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驚聲尖叫4--Scream 4

惊声尖叫/夺命狂呼/尖叫

6.2 / 171,586人    111分鐘

導演: 威斯克瑞文
編劇: 凱文威廉森
演員: 大衛阿奎特 妮芙坎貝兒 克特妮考克斯 安娜派昆 艾瑪羅伯茲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yokohama

2011-08-09 01:53:52

這次你猜中兇手是誰們了嗎?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看《驚聲尖叫》系列,第一遍的經歷一定都是最珍貴的,因為除了驚悚,你還毫無疑問地在猜測兇手是誰的過程中煎熬——雖然隨著抗擊打能力的提高,觀眾已經很難被驚悚到了。對於大多數觀眾而言,看一遍電影基本也就夠了,除非你跟我一樣是個「臉盲」,對於同樣是金髮碧眼,中等身材,穿著彩色吊帶,聲音甜蜜的白人蘿莉new faces完全不能辨別,以致於哪個姑娘被殺了,還總後知後覺,覺得誰被殺了都一樣。若如此,那我們都需要看第二遍,去辨認一下那幾位不幸的妙齡受害者都是誰誰誰。

對於《驚聲尖叫》愛好者來說,電影套路似乎已經銘記於心:變聲電話、面具、兩個殺手 ( 一個主要殺手 + 一個心智不成熟的打醬油殺人犯)、派對、驚悚電影知識科普、殺手的不停跌倒、倒霉蛋Dewey的被擊暈、殺手殺其他人時候的爽快無比和殺Sidney時的廢話連篇、殺手最後時刻的迴光返照。So,你真的不指望有什麼suprise了,甚至你都能猜到殺手此時是在前門還是在後門。

不得不提的是《驚聲尖叫4》還有多多少少值得褒揚的。

首先,是開頭的「movie of the movie」的模式。這種手法在第二部和第三部中都曾經用過,"Stab"就是以"Scream"為藍本的改編,演員在一部電影中演與此相關的另一部電影,有沒有《全面啟動》夢的第N層和第N+1層地味道?所以相對於觀眾的驚悚程度,可能在片場中,對於演員的驚嚇程度更高——你不知道那個戴面具的人是不是自己的對手戲演員,你也不知道ta這一刀下去是會故意捅偏還是正中下懷。而在《4》中,當第一場景出現的時候,你我都不會當真,因為太熟悉了,肯定是電影。女孩被幹掉後,切換到正在看"Stab"的兩個女孩,你我基本應該做好準備,好戲快開始了。沒錯,不過兩分鐘,其中一個女孩竟然捅了另一個同伴,原因竟然是廢話太多。(我草,這還是第一次兇手沒戴面具就出現了。)我們還等著情節發展,結果又來畫中畫,算是導演告訴我,「你被耍了,這丫不是真正的兇手」。接著出現片名「Scream」,告訴我們,醒醒,真的情節來了。

其次,就是導演/編劇無時無刻地不在向驚悚電影和《驚聲尖叫》本身致敬。「What's you favourite scary movie?」這一貫穿《驚聲尖叫》系列始終的主題依然在延續,對於驚悚電影的普及依然在繼續。我必須承認,我是在看了《驚聲尖叫》第一部後才知道Michael, Jason, Freddy這些個不死傳奇——竟然紛紛拍續集拍了那麼多,才去看了《月光光心慌慌》,發現根本沒那麼恐怖。一方面是向這些驚悚電影致敬,另一方面也是在進行驚悚電影要素普及。經過導演的自我解構之後,我們忽然發現自己的驚悚片預見能力陡然增強。當然,這有個壞處,就是觀眾漸漸不容易被嚇到了。

第三、殺手的無厘頭程度。從《月光光心慌慌》開始,我知道殺人狂殺人根本不需要動機,如果硬要一個理由的話,導演會在最後告訴你,殺人狂是個變態,就把一切疑問都解決了。結果驚悚電影真的就只剩下了驚悚,完全可以不顧邏輯,觀眾也自然會有種被低估智商的挫敗感。《驚聲尖叫》系列挺照顧觀眾的,最後揭曉謎底的時候都會安排一個殺人動機,讓整個故事圓得起來。這次的殺人動機竟然是public fame。我草,怪不得我之前根本猜不到兇手是哪位,這也太他媽離譜了。有人竟然為了出名連老媽都能幹掉,你不知道艷照門、鳳姐、郭美美嗎?犯得著嗎。不過起碼導演硬憋出個殺人動機,而且也沒讓你猜到兇手是誰,就算導演贏了吧。我真想恨恨地說:「導演,你耍流氓。好歹跟人家柯南學學嘛。東方人殺人起碼動機成熟,怎麼西方那麼多心理變態!!!」

第四,就是原班人馬的出演。雖然在前三部里原班人馬被殺得差不多了,就剩Sidney, Dewey, Gale堅挺著。但老戲骨湊在一起還是挺不容易地。聽說Dewey和Gale在現實生活中鬧分居,sigh,祝福你們吧,能湊活就湊活過吧。Monica,你總不至於去跟Chandler過吧。不過十多年了,看到老面孔還是心生感慨,《驚聲尖叫》系列的這感覺可能跟《哈利波特》也差不離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