倒是韓版的孫藝珍更出色的表現出了這份難得的意味。可圈可點的是,在電影步入尾聲的時候,當亮司隔著玻璃熱淚滿滿的時候,穿著婚紗的堀北真希眼神自一成緩緩移向亮司,然後發自心底綻放出的燦爛笑容,也算是一定程度上挽回萎靡頹勢了。

再談一談攸冢一成。一成這個角色給我的印象應該是那種,穩重中略帶憂鬱的成熟男性。可日版中的一成,由開場起卻給人一種媚氣十足的質感。讓人蛋疼的是,當我逐漸默許這種略顯娘娘腔的一成時,他卻從與雪穗結婚後轉瞬間變得一副不舉的窩囊樣,造型更是從曾經的風度翩翩變得土里土氣,彷彿在向世人證明夫妻生活讓他不堪重負,隨時有種快要被妻子榨乾了的恐懼。憔悴中夾雜無奈的表情,不禁讓人產生一種幻覺:好像這不是一部心理劇,而是一部婚姻警示劇!它告訴人們:做丈夫的,很多時候很難,也很累啊!請給我們一個喘息的機會吧!!如此蹩腳的演繹與反差,只能說導演在選配角上不夠慎重,編劇在故事前後順承上面做的不夠合理,不夠自然。

其他的角色相比較上述兩個人物,還是比較出彩的。從亮司的睿智中不時閃現邪惡,到江利子的唯諾笨拙而彰顯出的淳樸迷人,都極為準確的再現了原作中各自的性格設定。正是他們的努力,讓電影從不同角度都立體了許多。而更多對於這些人物深層次的正面褒獎,似乎遠沒有親自讀過小說,再到欣賞這部電影要來得實在。

個別演員表現不佳還是其次,在我看來日版《白夜行》最為致命的問題,在於整體的敘事佈局上的保守。

說來奇怪,在讀原作時,每兩個不同時間的過度總是給人一種十分自然的感覺。可到了電影裡面,不同時間段的轉場竟顯得尤為突兀。特別是每一次轉場時,螢幕正中間都要打上大大的時間年限,不僅沒能做到為人物成長與故事推動起到重要的銜接,反倒令觀眾(特別是沒看過原著的)被這種突如其來的跳躍弄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其實,利用時間字幕,進行時空轉場的敘事手法並不少見。令我最印象深刻的當屬《霸王別姬》這樣的人物傳記類電影。這些作品在每個大時間段落轉場上的成功,除了時間上的描述,更多的心思則花在了大到時代變化,小到人物細節上面的鮮明區分。這樣很容易的讓觀眾跟隨故事裡面的角色一同成長,一同鑑證諸多後續重要事件的發生。而到了電影版的《白夜行》,導演和編劇想用這樣的電影語言,妄圖複製原著小說裡的那種伏線千里之後的驚人匯聚,則實在是顯得過於天真了。原因在於,相比較人物傳記類成長電影,原作《白夜行》有一個極為獨立的特點:主人公雪穗與亮司從小時候到上初高中再到長大成人,他們難以捉摸的性格與深不可測的城府,幾乎從來都沒有改變過。除了兩位小演員與堀北真希及高良健吾的形象差異外,我們很難從其他地方界定這兩個人物成長過程的種種變化。正是這種如此罕見的「一致性特徵」讓時間線轉場幾乎沒有對人物變化塑造上產生任何效果,唯一的貢獻似乎就是為了給雪穗與亮司的各種詭異行為製造合理的情景罷了。

因而個人愚見,與其採用時間順序描述,不如乾脆將故事分成「兒童時代」與「現代」這兩個最為明顯的階段來得立竿見影。「兒童時代」的故事內容不動,將發生在「現代」的故事內容進行擴充,這樣原作中許多諸如雪穗的兩次婚姻,亮司的信用卡與遊戲件等很能體現人物性格與關係的重要情節就有了精彩呈現的可能。中段的初高中經歷可以讓笹垣警官在見到一成後,一同深入挖掘兩人過往時省略插敘處理。同時為了增加合理性和可看性,完全可以將笹垣警官尋訪多年後嫁人的江利子融入其中。這樣,讓一成與江利子分別用回憶的方式,精華再現雪穗與亮司兩人「槍蝦與水虎魚」一明一暗的互利共生,這將對故事高潮段落的撥開雲霧環節,進行漸層的渲染,為後面無比悲絕徹骨的結局做足了氣場。

除了敘事的集中化之外,電影完全可以大膽對原作情節設定進行改動。可以像《傷城》那樣,一開始便將故事拉到現實(比如:把亮司從樓上摔下去這樣激烈的場面放到電影開端),將兩人那種千絲萬縷的聯繫象徵性的透給觀眾,讓後續的故事緊要圍繞著如何解開兩人的真正秘密與種種懸案的背後動機進行展開。這樣先聲奪人,激起觀眾難以釋懷的好奇心,則更有利於集中後續故事的描述,不會給人一種不明所以的茫然,使得整體性和緊湊性更為強烈。

至於故事結尾處,雪穗站在人群中默然的眼神和離去的背影。個人感覺韓版的再創作已經做的十分到位。特別是伴著悲切的小提琴配樂,雪穗徐徐走上電梯,身旁的繼女自柱子後搖身變為小雪穗,望著亮司留下最後一滴眼淚的時候,那種心碎到絕望的衝擊力真的很讓人動容。如果能將雪穗觀察亮司屍體的站位上,處理的像日版那樣,安置在人群里而非過份靠前的話,那就會更近完美了。

不管怎樣,日影在日劇和韓版的基礎上,畢竟是向原著要表達的核心價值,進行了更為接近的嘗試。希望下一次的翻拍會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突破吧。此時此刻,腦海里彷彿再一次迴蕩起了那句彰顯了雪穗內心世界的經典表白:
「我的天空裡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並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麼明亮,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憑藉著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

於是乎,我又一次萌生了再讀一遍小說的衝動。。。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