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鋼的琴--The Piano in a Factory

钢的琴/ThePianoinaFactory

7.4 / 1,460人    119分鐘 | 105分鐘

導演: 張猛
編劇: 張猛
演員: 王千源 秦海璐 張申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行逆

2011-08-25 06:44:54

《鋼的琴》四星半


五星是滿分,四星是推薦。我不懂手法,不懂藝術,甚至都沒有關注什麼甩包袱和情景烘托。沒有給的半顆星,只是因為丟失於絕望。但也許絕望的量不夠大,所以只丟了半顆星。

這是看的第二遍,電腦看的第一遍。醒過來的我睡不著覺,於是記起來當時回來就找到一個地址下載下了來存了,然後就放在硬里一個靜悄悄的角落。不如拿來消遣一下,順帶催催眠。

開篇不久的那場葬禮的背景上,就定格著倆冒著濃煙的大煙囪,讓我以為這是一個環保概念片。後來才知道,這滾滾濃煙暗喻時代的改革進程,侵掠如火,遮蔽了整片的天空,無人可以倖免。而時代的車輪也恰如這濃煙,滾滾向前,沒有停息的片刻。背景配樂上的葬禮歌聲,也許是對車輪下哀嚎著的靈魂的緬懷聲,或是對逝去的時代印記的祭奠樂。只是沒想到這歌聲,都被迫從哀樂轉向了喜慶的步步高。難道說這不該緬懷,也不用祭奠,只要歡樂就好?只要一路趕緊?那我也得像陳桂林一樣問一下:走那麼快去哪兒?

故事沒有太多的新意,就連加入的幾個側面橋段,也都是常見的。譬如撬鎖小偷回頭是岸,譬如三角偷情,譬如未婚先孕。新意的地方在於小偷回的岸其實並不是多乾的岸,偷情不不算真正意義上的偷情,而先孕的罪魁禍首卻被放離去。這與時代沒有太多的關係,因為每個年代都有這樣的人。造成這樣結果的不同我想唯一的原因就是小偷已經人在中年,而不良少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裡的境遇關乎個人,而與整體無關。

但為什麼我看起來總是感覺不爽。再看一遍才發覺是這該死的天氣原因,張猛從頭到尾就沒給這天氣一個好臉色,一直都是灰白灰白的,其中還帶有一點朦朧的慘澹。給人一種滄桑的無力感。這難道在詮釋人是時代的產物?

不過穿插在整個影片中的煙囪倒是有些可說的。它的輝煌自不必言,它的落魄也日久成型。只是當它要消逝的時候,才有人發覺要寫聯名信保護。這不是源自於執拗和守舊,乃是來自於習慣和念舊。最能解釋的也許只有汪工的那段話:

在有的人眼裡啊,他是成長的記憶;在有的人的眼裡,他是回家的座標;在有的人的眼裡,他就是兩根煙囪。可是在我的眼裡,他就像是一個被我遺忘了許久的老朋友。當有一天聽說他要走的時候,我才意識到,原來他一直就在我的身邊。我不知道是該竭力的挽留,還是該默默地看著他離去,突然有一種莫名的憂傷,似乎覺得有話要說,可又不知道要說些什麼。時光荏苒,社會變革,如今,為了時代發展的進程要求他離開,我們總要試著做點什麼。如果我們成功,他將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失敗,他將成為一段美好的記憶。

也許這也是對他們這些人自己的詮釋,為了時代的發展要求他們離開,他們是亮麗的風景,也是美好的記憶。但是這是站在過於大氣的角度上看的。如果站在他們自己的角度上看,離開,就是意味著悲哀,停滯,慘烈,和絕望。
 
不過影片總歸是影片,是需要給人希望和嚮往的。所以煙囪倒塌只是中間的過程,最後的筆墨一定要放在陳桂林成功地造出了鋼的琴,並且讓女兒親自彈了一曲上。畢竟這是希望和未來。只是我已經不是那麼好騙,所以儘管女兒彈了鋼的琴,但她還是跟著母親走了。儘管淑嫻還是跟著桂林結婚了,但隔壁老王的故事,還是發生了。儘管小年輕是出去闖世界了,但外孫女還是得自個兒下地來。這一個個的事情總歸有一個結局,儘管這結局不知道是我們想要還是不想要的。但話又說回來,無論如何,這總是一個結局。

時代在變革,人在走。人也許會停一會走一會,但時代不會。人會漸漸清晰自己的方向而走到位置,那算是一個好的結局。可是時代呢?它會被肆無忌憚地左右,停止,拉著拽著回頭甚至倒退,但當外力消失了,它又一個勁地以之前五倍甚至十倍的速度往前趕。這不是一個好的結局。但這不諷刺,也不殘忍,這只是把時代當做一個有意識有思想的客體它所必然會發生的事情。但自古有一個罪名,叫連坐。時代不殘忍,但連坐到時代中的人,他們被殘忍。時代只是無情,但時代中的人有情有意有六感有夢想有需要,而連坐到他們身上,卻給他們承受了太多的罪責。這就叫多情總被無情惱。桂林被惱的離開了廠子,只得組起了小樂團,桂林妻被惱的變成了追金族,連帶桂林的孩子成了單親家庭的一員。當然這可以被反駁,說他們這樣是因為自己不夠能力,下崗再就業的人比比皆是。但如果你這麼說的話,那我就懶得說了。

論述這麼多好像都是失望,這也就是我扣掉它半星的原因,絕望。

那就說點不絕望的東西。這是全片我看的最覺得希望的東西,理所當然,我給了他更多的含義。

當胖頭說出那個小年輕的惡劣行徑,要去找他算帳之後,小偷說,我跟你去。然後七八個人浩浩蕩蕩地殺了出去,兩輛自行車,一輛破驢,一輛小卡,打開廠門向外走,然後一路隊列地奔向目的地找人。

為什麼這點是希望和歡樂?我是覺得這點叫執行,這是實施。推而言之,時代改革是可怕,付出代價也沉重,但既知道它不可避免那就還是該儘早行動。桂林合幾個工人之力都造出了一架鋼琴不是嗎?(額,耳畔響起那首《咱們工人力量大》)就像他們雖然最後還是放過了那個小子,但總是看到了他的樣子,也讓他躲起來失敗了不是嗎。

 
還要說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嗎?我想不必了,那太高大了,渺茫如我,講不得這種話。

 
時代的角度太高了,很累的,不如掉下來站在個人上,增加一點代入感。

陳桂林是很慘滴,他老婆是拜金滴,他女兒是小孩心理滴,淑嫻是全心為了桂林滴,桂林的一幫朋友是真實的自私滴,被借錢的時候一個個逃避是有道理滴,但後來也是真實的善良滴,來幫助造琴事業是很理想滴,汪工是很有知識滴,季工是很牛叉滴,二姐夫是很要面子滴,小偷是很強悍滴,老王是真的喜歡淑嫻滴,聯名信是寫了滴,煙囪還是被炸了滴,最後琴造出來是很詭異滴,但是也是不由你不信滴。嗯,這是一個不甘平庸於是奮起,想到辦法做成了一件很難做成的事的勵志片。

好像沒錯。

 

嗯,看在勵志片的份上,給一顆星。
人物形象的豐滿上,給一顆星。
再在細節刻畫的細緻上,再給一星。
主線清晰情節完善上,給一顆星。
配樂恰如其分又含義頗遠,再給一星。
總歸讓我看的感覺不爽,扣個半顆星。
四星半。
完畢。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