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猩球崛起--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

猩球崛起/猿族崛起/猿人争霸战猩凶革命(港)

7.6 / 558,126人    105分鐘

導演: 魯柏華爾特
演員: 詹姆斯法蘭科 芙瑞達蘋托 安迪席克斯 布萊恩考克斯 湯姆費頓 約翰李斯高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方聿南

2011-08-09 03:00:47

不是我不明白,是猿猴進化太快


老版的《人猿星球》系列共為五部曲,分別是
  
《人猿星球(Planet of the Apes)》(1968)
《失陷猩球(Beneath the Planet of the Apes)》(1970)
《逃離猩球(Escape from the Planet of the Apes)》(1971)
《征服猩球(Conquest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1972)
《決戰猩球(Battle for the Planet of the Apes)》(1973)
  
本片翻拍自五部曲的第四部《征服猩球》,故事架構大致相同,都是一頭名為「凱撒」的聰明猿猴策劃並領導了對人類的反撲,使猿猴成為地球的統治者。但這個翻拍版並非簡單的照搬,對比新舊兩版,能發現不少值得玩味的有趣細節。
  
最明顯的是標題的差異,新版更名為《猿族崛起(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熟悉新世紀科幻片的觀眾一定對以「崛起」(rise of)做標題印象深刻,好萊塢的製片大佬們為了表現電影主角的強勢,不厭其煩的令他們在螢幕上氣魄驚人的「崛起」:《終結者3:機器的崛起》,《神奇四俠2:銀影俠的崛起》,《特種部隊:眼鏡蛇的崛起》,《蝙蝠俠前傳3:黑暗騎士崛起》……而這次猿猴們搭上這股「崛起」風潮,自有一種看齊上述科幻大片的野心,顯得胸有成竹,令人聞之便生大片品相。而老版的《征服猩球(Conquest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相比之下實在拙劣,征服?誰征服了誰?沒有說清。一瞥之下,還以為是猿猴統治的「猩星」被征服了呢,與原意南轅北轍。
  
《征服猩球》有一個十分怪異的社會背景:1983年(考慮到拍攝年代,這已經是科幻了),極權主義統治下的美國屠殺了所有的貓狗,猿猴成為了人類的寵物和奴隸,人類的殘暴激起了猿猴的不滿,於1991年,在智慧超群的「凱撒」領導下起義。而《猿族崛起》的社會背景十分寫實,影片不摻雜任何具有明顯幻想意味的元素,對醫療試驗機構和設備的描繪十分平實,刻意淡化本片作為科幻片的本質。
  
從老版影片拍攝的政治環境和世界格局入手,自然可以解釋片中營造一個獨裁主義未來的原因,但不論如何,類似的主題在今天已經不適用。環境保護,動物保護則成為當今大眾愈發關心的話題(看看《家園》和《海豚灣》的超高評價吧),所以新版將重心轉移到此類議題上,是引發觀眾移情的一記妙招。如果說老版是以充滿恐懼和獵奇的未來作為噱頭,那新版就是以大眾道德的價值觀勝利來招攬觀眾,以疾風驟雨式的進攻,來瓦解一切挑戰人類良心底線的邪惡勢力,即使這些邪惡勢力是我們的同類,觀眾一樣拍手稱快。同樣是科幻,新版更「硬」,更有信服力,也更令人在感情上投入。
  
對於「凱撒」的描繪在兩版中有巨大的不同,《征服猩球》的凱撒是來自未來核爆輻射後進化的種族,天賦異稟,生來就具有超越同族甚至人類的智慧,它一直大隱隱於市,甘做人類寵物,直到目睹人類暴行,才忍無可忍揭竿而起。而《猿族崛起》不認同這種機率小的驚人的基因突變,代之以禍起蕭牆的宿命論:人類為了研究藥物不惜用猿猴做實驗,結果藥物使猿猴智商突飛猛進,使人類自食惡果。
  
這樣看來,又是新版勝出一大截。70年代時,基因工程、細胞再生等醫學概念尚是想像,編導要在這上面做文章純屬自討苦吃,難編不說,即使編出來,當時對此毫無了解的觀眾也會嗤之以鼻,只能求助於時空輪迴,飛船迫降;而如今高度發達的醫學和資訊暢通的網際網路,早已使觀眾對此毫不陌生,科技設定能比原版更自圓其說,也可以得到觀眾理解,儘管稍微一認真,這仍是滿足劇情需要的「偽科學」。再者,同樣是詮釋因果報應,原版中因人類殘暴而引發猿猴暴動,實在難以令人信服,而新版的動物實驗則是合理的多的契機,畢竟在我們目之所及的世界,虐待奴隸現象幾乎絕跡,拿動物做實驗卻是科學界大量存在的事實。
  
兩版最關鍵的差異在於結尾的高潮。《征服猩球》中的「凱撒」振臂一呼,眾猿猴跟隨,與荷槍實彈的軍警展開搏鬥,一番古惑仔式的街頭火併之後,軍警被盡數殲滅,猿猴勝利,至於後續人類如何自取滅亡,猿猴如何逐漸統治地球,則幾乎全無交代,只在續集中有浮光掠影的提及。《猿族崛起》則玩了一個宣傳上的小花樣:在預告片中大肆渲染猿猴與警車和直升機的戰鬥,令人誤以為只是將老版照搬並做了場面升級,但實際在劇情中,這場人猿大戰的戰略意義甚低,只是猿猴們「回家」的抗爭,隨即又在結尾簡短交代了人類最終敗亡的原因:實驗室中的有毒物質擴散。
  
這大概是新版最進步的地方,因為它真正闡明了人類為何會在這場實力懸殊的交戰中失敗,最終淪為猿猴的寵物和奴隸。而不是像老版一樣,不看續集,或者不注意續集中的細微回溯,觀眾,尤其是經受過《獨立日》《變形金剛》等片洗禮的觀眾便很容易陷入這樣的錯覺:猿猴是靠拳腳和冷兵器戰勝了人類文明,進而質疑:武力可以輕易摧毀城市的外星人和機器人,難道竟比不上一群手無寸鐵的猿猴?有誠意的翻拍片,一定會致力於修復原版中的重大不足,在這一點上,新版確實做的出色,該解釋的全部清晰明了。

而「全球中毒」的安排,也比老版中瘋子、核戰引發混亂和衰亡來的高明。後者明顯受到時代格局的影響,旨在反映當時的一種恐慌心理,但因與猿猴之崛起並沒有必然聯繫而顯得拼湊(獨裁社會就一定引發核戰爭?)。前者卻給人偶然中的必然之感,故事源於藥物實驗,終於藥物實驗,一個完美的首尾呼應,令人唏噓。

新版中的猿猴,雖然在發達的電影特技下有了更靈活的動作和更強的戰鬥力,但它們征服世界所需的努力卻明顯少得多——人類自己研製的藥物替它們搞定了大部份工作。相隔40年,再次在螢幕上起義的猿猴們更有頭腦和戰略規劃,效率更高,以更小的肢體衝突換取了更迅速的勝利,它們的進化速度令人吃驚。隱隱擔憂,也許下一次我們看到類似的場面,不會是在影院中了,阿們。

文/方聿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