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電影市場:好片不長命,長命缺好片!
7月的電影市場也許最能說明中國觀眾的欣賞口味以及華語片的生存現狀,一邊是《變形金剛3》以每天一億的驚人吸金力狂斂票房,《孤島驚魂》僅用一週就成為最賣座的華語驚悚片,並且有望成為首部破億的華語驚悚片。一邊是《肩上蝶》上映一週就遭遇下片,《鋼的琴》一天內全北京排映的場次也就相當於一個主流影院一天排映《變形金剛3》的場次。這種狀況折射出中國觀眾越來越不願意動腦,觀影心態越來越浮躁,因而就越來越容易被《變形金剛3》等傳遞簡單直接感官刺激的商業片所俘獲,而《鋼的琴》、《肩上蝶》這種需要靜下心來欣賞,仔細品味導演的構思和創意的文藝片,也越來越容易遭受觀眾的冷遇。
打破常規、追求創新的作品因為超出了觀眾和影評人熟悉的範疇,難以找到一個既定的標準來評價,,勢必引起口碑上的兩極分化。雖然《肩上蝶》遭受的劣評不少,但在筆者心中,本片依然是創意突出、純淨唯美、細膩動人的上佳之作,跟《武俠》一樣堪稱年度華語片的最大驚喜。看看陳坤、梁詠琪、桂綸鎂、江一燕「一男三女」的主演陣容,恐怕很多人都會先入為主地認為這是一部大玩多角戀的愛情片,實際上影片呈現的情感關係絕對超乎任何人的想像,三位女主角幾乎沒有在一起的鏡頭,而是分別跟陳坤產生交集,說明影片根本不想搞多角戀這種大俗套,也不想製造任何戲劇性的情感衝突,甚至都不想侷限於愛情片這個類型中,除了開頭陳坤和江一燕在一起的短暫愛情戲,後來陳坤跟桂綸鎂、梁詠琪甚至跟白蝶的情感關係,雖然情感飽滿、細膩動人,但都很難稱得上是愛情,還有環保元素、昆蟲動畫角色等多種豐富元素的加入,展現出導演張之亮不想重複任何常規模式,嘗試以一種全新的情感脈絡構建影片的大膽嘗試。
雖然觀眾能明顯看出桂綸鎂暗戀陳坤,但也能感覺到陳坤只是把桂綸鎂當小妹妹看待,而桂綸鎂最終也並不糾結於這種暗戀心態,釋然地選擇放手,去開拓更廣闊的人生天地。梁詠琪和陳坤的情感關係則更為細膩微妙,梁詠琪對陳坤的欣賞與好感自不用說,陳坤對待梁詠琪也明顯比對待桂綸鎂更為親密,兩人因為興趣和專業相同也有更多的話題,甚至到了同住一屋的程度。但兩人的關係依然很難稱之為愛情,因為陳坤時刻流露出對前女友江一燕的懷念,彷彿一道無形的牆,讓兩人的關係只能停留在親密友情這個層面上,而梁詠琪也看到了這種隔膜的存在,絲毫沒有推動情感更進一步的主觀願望。陳坤跟白蝶雖然終日不離,而且白蝶又是前女友江一燕的化身,但陳坤並不知道這一點,而江一燕變成白蝶後失去了記憶,所以這一人一蝶雖然彼此都有無比的親近感,但一直都不明白這種親近感從何而來。因而,陳坤這幾段各不相同的感情關係,沒有一段稱得上是傳統意義上的愛情,但每段情感既細膩又飽滿的表達,在感染力方面絲毫不亞於任何愛情片。而且,陳坤對江一燕的思念與等待始終作為一條若隱若現的情感線索貫穿全片,這種堅定的愛情信念,通過「黑老鼠白老鼠」這個故事表達出來,也足夠打動人心,從這個角度說,本片又是一部標準的愛情片。
此外,《肩上蝶》還有許多讓人超乎想像、值得稱道之處。沒想到影片竟然有如此多的特效鏡頭,不僅所有的昆蟲戲都是電腦動畫,影片在四季變換以及場景地貌上也採用了大量特效鏡頭,那個特效白蝶更是達到了跟陳坤形影不離的地步,這難道不是華語片特效鏡頭最多的真人電影嗎?尤其是昆蟲動畫部份,角色無比可愛有趣,故事和畫風上又具有極強的原創性,既不像《兔俠傳奇》那樣模仿好萊塢動畫,又不像《魁拔》、《藏獒多吉》那樣借鑑日本動畫,完全屬於中國動畫的獨特韻味。而且,影片在昆蟲故事上採用3D動畫,在「黑老鼠白老鼠」故事上則採用2D動畫,前者突出昆蟲造型的精緻美感與擬人化趣味,後者則用質樸的手繪畫風傳達觸動人心的真摯情感,導演如此認真而細膩的用心難道不值得大讚特贊嗎?
《鋼的琴》各方面素質之優秀、出眾更是不用多說,但又不得不多說幾句。不用多說是因為該片從去年東京電影節開始就屢獲大獎,更得到國內影評人無差別集體力捧,堪稱2011年迄今為止口碑第一片,已經不需要更多的誇讚之詞來證明影片的水準了。不得不多說幾句是因為如此佳片還是更多在小眾中流傳,大眾的認知度依然很低,許多人都沒聽說過這部影片,也不關心影片講了些什麼,所以還需要大力推薦下。《鋼的琴》導演張猛導演技法之成熟,影片元素混雜之精彩,將一個上世紀90年代東北下崗工人給女兒做一架鋼琴的故事,講述得既質樸平實又充滿想像力,五味雜陳的生活況味以及底層小人物卑微而堅韌的生活態度,很容易勾起人的懷舊情結,在情感上也具有強大的感染力,讓人不由得反思自己的生活,乃至重新審視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和社會。
現實是殘酷的,《肩上蝶》和《鋼的琴》這兩部筆者大愛的影片,在票房上的境遇都相當慘澹。與之相對的是《變形金剛3》和《孤島驚魂》這兩部充滿噱頭、典型無腦、口碑不佳的追求感官刺激商業片的大賣。究其原因,從影片本身講,一方面《肩上蝶》和《鋼的琴》在宣傳上都比較失敗,《肩上蝶》鬧出導演和發行方關於片長各執一詞的矛盾,首映等宣傳活動徹底熄火;《鋼的琴》則是屢次更改上映日期打亂了宣傳節奏,導致影片上映時沒了聲響。而且這兩部影片也沒有《觀音山》和《最愛》拿大明星宣傳造勢的策略,導致影片在觀眾中的認知度極低。另一方面兩部影片在內容上都沒什麼商業噱頭,屬於那種靜靜講故事、慢慢打動人的影片,更多地屬於故事片、文藝片的範疇,而不是典型的商業類型。從觀眾層面來講,中國觀眾本來就偏愛視聽轟炸類的商業片,注重追求簡單直接的感官刺激,而且只有這種強刺激才能支撐他們的觀影熱情,如果讓他們靜下來欣賞優秀的文藝片,細細品味影片的內涵和韻味,感受導演的用心和創意,恐怕不待看完就會覺得不耐煩甚至昏昏欲睡了。這同樣也是注重在劇情、氛圍、角色上突破創新,在打鬥上重質不重量的《武俠》在票房上未如預期的原因。
所以,縱觀7月電影市場,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有創意有內涵的華語電影如果沒有像《讓子彈飛》那種超強的娛樂元素保駕護航,很容易在觀眾的口味面前的折戟沉沙;優秀的小成本文藝片如果沒有大明星宣傳炒作,也很容易落得無人問津的悲慘境地。即便是劇情和創意上毫無可取之處的爛片,只要宣傳炒作噱頭足、娛樂元素刺激強,票房大賣也不是什麼難事。正所謂「好片不長命,長命缺好片」!(文/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