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鋼的琴--The Piano in a Factory

钢的琴/ThePianoinaFactory

7.4 / 1,572人    119分鐘 | 105分鐘

導演: 張猛
編劇: 張猛
演員: 王千源 秦海璐 張申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2011-08-21 19:07:23

沒有人是旁觀者


有一年,下載了全套的《鐵西區》,我拿給一位長輩。

這位長輩,在東北度過了他年輕時最美好的歲月。也因為他無數次的重複講述,我逐漸知曉冰天雪地裡的青春和喜樂,對那片土地也生了特別的親切和感情。

長輩別彆扭扭地坐在電腦前,看了一會兒,輕輕起身走開了。後來,我曾經幾次想和他探討紀錄片裡的情形,他始終緘默,連嘆息都不肯。

他終究沒有看完《鐵西區》。我想,不是因為他不信,而是因為他不忍。人若上了年紀,回憶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份,然後呢,若是看見自己在最年輕的時候一磚一瓦地構建起來的世界,在自己面前坍塌成灰……你還想讓他說什麼?

我偶爾也會問:如果有機會的話,願意回去看看嗎?他答:不去。那口氣,不是斬釘截鐵,也不是遮掩躲閃,很淡然、很平和的——不去。

看《鋼的琴》,幾次激動得內心狂呼:哇嘎,這個一定要再拿給他看呢。陳桂林的小樂隊吹奏哀樂時,後面戳著兩個碩大的煙囪,真像呢,工廠的感覺;一個為葬禮增添氣氛的小孩子先是噴火,再用自己的頭一個接一個地招呼啤酒空瓶,好傢夥,東北的感覺。

真是齊活了。

陳桂林和小菊兩次因為離婚講數,都站在一個棚子前面,棚子斜長的棚頂,伸在陳桂林那個方向的,破敗、殘缺,所剩無幾;伸向小菊那個方向的,完好、厚重,遮風擋雨。這暗示既強又妙,既然君子不立危牆之下,那也就別怨怪女兒小元的選擇很白眼兒狼——誰給她買鋼琴,她就跟誰。

昂貴的鋼琴,陳桂林整不起,他沒有穩定的工作,他所在的鋼廠莫名其妙就被賣掉。他沒有自己的生活,只是掙扎於自己和家人的生存,但是女兒可能離他而去,他深重的父愛在前妻小菊的金錢攻勢下一無是處,他理所當然地惶恐。

他要為女兒弄架鋼琴,借錢、偷琴,無所不為。有的時候,我們不行,那甚至都不是失敗,就是不行。所以,偷琴失敗後,陳桂林幫兄弟翻上牆,然後回頭轉身,走到鋼琴前,專注地彈起一曲。

這是全片中我最喜歡的片段之一。雪花飄落、琴聲悠揚,在生活中四處碰壁的陳桂林,總算給了自己一小段自由時光,在鋼琴和音樂面前,他不是無能的,他熟稔、靈巧、所向披靡,他不用在彈奏中把父親「甲天下」的期許當做自嘲,他不用面對因為貧窮失去尊嚴,他不必懼怕心愛的女兒可能離開自己。

據說,人在最潦倒的時候,總會出現一次機會。毫無例外,總會有。陳桂林想到了最二的法子,買不起?咱自己造一架鋼琴。一個人潦倒不怕,只要他還有一堆潦倒的朋友,他幾乎找齊了鋼廠所有工種的工人,開始了造琴之旅。

這是件讓人光是想想就頭皮發麻的事兒,設計圖紙、尋找材料、製造零件、鑄造焊接、組裝調試。以此而言,片名改叫《不可能完成的任務N》都沒問題。

桂林的兄弟們曾是鋼廠工人,現在卻混在三教九流,結過樑子的、不講禮數的、只認錢不認人的、好心不辦好事兒的,全了。

但是,他們是工人。只這一條,最大的困難基本就迎刃而解——混黑道的季哥在解決爭端時,一句怒喝:幹活兒的時候就得有幹活的樣子。他說的,其實不是『樣子』。一旦工作起來,連最不靠譜的人都一臉沉著,他們有的是才華和能力,他們依然牢記工人幹活時應有的態度,他們秉持認真和細緻,完成工作時既驕傲又灑脫。每個人在造鋼琴的過程中,曾經被生活打磨似已消失的優秀品質,逐漸地復原、回還。

是的,最好的品質,還未完全消失。然而,又能如何?如同那兩根高高的煙囪,無論人們怎麼請願、挽救,它們還是被炸掉——確定毀壞的方向、點燃炸藥即可。巨大的煙塵捲起,無可奈何的人們,老人、中年、孩子,都被湮沒,消失了。先是看不清、再是看不見,長久的昏天暗地中,你被嗆得把肺都咳出來,然後慢慢回憶,回憶太久,幾乎懷疑,這些人、這些事、這些工廠、這些機器、這些歲月,真的存在過嗎?如果全部都真的存在過,他們為什麼消失得這麼徹底?

而我們,真的只是旁觀者嗎?我們和他們,只是稱謂不同嗎?我們沉默不語,擅長遺忘,以為藕斷絲連終究過去,實際上砸斷骨頭連著筋,那永久的傷口和疼痛,會不會總有一天讓我們也在深夜驚醒呻吟?

陳桂林的鋼琴終於造出來了,在造琴最後的階段,陳桂林和哥們兒、姐們兒鬥志昂揚。

工人有力量,他們依然有力量,站在機器和工具之前,他們無所不能,他們親手製作出鋼琴的八千多個零件,造出最複雜的鋼琴。然而,陳桂林依然失去了女兒,他還是把鋼的琴給了女兒,輕聲說:彈首簡單的曲子,越簡單越好。女兒的琴藝生澀,絲毫沒有損耗鋼的琴發出最美好的聲音,造琴的人們聽著聽著,莊嚴而愣怔。

可以造出一切最美好的事物,卻依然一無所有,無能為力。

你說,這是他們,還是我們?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