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鋼的琴--The Piano in a Factory

钢的琴/ThePianoinaFactory

7.4 / 1,572人    119分鐘 | 105分鐘

導演: 張猛
編劇: 張猛
演員: 王千源 秦海璐 張申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ofia->Ist.

2011-08-13 00:55:51

重享一瞬往日的榮光,然後用一輩子去回憶它


最近看書和電影都會情不自禁地想到我爸,看這部《鋼的琴》時,除了我爸對音樂一竅不通而且他也不用跟我媽爭對我的撫養權,:P 其他的一切一直不停地讓我想到他、想念他。


這個電影當然有談到父女之愛。陳桂林和妻子離婚時對女兒小元的撫養權爭論不休。女兒在學鋼琴,但陳桂林買不起,他先是靈機一動給孩子手做了個假鋼琴-把木板打磨平滑再用墨水精心地畫上鍵盤,後方則堆上一排書本仿造成鋼琴琴身。小元懷疑地問「爸爸這個鋼琴能出聲嗎」,陳桂林特別肯定地回答「可以」然後坐下把手放在鍵盤上,嘴裡哼哼起《致愛麗絲》的音調。這個場面雖然溫情,但還不至於讓我流淚,但我特別理解父親當時自我陶醉的模樣:當現實和理想背道而馳相差過於迥異的時候,誰都需要那麼一瞬間的麻醉,沉入夢鄉,最好有心愛的人陪著,我們假裝成所有想要的東西都已經得到,我們假裝成在享受這一瞬間的美妙滋味。你管它叫自欺欺人,還是不切實際呢,那個沉醉在幸福裡的人此時是一個浪漫主義詩人。他心裡充滿美好的情懷,他有時犯傻有時幼稚,但這樣的人往往敢愛敢恨,也願意付出愛。這種特質和年紀絲毫沒有關係,和是不是會彈琴、會背詩也沒有必然聯繫,他們可能距離真正的所謂藝術一直還遙遠,但他們心里長存著韻律和詩意,會做出和藝術一樣撫慰人心的柔軟、甚至偉大的事。

後來這對離異夫妻的爭執點落到誰給孩子買鋼琴孩子就跟誰。陳桂林絞盡腦汁,他籌錢買鋼琴告敗,偷鋼琴又沒有得逞,一個人垂頭喪氣又惱火得要命,氣得把那台 「鋼琴」都推翻了。女兒小元這時又有點「不識時務」地說起媽媽給自己買了很多東西的話,一個衝動下他就把女兒轟出屋子了。我記得之後那個鏡頭是矮矮的,就和小元差不多高。小元抱著父親硬塞給她的書包和衣服,沒有哭也沒有叫,就安靜地走回來,站在那裡,什麼都沒說,又像什麼都明白。這也算是一個弱弱的淚點吧,不過我也沒哭,但我覺得之後陳桂林看似瘋狂無厘頭的「造琴」舉動如此就順理成章了。他對女兒的愛自然是無私,不求回報的,但在盡一個父親「本分」之上,什麼能滿足女兒的願望,什麼能「對得起」女兒這一個回頭,什麼是旁人選擇不給我也要給的,世上一切因此無不可為之事,這一點,我認為父親和父親還是有區別的。於是對於造琴的動機和原因,除了必須是一個「詩意」的人,又加上一條:對孩子不僅有愛,更有濃重的責任感,使命感。

為了造琴召集人馬的過程讓我想到《十一羅漢》,那時布拉德皮特面容姣好、風頭正盛,執行任務的隊伍各色人物俱全,精采紛呈。我尤其深愛最後一個噴泉前曲終人散的鏡頭。《鋼的琴》當然不是一個戲路,但哪怕只是這麼一段的「似曾相識」,對於推進情節和調節氣氛是很有利的。那種捋起袖子即將放手大幹一場「撈一大票」的感受是一樣的,BGM的前蘇聯樂曲也推波助瀾,讓人激動。這一票在國有改制前還是「社會菁英」的工人階級代表們,在高歌豪邁的計劃里一改之前交代過的面孔模糊、定位灰暗的小人物-被追債的賭徒、「妻管嚴」的殺豬屠夫、疑似「進去過」的撬鎖好手、遊手好閒放不下面子的二姐夫、承包廢舊鋼廠的黑社會頭目。他們再一次回到了從前當回「工友」,在一個廢棄的大廠子裡重拾青春歲月裡學會的技能,做自己真正擅長但現實社會已經再無需要也果斷拋棄的事。

實際上和冷靜悲觀的觀眾想法一樣,整個計劃實施過程里有黑有白,有喜有悲。現實生活並沒有因為他們從事了一件「浪漫」的事就放過每一個人,時代的巨變給每個人造成的猝不及防和人生失控早已發生,這根本不是那種《十一羅漢》或者《玩命關頭5》的故事:你拿出看家本領,再加上一點好運氣,做完一個任務就立刻發家致富夢想達成。一個不是那麼2的人就能看出,如秦海璐扮演的一直跟著陳桂林的歌手,她對他說:「這事兒就算成了也不能讓小元回到你身邊」。我想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明白這一點,明白這可能是件「無意義」的事。就像已經分崩離析的廠子裡遺留下的兩個大煙囪,它們對於目前的時代已經無用、無意義了,但為什麼工人們還會發起倡議想辦法保留它們,陳桂林的父親老態龍鍾走不動路也喜歡長久地坐在煙囪下面,還有那個退休了的幫他們畫鋼琴圖紙的工程師,一直琢磨怎麼改造煙囪並為此召集大家作那麼慷慨的演講。



我時不時地在看電影時想到我爸。

我想到我爸一喝高就反覆給我講述他在大連鋼廠留下的輝煌歲月:最年輕的工人、帶著年紀比自己大的工人出最多的活兒、最早漲工資。是的,和影片裡一樣,他現在還保留著發舊的獎狀和獎章,彷彿那就是他一生最好的榮光。

我想到我爸的那些「工友」們,我記得最讓我遺憾的就是就算他和他們還那麼好,他們的孩子卻都是女兒,我連一個可以「青梅竹馬」的對象都沒有。是的,當影片裡這一票人一起吃火鍋喝啤酒,只有一個人出事就會集體出動時,我清晰地見到了我認識的我爸的工友們:宋大大,我爸說什麼他都溫和地笑只有他不會被我爸的硬脾氣嚇倒;於大大,一和老婆吵架就會拎著各種吃的來我家,他最拿手的是熏鮁魚;劉大大,總是油光滿面的,他在我結婚時負責管理車隊。。是的,和影片裡一樣,爺爺的喪事也是在工友們的幫忙下我爸才熬過來的。

我想到我爸親手做的我的書桌、我的書架,他監工跟過我們家所有親戚的新家裝修。是的,和影片裡做木匠的二姐夫一樣,我爸幹活的時候就會把煙別在耳朵後面,不耽誤幹活,也不耽誤抽。

我想到我爸很久後才認識到原來「知識」才是時代所需,但他自己已經錯過了最好的年華,因此他不停督促我讀書、讓我多交良師益友、讓我多和留過洋的姥爺聊天。是的,陳桂林自言自語說:我爸曾希望我能像桂林山水甲天下,但我沒做到,夾生了,我得讓我女兒好。

我爸總是因為我人生里每個不盡如意的選擇而自責、嘆氣,說我毅力不足沒有人生目標都錯在他。在他心裡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孩子出生了都是好的都是無暇的,父母不能光養,也要對成長負所有的責任。。是的,陳桂林熬夜纏毛線、給小元織毛褲的時候,我也像是回到過去:我爸和我媽為了多賺錢也買過毛衣機,在我還很小的時候,每天下班一起纏毛線照著雜誌上的圖樣織毛衣毛褲,再去市場賣錢。為了讓我學彈電子琴,我爸在92年托出差廣州的二大愣是帶回了3千塊的琴,我媽則每週兩次在夜裡拎著琴陪我走半小時的路去一個親戚家學。學琴的經歷讓我跨校區讀了最好的初中,然後上了最好的高中。



影片結束時我一點都不想離開沙發,坐在黑暗裡聽著片尾的鋼琴曲,然後我就哭了。就好像每次我和我爸因意見不合發生爭吵,我爭執不過又氣急敗壞又罵自己不爭氣的那種哭法。這麼哭雖然既顯得幼稚又毫無用處,但半夜11點鐘我沒法給他打電話,這麼哭了,彷彿他就能出現在我身邊似的。FD說陳桂林剛出場時那個扮相和神色他就覺得像極了周老爺,還有那個做事情衝動又雷鳴閃電的架勢也像。我停止不了哭泣,但還是抽抽涕涕地說:我爸可能對這個片兒不感興趣,可能他看了也會覺得稀里糊塗看不懂,但是,這個片兒說的就是他的事兒,一點兒沒錯。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