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鋼的琴--The Piano in a Factory

钢的琴/ThePianoinaFactory

7.4 / 1,460人    119分鐘 | 105分鐘

導演: 張猛
編劇: 張猛
演員: 王千源 秦海璐 張申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走走

2011-08-14 08:40:20

我要在那生活之上


配樂太滿,銜接不自然,剪輯混亂....固然,我可以羅列一堆問題,誰都可以。但是《鋼的琴》在這重重問題之下,仍然透著大氣、沉著的質感。這是我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它是一部在路上的電影。它讓我們看到中國的電影還有一種不同的風格可以去嘗試。假以時日,它便可以到達頂峰。
    
 在《城市畫報》的一篇採訪中,張猛稱「賈樟柯是偶像」。一樣是表現小人物,小城鎮,一群被時代遺忘的人,但是《鋼的琴》並不悲傷。賈樟柯的風格是更接近現實主義的。樸實。樸實的背後攜帶著全部是乾貨的思考。《小武》、《站台》、《三峽好人》甚至是最近的《海上傳奇》,都很真實,但也正因為它們的真實,它們讓觀眾感覺到生活的沉重,命運的不如意。張猛的電影卻透著一股勁頭。無論是《耳朵大有福》裡的王抗美,還是《鋼的琴》裡的陳桂林,縱然生活不如意,但在他們的身上,我感受到一個生活者的力量。這種力量不是表現在口號或蠻力,而是滲透在他們的生活片段里。就比如王抗美在橘黃的路燈下唱小曲,陳桂林用紙糊鋼琴,淑賢要忙裡偷閒搞劈腿。他們在自己日復一日的生活中,並不想到「我不放鬆,我不被打垮」,而是一種自然的力量,是本能。但是很不幸地,有很多很多人,已經失去了這種本能。當越來越多的人說自己抑鬱,越來越多的人說什麼都沒意思。王抗美和陳桂林卻仍然在揮斥方遒地生活著。
  我前幾天看渡邊淳一的《幸福達人》,書本身就是一本勵志書,心靈雞湯類的,內容不看諸位也大概猜得到。但是其中有幾句話很好,大意是這樣:我們的身體有60萬億個細胞,它們要活著,並且通過它們的活著,供養我們每日的活動。在你想著要自殺,在你想著沒意思的時候,你的腎臟,你的心肺,你身體的每一個細胞,仍然在不斷地把血液輸送到全身的每一個神經末梢,晝夜不息。我無法解釋它們為何是如此構造,又為何要如此一刻不停地工作。但是生命的力量就蘊含在這些不可言說的東西之中。《鋼的琴》讓我看到人身上的力量。在一切的艱難,或者在一切的命運面前,人敢於藐視。
    
 不信,你再想想陳桂林。他第一個浮現在你腦子裡的是什麼表情。肯定不是小武的混不吝和無奈,而是微笑或者專注。陳桂林身上有一種瀟灑。一旦失去了就很難再得到的那種瀟灑。
    
 我是那種只要得空兒,就會往電影院跑的人。朋友批評我說,院線片都那麼爛,你還老去貢獻票房,那不傻嗎?我也知道。也記得在考試的間隙,實習的空檔,論文的壓榨中擠出那奢侈的時間跑電影院,而看完《戀愛通告》、《午夜心跳》...之後的心情。但是我仍然戒不掉這個習慣。而每次去電影院都是屁顛屁顛極為興奮的。其實我心底里喜歡自己這樣。因為就像陳桂林,我們並不知道生活會回報給你什麼,但是打不垮,壓不倒的傻樂是非常寶貴的。
 《鋼的琴》並不是一部讓人哭的電影。而是一部給人力量的電影。一部電影的剪輯是否流暢,燈光是否考究,分鏡是否合理....這些技術上的因素固然重要,或者說是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它能帶給普通的觀眾,如你我,一些影響。
    
 《鋼的琴》之於張猛,就像是《影迷》之於基耶斯洛夫斯基,《小畢的故事》基於侯孝賢,《太陽照常升起》之於姜文...任何一部才華展露但並未到達巔峰的作品和它的主人...其實,這種將到未到的狀態自有它的魅力。就像是你與愛人親熱時分,高潮之後是空虛,但當你感覺到高潮將至的時候,是最欲罷不能的時候。所以幾乎可以肯定,張猛如果有下一部作品,大家都會非常期待和關注。因為你知道,這是一個有可能給你高潮的導演。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