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基佬大廚--Chef's Special

基佬大厨/基佬大厨

6.1 / 2,179人    Argentina:111分鐘 | Spain:111分鐘

導演: 納丘維立拉
編劇: 奧立歐卡培 安東尼歐沙榭
演員: Javier Ca'mara Lola Duen~as 費南多泰耶洛 Benjami'n Vicun~a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ulai

2011-08-01 05:00:02

當然可以更快樂


(1)曾在交響樂團做雜役,一次經過排練室,正趕上樂團收工散場的時間。

那天演奏員滿臉興奮的怪腔,相當活潑地蹦出排練廳。通過監聽彼此的談話,曉得了這種怪臉形成的原因。原來,方纔的美國指揮有點放肆,居然呼籲整個樂隊「gay一點,再gay一點」,並在轟隆隆的聲音高潮里,一邊高聲疾呼,一邊抽搐著手舞足蹈。

有留洋經歷的演奏者,對這指揮的行為方式表示理解和熟悉,他們說明,「gay一些」的口令之於舞台表演,是非常慣常的指示。而gay這一單詞其實並不單指同性戀,它更舊的意思是「暢快」「華麗」等等,舊意在日常生活里是較少應用了,但在劇場中仍在沿用,所以導演或者指揮發出「be gayer」的指令,其實並非呼籲你去轉換性向。

(2)那一單詞的意思從「快樂」變為「過度快樂」再過度到「放肆型快樂」,之後成為「通過不道德去快樂的」,直至上世紀中葉,逐步定型在關於同性戀的形容詞和名詞範疇里。

有意思的變化,帶著人們對「快樂本身」的惶恐,或許「嫉妒」。更多的人在這種莫名其妙的誠惶誠恐里,開始用一個美好詞彙對別人施行道德上的制裁。這個畸形的現象,真是值得思量。

(3)然而現實必需要直面,gay這一詞彙在新興的概念里,愁雲慘澹已經多過快樂氾濫,它本身的「暢意」的意味,究竟是被敵視給掩埋了。

如果電影有對社會意見的反映能力,那麼十之八九以死亡收場的同性戀電影已經分明說出了gay的悲劇可能。而接下來要推薦的這部片子,算是走出了這個怪路子,不論它是否和現實匹配,在電影的空間裡,畢竟是還原了gay這一詞條的本身意味,也提供了gay者可以使用的生活態度。

(4)推薦西班牙電影「基佬大廚」(Fuera De Carta)。

人到中年的馬德里法式餐廳主廚和經營人Maxi,已經到了無所顧忌的以真實身份生活的境界,就算妻子躺在醫院裡等死,他也懶得照應。餐廳裡奇妙的快樂氛圍,給他提供了自由自在活動的安全空間。

Maxi為幫助餐廳女服務生勾搭他的新鄰居,一個退役足球運動員Horacio,使用了直截了當的方法。在女服務生穿著暴露大唱性歌未獲收穫後,Maxi提出Horacio務必要對擺在面前的美餐做些行動。

Horacio於是行動了,給了Maxi一個吻。到這兒,基本的事情想必已經明白了。

關於女服務生註定不果的追求、Horacio隱藏性向的努力、Maxi在妻子撒手人寰後和男女小孩在一塊的尷尬日子,以及那個讓我們的主人公感到非常愜意的餐廳,這些聽上去有些喜憂參半的事情,現在統統用歡快暢意的方式演給你看。

(5)電影的情節是否具備現實感可以暫且懸置,畢竟我們也不在西班牙的文化範疇里,難以理解這個鬥牛國家是否行為本身就會比咱們誇張一些,但就電影本身來說,究竟值得一樂。

同志電影目前正在越來越多的進入主流螢幕,譬如這次奧斯卡最佳候選里,就有一部女同志家庭幸福生活的片子《孩子們都很好》。

對同志片情有獨鍾的電影人們,非常愉快的發掘了一個新世界,那裡的可能性有待想像,沒有既定的規則可說,人生是活的好還是最後必須以悲劇完結,都無定說。

對於充滿「可能性」的電影原材料,怎麼塑造呢?期待以後的電影人,真的可以向那個指揮所說的,「be gayer」,而不是在「悲苦」這一種路數里,一門心思地往死路里走。

(6)為喜劇,為歡樂的生活,為幸福的可能性,為人生活法的不可思議,推薦這部《基佬大廚》。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