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鋼的琴--The Piano in a Factory

钢的琴/ThePianoinaFactory

7.4 / 1,460人    119分鐘 | 105分鐘

導演: 張猛
編劇: 張猛
演員: 王千源 秦海璐 張申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祥瑞御兔

2011-08-19 03:21:50

鋼的琴,不銹的心


與父親、母親、姑姑一起看這部影片。片中《三套車》、《送別戰友》、《山楂樹》的老歌旋律一次次觸動著我們的情感,我們幾乎忘記了這部電影所有的突兀之處:被無端寬恕的小青年,被無端逮捕的季哥……但理智還是告訴我這部影片的敘事被剪輯得過於鬆散。片中處處是東北鋼煤銹帶敗落衰頹的象徵——陰沉的天空、熱電廠巨大的冷卻塔、作為職工住宅的破舊的筒子樓、小區里無人過問的紅磚煙囪、前廳擺上撞球案子影廳放著香港三流電影的文化宮,還有隨處可見的年久失修的廠房。這一切匯聚起來組成了巨大的立體的佈景,再加上凝重的沿水平方向緩緩推移的長鏡頭,向我們呈現出一副老工業基地的末日景像。人們充滿著辛酸的笑與淚,慢悠悠地生活著,只剩下過去可以驕傲,卻不知未來在哪裡。

在這樣的氛圍之下,陳桂林為女造琴的故事主線漸漸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他和他曾經的工友交流、調侃、爭執、回顧往昔的情景。同理,那兩根標誌性的煙囪也不重要了——工人的切身利益尚且不能保全,更何況它們呢。不過是為死水般的生活提供一些談資,為自己提供一個憑弔過去的理由罷了。

但我能說他們的心靈也被這平庸繁重的生活鏽蝕了嗎?

全片的最高潮無疑是陳桂林放棄女兒後重新聚集工友做鋼琴的段落,此時影片一貫波瀾不驚的長鏡頭終於沸騰起來。陳桂林的小樂隊演奏起《卡門》里鬥牛士出場時那激昂的旋律,淑嫻則身著艷麗的舞裙踩出弗拉門戈那熱情的舞步。與這一景像相交錯的是沸騰的鋼水、綻放的火花,鋼水在季哥留下的翻砂模具里鑄造成型,火花則焊出了鋼琴的骨架。他們專心致志地在這個已成廢墟的車間裡製造著最後一件產品,這產品凝聚著他們的汗水、意志與智慧,夾雜著對「老大哥」時代的記憶,還有一絲未曾消泯的對未來的期冀。

但現實卻是,這架理想中的「鋼的琴」發不出悅耳的聲響。這就是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國營工廠的生活遠非牧歌,現實里不光有高聳的冷卻塔和煙囪,不光有轉動著的車床、磨床、銑床,也有著老化的設備、管線,堆積著滯銷物資的倉庫,傾圮的圍牆,它們是早已鏽蝕了的「共和國長子」內心的真實寫照。當政策由東北轉向沿海時,無數農民離開給他們帶來了千百年希望與痛苦的土地進入都市謀求著莫測的工作機會,而他們幾十年來所供養著的工人們則被逐漸擠到社會的邊緣。工人們被____拋棄了,正如幾十年前____為了他們而拋棄農民一樣。而直到這時,他們才意識到,除了對已化為廢墟的工廠的記憶,他們一無所有。

結尾天車吊著「鋼的琴」緩緩前行的長鏡頭是意味深長的。操作員淑嫻應該明白,在廠子還沒黃的時候,那裡懸掛著的是什麼——那些使人仰視的鋼鐵鑄造的龐然大物,就是這樣被一件件吊入調出,工人們用雙手和頭腦創造了它們,他們憑這些掙得報酬、榮譽與尊嚴。而此刻,工廠的一切皆已腐朽衰敗,僅剩的住宅也被一座座廢棄、推倒,蓋起商業樓盤。淑嫻所做的,正是陳桂林所想的,縱然女兒要遠離這片失落的土地,跟隨母親去新的地方過未知的生活,他還是要叫住她在這架理想中的「鋼的琴」上再奏一遍現實中奏不出來的樂曲。這是他所能給予她的未來的最後禮物——一段充滿激情和創造力的記憶,即使它並不真實,它依然能證明:她的工人父親母親們,活過、愛過、奮鬥過。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