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魂斷藍橋--Waterloo Bridge

魂断蓝桥/滑铁卢桥/断桥残梦

7.8 / 9,049人    108分鐘

導演: 茂文李洛埃
編劇: Robert E. Sherwood S.N. Behrman
演員: 費雯麗 勞勃泰勒 Lucile Watso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honey&clover

2011-08-16 21:25:59

殘缺的美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昨晚心血來潮地重溫了一遍1940年版由費.雯麗和羅伯特.泰勒主演的《魂斷藍橋》,看完後,心情久久不能平復,直到此刻,似乎還沉浸在影片悲傷的氛圍中,腦中還縈繞著那首電影配樂,終於想要為此寫點什麼。
記得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還在上小學,被爸爸和媽媽拉著走進電影院,散場時,童年的我唯一能感受到的就是影片說不出的悲哀情緒,這種情緒令當時的我印象深刻。時至今日,當我不知道是第幾次看這部電影時,這種感覺愈發揮之不去。
像所有美好的愛情故事的開篇一樣,瑪拉與羅伊在滑鐵盧橋上的邂逅,因為躲避敵機的轟炸在防空洞裡相談甚歡,離別時,瑪拉將自己的守護吉祥符送給了羅伊;羅伊去看瑪拉的芭蕾舞演出;之後的晚餐約會,在蘇格蘭名曲《友誼地久天長》的伴奏下翩翩起舞;羅伊站在雨中等候,瑪拉迫不及待地下樓,快活地奔向他,這是影片中經典的一個境頭,雨中的相擁一吻;接著是羅伊的求婚,可能是由於早期上海電影譯製片廠喬榛的精彩配音,我太喜歡羅伊這段向瑪拉求婚的台詞了。「就這樣定了,知道嗎?這樣肯定了,知道嗎?這樣決定了,知道嗎?去跟我結婚吧,知道嗎?」這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非她不愛非她不娶的毅然堅定的決心表白,令人感動。然後故事從這裡開始走向悲劇的一面,第二天才能在教堂舉行二人的婚禮,瑪拉的眼神中已經有了不祥的預感。。。。。。當晚羅伊由於部隊的提前開拔而離開,在火車站,瑪拉奔跑著匆匆與羅伊不捨地揮手告別。
宿命的悲劇故事在前段浪漫的愛情故事鋪墊下顯得到來地如此殘忍,瑪拉和同為芭蕾舞劇團的好友凱蒂被劇團開除,而成為無業遊民,此時,羅伊的母親來倫敦和瑪拉見面,滿心歡喜的瑪拉在餐廳等待,但是報紙上羅伊陣亡的消息猶如晴天霹靂頓時令瑪拉暈厥,羅伊母親來到時見到的是魂不守舍,頹廢模樣的瑪拉。。。。。。就這樣,由於生活所迫,瑪拉和好友凱蒂不得不淪為妓女。然而命運弄人,在當初送別羅伊的滑鐵盧車站,瑪拉卻偶遇羅伊。當然,羅伊「重生」讓她高興,他們也仍然相愛,但是瑪拉內心充滿矛盾,因為她已再不是當初單純的瑪拉了。羅伊再次向瑪拉求婚,帶她回鄉下羅伊的家,她以為這是一個機會,一個讓她「重生」的機會,過去的都過去了,羅伊又回來了,以後還是會幸福吧。事與願違,自己不忠的事實始終如鯁在喉,她覺得自己再也不配作羅伊的妻子了,自己在羅伊心中再也不是那個完美的瑪拉了。影片結尾時,瑪拉走在滑鐵盧橋上,面部輪廓因車燈間斷的投射而時明時暗,她的眼神有絕望,有無奈。。。。。。也許這是她唯一的選擇,如果不是當初羅伊母親的赴約遲到,她便不會看到那張報紙;如果不是再遇到羅伊,也許她還會繼續這樣麻木地生活下去;如果不是因為聽到公爵的那句「你是絕不會辜負這個臂章的」的話,她可能會和羅伊生活在一起吧。。。。。。如果,沒有那麼多如果,如果是那樣的話,這部電影就不會稱之為經典了,影片的最後最後,丁建華配音的瑪拉曾經對羅伊說過的話再次響起「我愛過你,別人我誰也沒愛過,今後也不會,這是真話,羅伊,今後也不會。。。。。。」,這時的我已經是哭得稀里嘩啦了,我真的沒有想到,看第N次了,卻哭得比哪次都厲害,真是越來越多愁善感了。
這部電影之所以美是因為其結局的不完美,和另外一部《羅馬假日》相同之處在於,最終男女主角都沒能如現在好萊塢愛情喜劇片那樣皆大歡喜地在一起,這種殘缺的美成就的卻是永恆的經典。
不得不提下飾演女主人公瑪拉的著名演員費.雯麗,如果不是由她來扮演瑪拉,可能影片效果會大打折扣,她演出了悲劇主角瑪拉內心複雜的心情。現實中的她更是一個矛盾的人,因為性格原因,最終的結局是精神分裂,自己的人生也是悲劇結尾,她是一個迷人美麗有才華的演員,在早期好萊塢影星中,她一直是我心中的頭三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