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嫌疑犯X的獻身--Suspect X

嫌疑人X的献身/容疑者X的献身/嫌疑犯X的献身

7.4 / 4,096人    128分鐘

導演: 西谷弘
演員: 堤真一 松雪泰子 金澤美穗 福山雅治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elf

2011-08-02 09:51:25

看完後跟朋友的對話


《嫌疑人X的獻身》觀後對話。
以下是看了東野奎吾小說改編的電影《嫌疑人X的獻身》後跟朋友的對話
整理之前細看感謝騰訊微信,給我們這個不耗費話費的聊天機會,從對話流量超過5M可知對話之長。下面是整理後的比較不八卦的對話。

1 1 :我覺得一直強調的「世界上真的有一人可以同時出現在兩個地方嗎?」這個概念有些故弄玄虛。不過「以為是幾何問題其實是函數問題」這個KEY貫穿得很好。因為沒看書不能對比,前半部份我覺得還不錯,但後半部份就看出來是由文學作品改編的,而不是導演有個想法,然後以拍電影為最終目標來寫本子。文學作品中情感部份的轉變方式和電影語言的轉變方式是不一樣的。比如物理老師的情感變化電影裡表現得很薄弱。

小灰:先有小說後有點電影的那種一般很一般,不像姜文,只有一個概念都可以延伸出一個故事,然後拍成完全自己的東西。你看過《讓子彈飛》的原著沒,其實只有一個小小的概念,其他的完全不同於《盜官記》。
東野奎吾的推理一般,他的小說強調動機。小說里那個女的很普通,但救了他後他的那種暗戀好猛。東野奎吾作品裡總是有很偏執的愛情觀,《白夜行》也是,而且他喜歡用不在場證明做文章。這種改編小說一般沒什麼電影語言,通常是看了原著後看電影兒,不像韓國的復仇類電影兒那麼精彩。

1 1 :對,日本文學作品似乎很喜歡用很多筆墨構建人性,但是電影由於時限不能很完整的通過周圍場景或其他事件來構建人性,相反喜歡用長鏡頭來展現他們的思考轉變過程,反而很囉嗦。我在想有沒有新的電影語言展現這種思考。
像馮小剛啊姜文啊都是先有想法然後寫劇本,更符合電影語言,觀眾也不會有先入為主的觀念,這也是改編劇本不那麼討好人的原因。

小灰:這部電影算是比較符合原著精神的。他的小說基本上看人性,推理的話看了開頭很容易猜出一二,最多最後補充些細節,比如這部《嫌疑人X的獻身》,標題就劇透了,但是到最後他的那個動機實在是太震撼了。

1 1 :對,他的小說是「震撼」,而且人性構建的很水到渠成。不像阿加莎的那樣讓讀者猜哪個是兇手,或者是知道兇手後像被害者一樣緊張想辦法逃脫,他的小說沒有緊張感,只有震撼。

小灰:而且看了後會覺得他好陰了,這是日本小說不同於歐美的地方,當然也有翻譯的原因。

1 1 :對,我歐美的看的不多,也沒看《福爾摩斯》,但我覺得歐美的偵探小說技巧性比較強,而且作者是置身度外的第三者講述,而日本就算是冷眼旁觀也能感覺到作者的存在,他們得價值觀在作品裡是展現出來的。

小灰:真的誒,有很強的對比性。歐美的價值觀沒這麼扭曲,是普世的價值觀,惡有惡報善有善報,或者劫富濟貧而且歐美小說很喜歡描寫整個場景,不會有很主觀的介入,福爾摩斯也好阿加莎也好,都是從偵探的視角揭露事件真相,陰謀始終在壞人那邊不在作者那邊,但我看東野圭吾的小說總覺得,犯罪者的陰暗心理能感覺到是在作者心理存在的。

1 1 :對啊對啊我也想說主觀意識。歐美給我的感覺就是高大全,日本就有更多的人性灰色地帶和搖擺地帶,比如說日本的色情文化很發達,但是日本電影又有很多純情的概念,這是一個很神奇的對比。
      我在想可能是因為日本的壓力是整個社會都存在的,而歐美尤其是有爵位存在的國家,上流階層和下面的人的壓力是不可比較的,可能這也造成日本對人性的思考更亦正亦邪更矛盾感吧。

小灰:我總覺得日本整個民族的價值觀都很扭曲。而且我覺得日本現在的電影現在都比較沒落了,北野武、黑澤明後,都沒什麼電影可以記到了。就像《告白》,那個導演的我都看了,他好喜歡爛尾了。

1 1 :與日本的島國意識有關吧,台灣也是,侯孝賢那代導演關注的話題都很深入,現在全球化使文化的區域性消失,關注重點也不一樣了。
《告白》就是加長版的MV。你說那個導演喜歡爛尾,我的第一反應就是百度下他星座是不是白羊座。

小灰:處女座。《天使愛美麗》的導演也是處女座。我覺得這些處女座導演的每一個橋段都很乾淨,不會拖泥帶水,順序感很強。

1 1 :彭浩翔也是處女座。他們都很有想法,而且很新穎,而且都是小處著眼。

小灰:彭浩翔的東西都很小情小調,但多有味道的。我最近狂看韓國
電影,之前給你說的《殺人回憶》你切看蠻,我不知道這幫導演是不是一個班出來的,拍出的陰冷的感覺都好像好像,而且都拍得好好。我現在超喜歡這種有些黑色的劇情片,太爽了。
我剛才在看一部《追殺者》,表現的社會環境好像中國了,比如妓女啊皮條客啊,但是中國不可能拍這些題材。像當年的《活著》《藍風箏》只是表現下WENGE就遭禁了,寧浩的《無人區》就因為全部是壞人就遭禁了,有些時候真覺得社會環境對於電影成長好重要,這樣下去還能拍什麼蠻,好可憐。
     而且你覺不覺的中國文藝片兒的導演些都喜歡把眼光注意在農民工之類題材上,都沒得啥子警匪片之類的,也不注意故事性,感覺很薄弱。

1 1 :因為這種題材會顯得比較深沉,比較容易獲獎。雖然有些導演真
的很深沉有自己的想法,但更多的給我的感覺是利益薰心野心太大,和心平氣和做出的東西是不一樣的,形式大於內容了。
     而警匪片,真正好的警匪片模式是對好人「高大全」的否定,展現人性的灰暗面,而這種模式與社會主義和諧思想是相違背的。

小灰:就是,《追殺者》這種黑吃黑題材中國根本不讓拍,她有點模仿《狗咬狗》那種類型的,又融入了自己的文化,而且視覺上更貼近中國生活。雖然我實在不想承認,但是真的韓國這種電影兒好精彩。

1 1 :我想到「潛網」。中國許多導演在進學院時想法就被批了,有些出來還想堅持比如顧長衛結果還是被閹了,如果一直堅持下去拉不到贊助根本就不可能存活,所以慢慢兒就消失了。大環境決定了一切。
小灰:但我搞不懂,如果真正的好東西觀眾肯定會看,但是偏偏要改改成多平庸的我們又不看。搞不懂投資方到底是為了哪邊的市場。

1 1 :我想到一個詞,「焚書坑儒」。不像美國是「經濟控制政治」,中國是「政治控制經濟」。雖然我們這代比較多的接觸到社會不同的聲音也會發表自己的聲音,但父輩那代更多的還是接收官方的議程設置。作為大眾娛樂的電影,必需要有普世的價值感,然後逐漸逼迫小眾沉默。

小灰:說到底還是社會太窮的緣故。英國的一個導演德瑞科賈曼,很多電影很實驗性,他本來就是貴族,自己投錢自己拍。

1 1 :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我殺了我母親》是一個20歲娃娃自編自導自演的傳記類電影兒,在坎城還獲獎了,但是他後來的電影兒就很明顯的陷入了自我欣賞的境地,《心如摺紙》女主也是。沒經過學院派雕塑的青年拍出的東西往往會有自己的想法,對於挖掘自己內心拍攝自己生活相關的東西會很有創意,但是一旦被肯定後很容易陷入自我欣賞的怪圈,視角也會逐漸脫離社會大眾,不能夠大氣。我覺得一定的學院派學習也是有幫助的,或者像馮小剛那樣經歷過社會磨礪和觀察堆積出來的本子更具有社會效力。

小灰:導演中也有平庸的也有天才的,他們出來以後也可以自己選擇的,像韋恩兄弟拍的片子一部比一部強,一直都有新點子注入。有些導演可以選擇沿著自己的老模式走,有些可以選擇不停創新。但在中國導演基本上是沒有選擇的,只能聽製片方,或者在學院學習時就被糾正出一個所謂正確的模式,可是藝術哪裡來的對錯嘛。

1 1 :對啊,實驗性電影沒有標準模式怎麼評論對錯。先有規矩,最後打破規矩。在中國當導演不如當評論。中國電影不是一個人拯救得了的,就像中國足球,不是一個人的戰鬥,最安逸的事兒就是站著不腰疼的批判。

小灰:我看程青松的《我的攝影機不撒謊》,諷刺很多導演當初說要堅持自己的你想但最後好多都放棄另謀財路,他說的多輕鬆的,根本
不想下中國導演的生存環境,在中國當評論最好!

1 1 :對啊,而且在在中國當評論還會有很多灰色收入。我好討厭程青松,沒什麼作品還喜歡發表些非主流中的主流喜歡的觀點,跟豆導一樣表面又喜歡裝憤青的浮誇導演。

小灰:真的,我在部落格上關注的一些影評人,看得出來有些是槍手。也有人爆料說,推薦別人看電影500塊,說點兒好話800塊,寫篇聲情並茂的文章可拿到1000——2000,。

1 1 :好廉價!我還是覺得當導演最好作為主業。我的觀點是興趣愛好和麵包分開,有些人能把興趣做成工作,但我沒有找到調和的方法。

小灰:其實很多專業影評人偶爾拍的電影兒其實都還多不錯的,喜歡看電影兒的人看他們的電影兒會很有代入感,好爽。



正卦OVER 剩餘八卦就不整理了 謝謝收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