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鋼的琴--The Piano in a Factory

钢的琴/ThePianoinaFactory

7.4 / 1,572人    119分鐘 | 105分鐘

導演: 張猛
編劇: 張猛
演員: 王千源 秦海璐 張申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wing

2011-08-12 21:00:13

一部浪漫的現實主義電影


      由於學的是漢語言文學,所以對浪漫主義現實主義這些主義特別熟悉,也因此才特別在這方面加以注意。
 《鋼的琴》是一部現實主義的電影。破敗的廠房,生鏽的機器,灰色的天空,以及煙囪、大鐵門、掛斗子(三輪摩托)、油漬麻花的制服、戴著眼鏡的工程師,這一系列的意象都是1990年代中後期東北的典型代表。對於這些,從這些廢墟中成長起來的我再熟悉不過。當年由於體制的轉變,東北的大型國企包袱重、產品單一,倒閉破產成了必然。可以想見,背著退休職工的退休金、企業職工醫療費用、甚至職工子女的中小學教育都要負責的國企怎麼可能跟輕裝上陣,擁有國家政策支持的南方沿海地區的民企競爭。於是就出現了影片中那一幕幕「自然」的場景:高校畢業的教授級老工程師有技術無處使,只能待業;國企的職工樸實、忠誠、樂觀、幽默,卻生活困苦,掙紮著求生;為了生存他們不擇手段,賣假藥、背棄原配、收贓銷贓、傳銷甚至信仰會「意念」的張寶勝,都是他們奔向幸福的途徑。然而幸福遲遲不來,痛苦卻不邀而至。這一切,構成了《鋼的琴》的時代背景。
    然而就是這些傻大黑粗的東北企業及企業職工,卻靠著一本俄國小書,靠著父愛,靠著哥們間的義氣造成了一架純鋼的鋼琴,這結局無疑是充滿了浪漫氣息的。鋼的琴音效差是不必多談的,但其中滲透出來父女之愛、男女之愛、兄弟之情則是遠比琴更加生動感人的「情」。於現實主義之基造就浪漫主義之情,是《鋼的琴》最大的成功。
    看過該影片,才發現中國電影並不是無藥可救,才知道中國電影人也不全是在YY。相比與動輒上億大成本古裝戲,以及眾星羅列的主旋律,《鋼的琴》的導演編劇更懂得什麼才是真正的好電影。有了參照物,我才終於明白,主旋律的不著邊際的讚揚,大成本古裝戲背後或多或少的權力背景,你們才真正是毛主席所說的「革命的浪漫主義」。而《鋼的琴》只是一部比你們好得多的電影,僅此而已。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