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鋼的琴--The Piano in a Factory

钢的琴/ThePianoinaFactory

7.4 / 1,572人    119分鐘 | 105分鐘

導演: 張猛
編劇: 張猛
演員: 王千源 秦海璐 張申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第27章

2011-08-31 06:15:25

《鋼的琴》:為了那些還來不及回憶就被遺忘的創痛


堅決讚美《鋼的琴》
為了那些還來不及回憶就被遺忘的創痛
 
文 / 雪風
 
 
《鋼的琴》可以成為中國電影一個好的範例。它的示範作用並不是說它的質量高到了何等程度,而在於它說明,在當下,華語電影是可以不媚俗,卻有著極高的可看性的,是可以不故作玄虛,同時又有著強烈的情懷,對時代又有著深入關照的。
 
一個下崗的鋼鐵廠工人,生活慘澹,平常組個小樂隊,在當地婚喪嫁娶的各種儀式上吹拉彈唱混口飯吃。這時離家已久的媳婦要跟他離婚,女兒也要跟著離開,只因為他買不起一架鋼琴。為了女兒,也是為了自尊,他借錢去買琴,借醉去偷琴,最終,他妄想家似的想憑圖書館裡一本《鋼琴製作工藝》去造一架鋼的琴………
 
故事很黯淡,表現形式卻相當歡快。這也是這部電影迥異於中國其它電影的一點,它不把苦作為標榜,而中國有些電影卻很喜歡把苦作為一種價值,沉溺在其中並表現出一種道德優越感,甚至生發出一種變態的快愉來。它表現形式很囂張,但並不輕浮,它代表了導演的一種態度,一種不廉價的距離感。它用一種充滿關懷的方式去批判,去看那些小人物身上的缺陷,他們身處其中為其所役,卻並不自知。它用一種戲謔的方式去悲憫,那些小人物身上突然迸發出那些令人肅穆的能量,那麼奪目,卻註定會在現實的洪流里被埋葬,最終無功而返。
 
這部電影最特異的一點,在於它那麼隆重地推出了工人階層這個久已被人忽略的群落。這個曾經具有極強政治光環的群體,在30 年的改革開放中被邊緣化,直至失語。這部電影舉重若輕地的將這段深厚的歷史變遷融入其中。那種舊時代的榮光像空氣一樣充斥在這部電影中,賦予影片一種悲壯的底色,最終影片的中幾位造琴者,如同導演所喜愛的《七武士》一樣,成為那個沒落時代的守衛者,用他們的妄想和不自量力的力量,為那 種已然消逝的尊嚴做最後一搏。
 
這種闊大的企圖心,讓影片超脫於一個父愛& 勵志故事。它是為一個逝去時代所做的輓歌。影片那些蘇俄、東歐風格的音樂之所以如此輕易地撥動觀眾的心弦,在於那個時代,從來不是一個空泛的名詞,這裡面,是無數人的青春逝去,是無數家庭的悲歡離合,是理想主義迅雷不掩耳地由茁壯到死無全屍,全盤淪落。
 
在這個錢的時代,你掙錢花錢再掙錢抱著錢生抱著錢死,我們都非常擅於用錢去計算和彌補任何精神的枯竭與損失,所有人都似乎忘了我們是怎麼走過來的,所有人都走在錢的雲端,盼著雲的更高處。而這部電影是一記華麗的悶棍,它讓我們突然記起,我們其實並不曾真正忘記——我們義無反顧地一路走來,一路上全是傷痕,廢墟甚至是血跡,而這所有的一切,我們的國家以
及這個國家的每個個體都只是寄望用更多、更好、更美的錢去修復。   舉報
評論