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阿基拉--Akira

阿基拉/光明战士阿基拉/亚基拉

8 / 204,992人    124分鐘

導演: 大友克洋
編劇: 大友克洋 橋本以蔵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永遠的烏魯德

2011-08-16 08:19:49

轉一些幫助理解阿基拉的影評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網路上搜集了一些影評幫助像LZ這樣看完腦子糊掉的人


什麼是AKIRA(阿基拉)?
AKIRA是日語中「光明」或是「亮」的意思。全片描述人類在戰後重新復甦的希望,人類的文明就是AKIRA。人類創造了文明,文明成為了現代人類的圖騰,然而這高度的文明最終將擺脫人類的控制,將人類推向毀滅。鐵雄這個悲劇式的人物最終還不是無法承受AKIRA肆意擴張的壓力,不僅精神崩潰,而且痛苦地物理自爆。那些被強制實施精神力培訓的畸形的「老人」們告訴我們,文明是何其野蠻。鐵雄,一個偏執的、被社會拋棄、為夥伴所不容的孩子,繼承了AKIRA的力量,這是冥冥中的註定,人類在奴役文明和被文明奴役的選擇中充當著兩面派的角色,玩火者必自焚。
 
 
 

 
《阿基拉》:真實的科幻片
作者:佚名
 
  1988年推出的《阿基拉》是日本動畫大師大友克洋的代表作,也是權威電影刊物《Wired》評選出的影史上最佳20部科幻片中亞洲唯一一部上榜的影片,且是其中的唯一一部動畫片。
 
劇情梗概:公元2019年,東京在經過一場浩劫後,全市立即陷入空前的革命暴動,金田與鐵雄是從小到大的好朋友,而在一次飛車黨追逐拚鬥之中,鐵雄因碰到一個具有超能力的小孩而發生車禍,等到金田一行人前去搭救時,卻親眼目睹鐵雄及超能力小孩都被軍方給帶走了。原來軍方一直在秘密利用人體做腦部實驗,想喚起那沈睡已久並足以毀滅世界的能量---阿基拉(AKIRA),而鐵雄正好成為軍方人體實驗的對象。由於鐵雄的腦部已被改造,成了阿基拉重回地球的替身,阿基拉驚人的能量,即將帶給宇宙前所未有的一場大浩劫。
 
動畫電影《阿基拉》,在動畫迷的心中可說是一部經典之作,與好萊塢的科幻動作片《銀翼殺手》一樣都是屬於「未來式」的電影。兩者的時空背景相同,都是在凌亂混雜的大都市,只不過在導演雷利史考特所營造出來的的未來世界是佈滿著濕冷、絕望與墮落。日本導演大友克洋卻用五光十色的精緻光影,來建構出「無政府狀態的生命活力」,但影片的內容卻又同樣是毀滅、暴力;各式的搶戰、飛車撞裂、爆炸都是那樣的真實。大友克洋監督並導演的這部作品秉承了他一貫的風格,社會動盪不堪、人類沒有生存的希望,世界需要拯救,影片中穿插的更多的是對人類心理、對整個社會的深層次思考。據資料顯示說說在2002年美國權威電影刊物《Wired 》評選的影史上20部最佳科幻作品中,亞洲唯一一部上榜影片,而且也是唯一一部動畫片便是這部《阿基拉》。影片裡2019年的日本似乎是1959年日本的翻版,隨處可以感受到一種動盪與不安,在這種不安之中,展現了大友對於人類心理與整個社會的深層次思考。影片最後仍是以毀滅結束,這也暗合了日本人的生命觀,即在毀滅之後重生。
 
 


 
用摧毀世界來盡情諷刺
作者:tangbohu2000【鐵心男】
 
  宮崎俊說:「……一個異能少年站立在東京廢墟之上,人人都會說這是大友克洋」,或許正因大友克洋(Katsuhiro Otomo)個人的毀滅感過於強烈,手塚治蟲的遺作《大都會》也要請來大友來重新擔任編劇。沒有辦法,東京廢墟上的少年,無論人或機器,都要由大友克洋來掌控發展。
 
  大概是紙上畫圖終究比組織上萬群眾演員容易,或者要比說服製片人拿出幾千萬特效費用實效,在我個人有限記憶中,東京乃至整個日本已經被大友克洋一個人前後滅掉了三次,而這數字已經成為號稱狂虐的日本導演團難以企及的神聖高度。
 
  你叫詹姆斯·卡邁隆怎能不崇拜大友呢,一個Titanic最多也就消滅掉上千條人命,而大友克洋輕描淡抹畫一部《Akira》東京就能被滅掉兩次,尤其邪惡的是,大友居然憑藉他多次毀滅東京的經驗獲得多次大賞。
 
  在《Akira》開篇的1988年7月16日,Akira將東京整個化為瓦礫,隨著故事發展,31年後的2019年,一個名叫testu的暴走小子因為和復活的Akira能量大戰一場,順道又把東京「核爆」了一次,如果再加上《最臭武器》中全日本的淪陷,大友克洋的極端主義可見一斑,生命在於他只是一項戲劇衝突的調味品,他會主動使用極端手段來反映現實諷刺主題。
 
  我個人一向並不看好單純、無序的暴力,他們往往來自無名,然後回歸空落,導演帶給觀眾的除了生理不適之外就剩譁眾取寵的罵名,然而類似的鄙薄絕不適用於大友克洋,因為前者對於暴力的使用更證實了大友對於弱者的判定——弱者對於暴力的濫用程度只能從反面證明了自己精神上的嚴重不舉,就像是西門慶才會偏愛藥具。
 
  在大友克洋心目中,受迫害者毋寧被說成是心志軟弱者,他們一旦掌握了極端力量即是噩夢的開端,他從不相信弱小者的快速成長能夠自動導向正確方向,因為那些人往往從未嘗試過抒發慾望。當被政府當作試驗用品的少年Tetsu飛入宇宙炸毀宇宙飛船,並且進而毀滅整座城市,觀眾不能不對大友的膽大妄為表示崇敬,濫用的暴力反過來必將作用於施者自身,大友克洋從來都是用暴力來控訴暴力本身。
 
  大友的人物線條和背景描述往往現實、具體,一如他描繪飛車鏡頭時,車後拖長的流彩光暈,而如此的真實畫面愈發彰顯出的正是他諷刺題材的尖刻、犀利。
 
  大友克洋也從不相信腐敗政體和所謂「人民的正義」,《Akira》中最最諷刺的一幕就是看似「勇士」的反叛者阿宇被支持他的政客槍擊,阿宇絕望中支撐起破碎的身體走向光明的街道然後頹然倒下,不能瞑目的眼前是一列列遊行而去的人群。
 
  與被利用者相比,所謂「人民」則是盲目的代名詞,他們跟隨在Tetsu身後為城市中最恐怖的力量搖旗吶喊,僅僅為了讓前者能夠代替他們對抗政府,而當恐怖的力量終於降臨,螻蟻般的人群一個個死於非命。
 
  如此茫然的現實中,未來又在哪裡?大友借月子之口說出,未來其實並不只有一條出路,異能者只是要學會如何正確運用能力。大友也試圖在《Akira》中給未來留下尾巴,雖然那個後續仍然蒼白無力。
 
  大友身處在他所面對的社會現實中,並不能對現實提出更多有益建議。他痛恨集權高壓和愚民政策,但是他又同時逃脫不出日式傳統對於鐵腕統治的迷戀,這使得這位漫畫界少有的思想家在借用《大炮之城》控訴法西斯式的窮兵黔武乃至影射「星球大戰」計劃的同時,又會在《Akira》中選擇忠勇的上校充當人民的保護者。
 
  大友克洋就像是後弈空射而出的神箭,孤獨地圍繞著地球轉動,並且妄想擊中目標。他的價值並不能用來架構某種思想體系,而只是利用摧毀世界的暴力來盡情諷刺。
 
 
 
 
阿基拉的風——談談大友克洋的《阿基拉》一些所謂思想性的東西
作者:靡高
 
 東京這個城市,在各個方面已經處於飽和狀態,就像熟透了的果實,裡面會產生種子,接下來的,只要有風,等風把果實吹落地面就可以了,而現在,阿基拉的風就要來臨了……
 
2032年的東京,城市高度繁榮,但管理已經是無政府狀態。國會的福利預算,總理的稅金政策,政府戰後奧林匹克中心的重建遇到了重重阻礙;政府的機動部隊,防暴隊,交通課為了應付反政府武裝疲於奔命,公關安全預算嚴重超支;宗教團體在民間底層煽動群眾,宣揚東京覺醒的時刻即將來臨;反政府武裝,恐怖份子不斷製造恐怖事件;軍隊和科學部門發起的阿基拉社會改革運動遭到了調查委員會的質疑;另一方面,軍隊接手對東京事務的控制,隨著與國會矛盾的加深,隨時會爆發政變危機……
 
這便是大友克洋所刻畫的《阿基拉》的未來社會背景,這與當今世界正在動亂的或者曾經動亂過的國家是何其的相似。特別是影片後部份軍隊發動政變,逮捕和槍殺軟禁政府最高幹部委員會成員,使其與指揮系統隔離,並命令坦克,裝甲車,武裝直升機開進市區,封鎖路段,動用地面部隊和空中部隊對東京進行戒嚴,種種時勢,鮮明地看到東南亞,中亞某些國家武裝叛亂,政府變更的影子。
 
大友克洋與木城雪戶,土朗正宗,庵野秀明被稱為日本以未來世界為作品主題的動漫大師,其中土朗正宗的《攻殼機動隊》,庵野秀明的《新世紀福音戰士》因主題的深刻和思想性而受到廣泛注意。而大友克洋的《阿基拉》更是以當中的泛神思想,神秘論和現代存在主義和科技學說多樣的哲學思辨而使電影達到一個不可逾越的高度。而這個高度是和宮崎峻的《風之谷》,《天空之城》,《幽靈公主》一脈相承的。
 
《阿基拉》因其主題的深刻性和延伸出來的多樣性不僅在日本,更是在西方受到評論界和電影界的推崇,《未來戰士》的導演詹姆斯.卡麥隆就說過,日本動畫有兩位大師令他佩服,一位是押井守,一位便是大友克洋。一般認為,《阿基拉》的一個重要主題就是說人類創造了文明,文明成了現代人類的圖騰,然而高度的文明最終將擺脫人類的控制,把人類推向毀滅。這個主題和後來沃卓斯基的《駭客帝國》是有很大相似之處的。
 
《阿基拉》的成功之處不僅描繪和預言了觸手可及的不久將來的社會現象和走向,更提出了對於人類未來何去何從的理論。那就是未來並不是只朝一個方向前進,我們應該有而且可以選擇不同的未來。達爾文的進化論認為人類是由低等向高等發展,並在最後建立達到物質和精神平衡狀態的烏托邦世界。而在《阿基拉》中,提出了兩個人類發展的道路,一個就是在地球上文明科學的發展,並且在未來有可能或者順其自然地開拓在銀河系的疆土,而這個過程是在和戰爭,落後,黑暗中艱難進行的;而另一個就是隨著人類科學文明的發展,到某一個階段,發生了突變,就像阿基拉一樣,身體的異變擁有了神的力量,人類觸摸到宇宙的真理,構建出新的人類理論體系,並將在最後融合於宇宙的發展進化中。在電影中,前一條路是主人公金田之路,影片表現為他和女朋友留在毀滅後的東京;後一條路,便是另外一位主人公鐵雄之路,在影片中表現為他向宇宙深處飛去,尋覓新的人類伴侶。前一條路所表現出來的主題和很多科幻電影相似,而後一個想法應該是參考了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遊》,只不過在《2001,太空漫遊》人類獲得突變的力量是神秘的「黑石」,而《阿基拉》是第三次世界大戰「核戰爭」而已,而鐵雄就是那個「星孩」。
 
即使人類未來可以有多種選擇的道理,但是,在每條路上,人類都有可能使自己走向毀滅。這是大友克洋在《阿基拉》中提出的更深層次的思考。人類在一生中會發現事物,會創造文明,但是,這些知識來自哪裡呢?大友克洋認為是人類中先天存在的未知的遺傳物質或者說是神的力量。在地球生物進化中,從爬蟲類,魚類,浮游生物,人猿,到空氣和水,宇宙的塵埃,都有著共同的這種物質。也就是說任何人體內都有阿基拉的力量,可是當這個力量覺醒的時候,即使還沒有準備好,那個人還是必須選擇如何使用這個力量。而這個選擇就很有可能造成人類的悲劇。就像鐵雄一樣,幾乎將東京再次毀滅。
 
阿米巴原蟲擁有了人類的力量,它不會像人類那樣建築,只會把附近的食物全部吃光,同樣,人類擁有了神的力量,它沒有神那樣的思維,最終只會帶來人類的毀滅。所以,「不是由我們改變城市,而是由號稱期待阿基拉的人民改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