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鋼的琴--The Piano in a Factory

钢的琴/ThePianoinaFactory

7.4 / 1,572人    119分鐘 | 105分鐘

導演: 張猛
編劇: 張猛
演員: 王千源 秦海璐 張申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jdxyw

2011-08-13 06:41:19

現實中國的另類表述


我很後悔,沒有在這部電影檔期的時候為中國電影事業貢獻幾十塊錢,在《建黨偉業》和《變形金剛》的逼迫下,這部片早早的就讓位與暑期檔的各個大片,只能偶爾在某天的某個時段在某個電影院出來露個臉。而這部優秀的少有的文藝片,就只能綻放在人們的口耳相傳中。

套娃,俄語原版文獻,留學蘇聯的老工程師,耳熟能詳的《三套車》,高大的蘇式建築,破敗的廠房,空曠的車間,林立的煙囪,不時穿越廠區的火車,混雜的廠區與生活區,交錯的鐵路,斑駁的大門,一群將一輩子獻給了廠子的工人。這一串的符號,描繪了一個最好的時代,一個最壞的時代,一個曾經揮汗如雨,人聲鼎沸,前程似錦的時代,一個人心惶惶,迷茫無助,不知所措的時代。這是現實的中國,一個讓許多東北產業工人,讓許多成長在東北工業重鎮的孩子浮想聯翩,追憶往事的場景。

一個下崗了的自建小樂隊的離異中年男人,為了爭奪女兒的撫養權,聚集了一群平時看起來默默無聞但卻身懷絕技的兄弟,他要造一架鋼琴,一架鋼做的鋼琴。一輩子未婚的老工程師畫出了鋼琴的圖紙,殺豬的變成了焊工,似乎黑社會頭子的季哥是個合格的鑄模工人,曾經的撬鎖的快手變成了一流的鉗工,平時老實巴交的二姐夫成為了木工,這群迷茫憂傷的中年工人,在為了一個美好的童話而努力著。也許他們只是在消磨時間,也許他們只是為了一天25塊錢,也許他們只是為了幫曾經的同事一個忙,也許他們只是哥們情誼,他們就像片末的兩個煙囪,在老工程師口中,看起來是什麼就是什麼。只不過,這兩根煙抽最後在這些視廠為家的人們的眼中轟然倒塌,就像《天堂電影院》中的那個電影院,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而另外一個新的時代卻還遙遙無期。

片子的一切都很冷清,葬禮很冷清,學校很冷清,促銷的商場很冷清,街道很冷清,職工宿舍很冷清,電影院很冷清,廠區很冷清,用片中的人物的話就是,「出去闖世界」,一個時代就這樣總結,這些把青春獻給國家的千萬產業工人就這樣被國家輕易的拋棄,除了大家為了煙囪的事情而聚集在一起,這是曾經「工廠的主人翁」對時代的一種對抗,是對過去輝煌日子的孜孜眷戀。這是現實中國的文藝化描述,用充滿童話式的荒誕對抗著現實的無奈,在王兵的紀錄片《鐵西區》中,一切都更現實,更墮落,更無辜,更渺茫。

陳桂林和小菊在空曠的大地上,背後是煙囪林立的廠區,他們談論在離婚,談論著女兒的教育,談論著女兒出生時的重量,一切硬邦邦的鋼的廠子,在現實的撞擊下,被消解的無影無形,一切的一切在現實面前都沉重的抬不起腿來。陳桂林和淑嫻的歌舞表演,在堆滿雜物,落滿灰塵的車間裡,顯的是那麼的不合時宜。就像紀錄片中的那些百無聊賴的工人,在盛世中國的紅色陰影下是那麼的刺眼。

片中的東北廠子,我沒有經歷過,但是我經歷一個似曾相識的場景,只是後果沒有那麼不堪。小時候住的鎮上,有一個水泥廠,這個廠子養活了整個城,甚至是半個城市,儘管這個廠子的幾個巨大煙囪日夜吐著黑色的廢氣。這個廠子有著自己的一個生活區,生活區有著廠子自己的電影院,菜場,公園,超市,浴室,醫院,學校,就像一個微型的小城市。小時候,常常會到這個生活區玩,相比於這個鎮上的其他地方,這裡更整潔,更時髦,更先進。每當上下班的時候,數千人組成的自行車車流,能夠將道路堵塞十幾分鐘。曾經,在這個廠子工作是一個讓人羨慕的工作,鎮上的許多人,多多少少都與這個廠子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這幾年,廠子被賣給了私人,許多工人被買斷了工齡,給一筆錢打發了。最近,我再次去了一趟這個大概快七八年沒踏足過的生活區,一切依舊,只是牆變的更斑駁了,雜草更為茂盛,曾經讓人艷羨的地方早已失去了光鮮的光環。
http://www.jdxyw.com/?p=1686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