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鋼的琴--The Piano in a Factory

钢的琴/ThePianoinaFactory

7.4 / 1,572人    119分鐘 | 105分鐘

導演: 張猛
編劇: 張猛
演員: 王千源 秦海璐 張申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任任銳銥

2011-08-17 17:48:09

不僅僅是一種情結



現在談《鋼的琴》可以說是趁著它終於上映並且在網路上有版本的意思,但是總掩蓋不住時過境遷的一點點落泊,畢竟這部片子去年就已經製作完畢,從開拍開始到終於能夠走上院線,經歷了太多的波折。之前看過的媒體和影評人的高分熱心力挺,讓無緣觀看的p民從焦急的等消息,再到疲倦接受現狀而無感,這一切聯繫起來,業不過是讓人見過太多次的中式三目劇。

倒是很多人記得中間熱鬧過的一次「改名風波」,從《郭德綱的琴》,到《半價票》,大概會成為以後有一些人能反芻來類比的談資吧。

連《讓子彈飛》都有幾個頗不平庸的聲音出來聲明極端的批評和反感,看看《鋼的琴》,一色的好評。即使難免有人不那麼喜歡,倒也沒聽到斥責之聲,對於一部投資有限的小城本電影來說,這是相當的不易了。記得當初加長可的《24城記》拍了一代人的工廠生活記憶,選的失尤其有代表力的軍工廠大院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成都。他讓形色各異的人們講述隨意並不相聯的故事,讓新舊兩代的選擇直觀衝撞著呈現,讓萬夏用詩歌幫他傾訴世代變遷、舊日不在的情懷,說的那句話露骨:僅你消逝的一面,已經足以讓我榮耀一生。


導演張猛就是東北人,很年青,算是長影子弟,之前只拍過《耳朵大有福》一部電影,但是這個曾經給趙本山寫過小品劇本的年輕人有著與中國電影主流不一樣的氣質,簡單的說:就是他能夠將悲與喜,浪漫與現實,誇張與細膩進行恰當的組合,然後呈現出一個歡快的喧鬧的,同時又帶著感傷與沉靜的東西。有人說他是中國的枯死圖例卡,用特別不現實的浪漫主義手法去講一個特別現實主義的故事,我覺得是有一定道理的,在他的這部電影中,沒心沒肺的歡樂與現實的干尬與冷清往往比鄰而居,就像影片的開頭,一群人在荒郊野嶺唱著抒情的俄羅斯民歌,鏡頭相當安逸的緩緩平移,旁邊是哭天抹淚的葬禮。


說了半天都沒有說到電影本身,彷彿電影的容量和內容不堪一說……但你又知道了,一定是恰恰相反。
陳桂林是個倒霉蛋,下崗,沒工作,平常掙錢主要考在葬禮上給不靠普的主顧唱歡快的民歌,老婆給他戴了頂綠色的cat和人跑了要離婚,還要帶走相依為命的女兒。為了滿足女兒的鋼琴夢,同時也是為了保住女兒,他借錢買琴,不成;偷琴,不成反而進了派出所;最後他決定,和他那幾個難兄難弟,一起做一架鋼琴,純鋼的。

變成一句話就是:父親為了挽留女兒而集結一幫人做鋼琴的故事,好電影都這樣,一句話就能說的清始末。

這個故事發生在遼寧的鞍山,時間是90年代初。一個時代的滅亡和一個新時代的滋長,一份有點兒排外的惆悵不捨,在頗不落俗套的做鋼琴的故事裡、和一幫或下崗或寥落的小人物身上,竟有著一種粗咧爽性而溫柔的史詩氣質。這大概是《鋼的琴》這個黑色喜劇里最難能感人的地方了。

《鋼的琴》以俄羅斯歌曲《三套車》開頭,以秦海璐的西班牙舞造型作為結尾,中間穿插了來自於俄羅斯、日本和中國香港等地歌曲,唯一演奏的一首來自於內地的樂曲,是《步步高》,而且還是應客戶的要求被迫更換的。在我的印象中,似乎這是唯一一首不是舶來的樂曲。而影片最重要的道具鋼琴,也是舶來品,片中那個留蘇的工程師特意講述了鋼琴的由來:誕生於18世紀的義大利。而男主角買不起鋼琴,自己動手打造的勵志故事,其隱喻是如此明顯,它就和那些舶來的歌曲一樣,被重新填詞,在這片已經被遺忘的土地上被再次奏響。
煙囪,似乎是作為這個空間的圖騰而存在的,作為大工業時代存在的標誌,它最終倒塌了,也順便驗證了那個時代的失敗。而鋼的琴的重新啟動,是緊接煙囪倒塌之後,表面上,它是本片的圖騰,是把所有人連接起來的核心,但它也註定是一個失敗的產品。早在鋼的琴竣工前,男主角便已經放棄了對女兒的爭奪,這一動機的消失,導致這個圖騰還未誕生的時候就已經註定失去了意義。女兒最後彈奏鋼的琴的場面,表面上維護了敘述結構的完整性,但實際上是沒有意義的,完全沒有意義。有人認為本片沒有張猛的上一部作品《耳朵大有福》那麼絕望,但我認為《鋼的琴》在某種意義上比《耳朵大有福》更絕望。

其實這就是一個有關圖騰的故事。乾淨的畫面,時而緩緩移動時而緩緩升起的攝影機,將本片處理得儀式感十足,這是我最喜歡《鋼的琴》的緣故,在世俗文化太過強大的當下,幾乎見不到宗教感如此強烈的作品。張猛在東北浸淫了這麼多年,我相信那些殘敗的廠房已經足夠在他心目中化身為一座座神廟,那些下崗職工就是祭品。最後鋼的琴在頹敗空曠的廠房中被彈奏的畫面,還有光線穿過天窗形成的丁達爾現象,實在不能不讓人想到教堂中彈奏著巴赫的管風琴。

在鋼的琴身上,有著這樣幾重象徵意義。首先,它是一種現實,是老工業區生命的延續;其次,在垃圾一樣的環境,垃圾一樣的材料甚至是垃圾一樣的人生中,誕生出了樂器之王,這是一種圖騰;最後,鋼的琴最終沒有派上用場,這是一個悲劇。雖然在細節上有些牽強,但總體結構上,鋼的琴像一座穹頂教堂一樣完整。


很有意思的是,大多數不吝讚美之詞的評論者,似乎都和我一樣是東北人,而幾乎所有的東北人看過都會喜歡和被感動。

用朋友說的:你們有情結。
但是有情結的並不僅是生於同一片土地和同一個年代的人,就像打動人的不僅是父親對女兒深而不表的愛。電影裡王工無論怎麼也挽留那兩隻煙囪,它們都還是被炸毀,就像陳桂林費盡全力做好了鋼琴,女兒終究還是要和富貴起來的母親走掉一樣,都是無能為力不可挽留的時代寓言。

至於秦海璐演的帶勁兒女歌手淑琴「出軌」和別的工友好上了,再回到桂林身邊,桂林又接受她的過程里,兩個人也完全考慮不起任何浪漫氣息,選擇被生活打磨的無比現實。

說來說去又有點沉重了,本片最明朗的就是配樂快樂,各種民樂,耳熟能詳的俄羅斯樂曲交替出現。音樂歡騰的有時候都讓人覺得太滿當了。倒是幾段舞台劇般插入的鋼琴曲有種踏實安靜的動聽,。電影最後一幕,桂林要女兒彈「越簡單越好」的練習曲,清醇的鋼琴聲響起,這麼普通的一小群人的故事,和如此一部不知道多少人會看到的電影,是像琴聲一樣,足以榮耀!!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