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吐司:敬!美味人生--Toast

吐司/吐司敬美味人生(台)/知味人生(港)

6.7 / 8,215人    96分鐘

導演: S. J. 克拉克森
編劇: 李和
演員: 佛萊迪海默爾 肯史托 海倫娜波漢卡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ulai

2011-08-22 18:20:16

美食家的晦暗年華


(1)所謂吐司,其實就是抹了佐料的烤麵包片。對於廚力低下的家庭主婦們,吐司是救急的好菜式,三下五除二之間,就好做好一堆,口味任意調節,真是太便利了。

你看,在影片《吐司》中,不會做菜的媽媽總是無可奈何地製作起吐司來。父親的胃口,早被女人調教好了,天天嚼吐司倒也不覺得不妥,只是兒子有些小小怨言,總對製作精良的菜式垂涎,也屢屢激勵媽媽翻翻花頭弄點別的出來,但這個動手能力低劣的笨媽媽喲,到頭來,總歸只好弄出點吐司。

也有一次,媽媽和兒子一道做了一盤義大利通心粉,看起來是不賴的,但端上餐桌,母子都有點膽顫心驚了,大家像是等待審判結果一樣的看著爸爸,看這位胖嘟嘟的無甚趣味的男人是否吃的得開心。

結果是倒霉的,這個吃慣了吐司的男人居然放棄了對新鮮事物的嘗試(估計味蕾早就懶惰地不願意動彈了吧),於是媽媽心裡不爽了,氣喘的毛病再度發出來,爸爸也來了火氣,大呼小叫地訓斥兒子,餐桌上的狀況一下子由冷轉慘,到底,仍舊是弄了三個吐司打發局面。

媽媽氣喘毛病不見好轉,不久,去世了。爸爸的境況堪憂,似乎比兒子還要憂,他是需要一位女士的,所以後母候選人不久後來到,以清潔工的身份進入這個家庭,有時候,這個翹臀清潔工阿姨也會下下廚房,而她做出來的東西實在是好吃,吐司的味道,便漸漸不再進入餐桌子。

爸爸與這個阿姨生活在一起了。而兒子呢?他仍舊無法得到一點兒父親的確認,我是說,他得不到父親的認可。這位父親的脾氣是壞的,思維是直溜溜的,腦筋是粗粗的,他對兒子愛的事情完全無感,兒子在他面前,只是一個「淺薄」的兒子,而不是一個可以延續自己,即延續父親品質的兒子。

這點,對於每一個父親,都是一個不妙的處境,而對於每一個兒子,則更不妙。更何況,《吐司》中的兒子,是一位同志,相比於得到亡母的確認,他是更需要獲得父親的由衷認可的啊!但他太難做到。

他預備用自己愛好的廚藝去做,他甚至參加了學校的廚藝選修課(只有女生才會去參加),他也拿出了成果,一個和「阿姨」給爸爸做的,讓爸爸開心的不得了的點心——檸檬蛋糕一樣的作品。阿姨嘗了,覺得口感已經匹敵自己了,但這個女人並不因此開心——她,在和兒子爭奪這個男人!兩人都不會認輸,而阿姨,到現在一直是贏家,她通吃這個男人,兒子呢,輸到了現在,且要繼續輸下去。爸爸最後,沒有嘗一口那個蛋糕。

兒子依然無法得到他所要得到的,直到有一天,阿姨說父親突然去世了,兒子那時候僵止在那裡,他是憂傷的,但一切都只是那樣——爸爸沒有給予他愛,他也不可能逼自己洶湧出一堆憂傷來。

到了影片的結尾了,兒子在噩耗傳來後不久,離家出走,阿姨大叫著挽留,她也不願意孤獨啊,但沒有用,兒子走了。在最後的一組鏡頭中,我們看到兒子去了一些餐廳打工,他做起了自己願做的,電影結束了。

這個兒子的原型,是如今在英國知名度極高的美食家和廚藝書作家Nigel Slater。

(2)這是一個傷心的影片,實在有太多的人傷了心、或者索性死去。即便是在最後,那個一直開心的很,一直佔據著贏家地位的阿姨,也傷心了。她呼叫著,因為之後她將臨面的,可能會是大把大把的寂寞。

而至於兒子,傷心的地方太多太多了,幾乎在全部的童年,在這個電影所涉及到的全部點位上,我們統統看到了傷心。

前述情節中,到處是傷心,而一些沒有被我說到的地方,更是很傷心很傷心呀——他是一個同志,他所能得到安慰太少。他曾經和園丁做朋友,但父親把後者撤換了。他甚至已經做了一份像模像樣的小點心預備和園丁分享,但他再也見不到這位「喜歡」他,也被他「喜歡」的大人了。

決定離開前,他也曾經獲得一個吻,來自於一位即將去參加芭蕾舞訓練的男孩,是如此美好,看上去,一切都有希望,但僅僅是一個吻而已,結束後,要跳芭蕾的男孩就被女友叫去散步了,直到步出Nigel Slater的青澀年月。

(3)一切,都在提示Nigel Slater,告訴他,他的生活是一個鴨蛋。除了開始接觸廚藝(或許要感謝那位善於下廚阿姨吧?她刺激他更快更堅定地學廚藝吧?)並且學的不錯這一點之外,他什麼也沒有。

而即便是這一點,這唯一值得安慰的一點,其因其果,也都是那麼澀。其因,是為了得到父親的愛;其果,是根本得不到。

(4)長期的一無所獲後,我們看到了醞釀之後的轉機,Nigel Slater走出去了,義無反顧?(其實也是在沒有什麼值得再留戀了)破釜沉舟?(也實在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破,他是一個零鴨蛋)無論如何,他出走了,行走的步子,在長期以來的一切零的面前,添加了一個真實的數字。

他的童年歲月完結了,不美好,太不美好了!但未來也同時開啟了,他向著自己所願意嚮往的地方繼續走下去,吐司的滋味或許仍舊在,但他有了新的打算,他把那片烤麵包,真正地「埋入了心底」。

就是這樣,這就是一位美食家的童年,黯淡失色!之後的活色生香,在走出的那一刻爭取來,而走出的那一刻,則被無限地黯淡籠罩著,沒有這次暗夜,黎明或許不會到來。沒有吐司尷尬的味道,我們就會失去他了,失去Nigel Slater的,黯淡故事。


http://mulaiyan.wordpress.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