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亨利四世:為愛宣戰--Henry of Navarre

亨利四世/亨利四世/HenryofNavarre

5.8 / 1,366人    90分鐘 (2 parts) (TV version) | 155分鐘 (theatrical version) | Finland:148分鐘 (DVD)

導演: 喬拜爾
演員: 朱利安伯斯李爾 約希姆克羅爾 安德利史崔米特 安米勒德伊許 桑德拉惠勒 烏里諾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Kevinst

2011-08-07 07:28:10

黑暗時代的宗教抗爭


真理在某個時期還是遠遠敵不過愚昧落後。從電影的角度來看,納瓦拉的亨利無疑是法國中世紀乃至近代史上最開明、最勤政愛民、最能勇於對抗愚昧與落後的君主。初入政壇時,被迫接受與瓦盧瓦家族的瑪戈的政治婚姻,為的是代表胡格諾派與天主教達成和解,停止戰爭;幾經艱辛,不惜冒被胡派視為叛徒而改信天主教,從而順利登上國王寶座後,劃時代地提出兩種宗教的同時並存,為的是真正結束長達三十餘年的宗教衝突,為國家換來和平;為鞏固政權而與毫無感情基礎的佛羅倫斯的瑪麗·德·梅迪奇聯姻,最終得到羅馬教廷認可,鞏固波旁家族的法國王位。而影片貫徹始終的基調,表面上是理性的選擇與真實感情之間的矛盾,實則是王權與封建貴族勢力之爭,是先進的、民主開明的制度與落後的、封建頑固守舊的思想之間的矛盾。亨利最後死於狂熱天主教分子的刀刃下,告訴了觀眾一個政治遊戲規則:即使高高在上的權力掌控者實施了一切正確、有效、為國家為民眾乃至推進位度上的改革,即使毫無疑問他是一位英明的領導者,仍敵不過根深蒂固的舊制度上的多數派上層勢力。一位帶來新制度的領導者若然被一群屬於舊制度下產物的臣民所包圍,絕大多數的結局仍然是如電影所述。電影沒有表達過多的王權與貴族矛盾之爭,文藝復興及其後的資產階級革命的反對封建專制及宗教神學亦並非本片所要反映主旨,但仍通過亨利一場又一場政治鬥爭和殘酷戰鬥、一段又一段真愛與政治婚姻,刻畫出人們渴望衝破舊時代束縛、嚮往自由和尊重人權的理想。或者亨利四世之孫路易十四的文治武功遠遠蓋過其祖父,法國亦在其治下真正成為歐陸霸主,然法國人民自己明白,真正為日後子孫人民造福的是源於那個喜歡與勞苦民眾同袍同仇的納瓦拉亨利。歷史片總是在看似平淡和流水帳式的劇本中帶給歷史迷一片思考的空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